Redian新闻
>
底层社会凝固化趋势对低保制度的挑战 zt
avatar
底层社会凝固化趋势对低保制度的挑战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n
1
刘少杰:底层社会凝固化趋势对低保制度的挑战

作者:刘少杰 发布时间:2007-03-22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
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由城镇失业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和进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构成的底层社会,因
其成员受资源匮乏、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改变现有生活条件和生活状况,呈现
了越来越明显的凝固化趋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最几年连续开展的下
岗失业人员和基层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大型调查中,我们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的普遍性
和复杂性,深感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也是在底层社会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尖锐挑战。
底层社会成员在较低的水平上维持生活,这是不可否认的普遍事实。近几年由各级
政府大力推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底层社会成员的生活困难
,而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和消除社会冲突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个意
义上,在底层社会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无论是帮助底层社会成员解决生活困难,还
是促进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都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看,仅仅保障底
层社会成员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使社会结构处
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底层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结
构没有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突出表现,甚至可以说,不妥善解决底层社会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流于空谈。然而底层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其成员获得必要支持而
从社会底层不断地向上一层社会流动。否则,底层社会成员只能永远处于社会底层,其
结果就是底层社会同社会发展的整体结构脱节,社会结构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也就难
以实现。
制约底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底层社会成员的自
身素质低下和流动能力薄弱。大部分底层社会成员的文化程度较低,缺少专业技术,并
由此决定他们缺乏自主选择、积极进取的能力,他们在择业和争取生活资源等方面往往
以比较保守的心态采取模仿从众的行为方式,加上他们的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本都比较贫
乏,导致他们很难改变生存状态,更谈不到从社会底层中超越出来。
根据我们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底层社会成员生活状况调查可知,面对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以及日益明显的社会生活两极分化,大部分底层社会
成员摆脱现状的信心逐渐丧失,很多人仅仅依赖低保的微薄救济,放弃了到市场或社会
中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和生存空间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底层社会成员的子女在家庭和
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接受教育的理想、信心和努力都越来越淡化,其结果就是在底层社
会广泛发生的代际传递。更明确地说,大部分底层社会成员将会世代相继地停留在底层
社会。
针对底层社会难以流动的症结,不仅要利用低保制度对其实行必要的生活资助,在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提高某些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且还应当把实行低保制度同
提高底层社会成员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
低保人员实行生活救济,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培育他们自我开发和自主提
升的信心和能力。
应当设立专项低保资金,用来支持有就业能力的低保人员学习新技术、选择新职业
。当享受低保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后,应当继续给与必要的扶持和鼓励,而不应当在
其没有形成稳定生活能力时就撤销其低保待遇,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应当高度
重视底层社会成员的子女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弱势群体聚集地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设立专项资金帮助低保家庭的子女安心学习,保证底层社会青少年获得良好教育,使
底层社会在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中形成提升希望和发展能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