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转] 说中国人口太多是流行的谬误
avatar
[转] 说中国人口太多是流行的谬误#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h*5
1
10月31日31日零点前2分钟,一名叫丹妮卡•卡马乔的女婴在菲律宾降生,这
个新生儿的可爱照片迅速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因为她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
人口的婴儿之一。联合国高级官员前往菲律宾接见了这个小婴儿及其父母,并送上一个
蛋糕作为礼物。
地球人口在1987年达到了50亿,1999年增加到60亿,又用了一个12年达到现在的70
亿。在1987、1999、2011年这三个节点上,作为世界上唯一实行强制性计划生育的国家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媒体和民众对此新闻的反应,与1987、1999年已经有了很大的
不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以更文明、更科学、更理性的眼光在反思以往的人口观念
,这种反思使得我们发现,对于人口问题,以往我们存在太多的似是而非的流行谬误。
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人口过剩,国家负担太重
,要想富裕起来,必须控制人口的总量,否则分的人太多,社会财富和资源一平均下来
就少了。
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很容易证伪。从人口密度来看,韩国、日本、德国、英
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比中国的人口密度更高,即使算可生产地区的人口密度,韩国、日
本、瑞士、以色列等国的可生产地区的人口密度都非常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人均指
标上跻身世界富裕国家行列。如果我们参考世界各国人均GDP 排名,排在前列的既有人
口稠密的国家,也有地广人稀的国家。
对于中国的人口问题,人们有太多的想当然。房价太高、找不到工作、交通拥挤,
人们总是抱怨中国人太多。谈到计划生育三十年的成果,常见的一个宣传就是,实行计
划生育以来,我国少生了4 亿人,大大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以上这些看法的其实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那就是将人口当作是只消费不
生产的包袱,而实际上,人既能消费,也能生产,这些年广泛存在的民工荒,使得很多
人开始明白,人力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源,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经济和社会根
本没法发展。据蔡昉、王德文等学者计算,中国20 世纪最后 20 年人均收入增长的四
分之一可归因于人口红利。
虽然找工作会面临人多的竞争,但正是人消费的存在,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
会。失业率的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出了问题,而不在于人口的多寡。许多国家的
人口在过去四十年翻了一番,但失业率并没有因此而上升。
至于说人口太多,地球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养活的担忧,迄今还为时过早。因为
资源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人们不断在发现和创造出新的资源。以人们担忧最多的粮
食为例,从1950 年到 1997 年的这段时间内,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粮食价格相对于
其他商品降低了一半,粮食是同期跌幅最大的大宗商品。粮食危机显然缺乏理论支持。
中国人传统上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因此很多人认为华人群体的生育意愿很强,如果
不加控制,将会有人口爆炸。而事实却与这种想象相反,如今华人几乎是世界上生育率
最低的群体。美国人口资料局2009 年年度报告表明,台湾的出生率下降程度如今已经
超过了澳门和香港,而澳门和香港的出生率在过去的 5 年中一直保持全世界的最低点
。港台政府这些年一直在鼓励生育。台湾政府甚至征集鼓励生育创意的标语,重奖 100
万新台币。
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1981 年香港人口有 510 万,
1995 年有 618 万, 2011 年达到 709 万,人口增长率并不低。但香港特首曾荫权在
多个场合都明确呼吁市民“生三个”,并表示会改善香港的文化保育及教育机会,吸引
年轻父母生育。曾荫权希望香港能增加40% 以上的人口,使人口数量达到 1000 万,以
便提高香港的竞争力。连人挤人的香港都在鼓励生育,这是不是有点颠覆我们的旧有观
念?我们的人口政策是不是建立在错误的观念之上?
随处可见的实例可以证明,国民的富裕与福祉与人口的多寡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
取决于社会制度公正合理与否。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全球人口达70 亿是一
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但我们应始终关注数字背后的人。今年,我们看到人们爆发
巨大力量,抛弃绝望,拥抱希望,摆脱歧视待遇,寻求公平对待,抗议暴政,要求正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