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两年以来mitbbs上收集的59-61年饿死人的故事 (转载)
avatar
两年以来mitbbs上收集的59-61年饿死人的故事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o*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两年以来mitbbs上收集的59-61年饿死人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02:09:29 2012, 美东)
上了两年mitbbs,经常看到关于1959-1961年间饿死人的帖子,我就顺手摘录下来。我
自己浙江的,偶尔会听爷爷奶奶那辈人零星谈到饥饿的回忆。但等我知道历史上有过这
一段的时候,他们年事已高,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好奇心伤害他们的感情,让他们讲述不
开心回忆。希望我摘录的这些文章对年轻的读者们了解我们的历史有帮助。
××××××××××××××××××××××××××××××××
我奶奶口述的三年饥荒我的家乡的情况
发信人: wishlist (wishlist),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我奶奶口述的三年饥荒我的家乡的情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3 00:33:50 2010, 美东)
湖南东部县级市,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真正的鱼米之乡,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过吨粮(指
改革开放后,不是放卫星的时候)的县级市,所属地级市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过吨粮的
地级市.老家的那个乡地处湘江支流边的一个小平原, 地势不高不低, 水旱无忧, 改革
开放以后,不管是水灾,包括98年大洪水,还是干旱,对我家乡的农业生产影响都很小.
我爷爷奶奶当时是湖南*陵县的乡村教师. 小时候常听乡民和奶奶谈起过苦
日子的时候的事情, 长大之后明白说得是三年大饥荒. 于是问奶奶,三年"自然灾害"是
个什么
情况. 奶奶说, 那几年我们市风调雨顺,年景比一般年份要好. 但是之前大家都忙于上
山砍树练钢铁.导致水稻熟了没人去收割,烂在田里, 山上的油茶也是大丰收,但是熟透
了掉到地上都没人去检. 而政府依然大量征收粮食.到了冬天,饥荒来临了. 爷爷奶奶一
家住在一个村民小组. 他们临近的一个村民小组,隔几天就能看到忙活埋人.刚开始还用
棺材,后来连抬棺材的壮汉都凑不齐了,后面死的人用草席一卷就往土里埋. 这个村民
小组有很多人家绝户. 爷爷奶奶所在的村民小组却没有饿死人, 原因是整个村的粮食仓
库建在这,征收的公粮暂存在这. 村民小组那时候叫做小队的队长带领大家晚上在土墙
上挖洞,偷出部分公粮,再把洞口堵上. 如此这般, 这个小队才没有饿死人. 后来那个年
代过来的村民,都很感谢当时的那个小队长. 但生活依然很苦, 除了负责给公共食堂做
饭的妇女和他的家人,大家都在挨饿.
我问奶奶民国时期的情况怎么样. 奶奶是20年代生人. 她说,民国时,我们那个地方,正
常年景的时候大家都还是有饭吃的. 但如果年景不好, 穷一点的人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
候就会揭不开锅, 这个时候就要吃红薯饭, 甚至向地主借高利贷.高利贷利息非常之高,
借一担米通常要还好几担. 有的年份一些人也许会挨饿,但很少听说有人饿死。
我想那个时候的国民有普遍的饥饿感, 城市里有最低的供应还不至于饿死.可怜这些生
产粮食的农民,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农民是如此的健忘, 后来他们谈论那段历史的时候,
只是轻描淡写"搞队的时候" "过苦日子的时候". 农民没有话语权,但我想,先不管谁
的对错, 这个民族不应该忘记甚至否认这段历史. 我的所听所闻,从我奶奶和乡民的口
中, 我确却的知道在中国第一个水稻吨粮县农业条件最好的乡村, 60年代饿死了好多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