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踩了谁的尾巴?转自:天涯论坛老文#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L*s
1 楼
(一)
请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189701_0.html
(二)
若从面积来讲,台湾或许是小了点。然而这丝毫不妨碍有人试图以小见大。杨德昌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便借由一件真实的少年杀人案,用精准而近乎冰冷的镜像语言
,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六十年代压抑苦闷的台湾。
最直接的视觉压迫力当然来自于大量的台北眷村街头夜景。当然,那些读国中(相当于
我们国内的初中)夜间部的少年也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青春期的缘故,他们身材不无
夸张地参差不齐,但却无一例外地套在了那身半似军服半似校服的土黄之中。他们在学
校里被编成了一串无名无姓的号码,管制他们的是行头作风酷似军人的教官。即使在荷
尔蒙最旺盛的那几年,这些少年大约也只能为了四件事情去操心奔忙:打架,泡miss,
考试,还有教导处。
对于人性的自由来说,军队不啻是一个巨大的高压锅。世故而复杂的小明,曾告诉小四
:我要是男孩子,我就想去当兵。没错,这个少女是所有人物中内心最压抑的一个;她
总是能用最克己的方式去实现最利己的愿望;所以高度非人性化的军队于她实在是一个
好归宿。反观那些少年, 在这种带有军事化色彩的学校管理下,他们无一例外地进入
了成人世界,区别只在于自愿还是被迫。除了无处不在的压抑,在街市轰隆而过的坦克
装甲,还有学校附近打靶场的兵训和枪声,都在提醒我们:彼时的台湾,战争创伤尚未
抚平,其阴霾却依旧如影随形。当然,我们在六十年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大的背景如是,小的环境更为窒息。比如说小四的家庭场景被设置在了一座日式的旧房
。一家七口人住起来拥挤不堪。共用一个厕所不说,两个小伙子还得把正在发育的身体
塞进火车卧铺一样的榻榻米里。场景的逼仄,反过来又渲染了人物内心里的压迫。即使
在饭桌上这家人也被邻里街坊吵闹不得安生。杨德昌便用母亲的角色这样半明半暗讥讽
道:跟日本人打了半年仗,如今住日本房子,听日本歌。
夜景的运用,自然而然地放大了灯光的效果。故事进行到中盘,精神寓意上的核心人物
Honey(小公园在精神层面的老大)终于登场。杨德昌马上用雨夜里的烛光来配合这个
人物的自白:“有一个老包,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翘头了,
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抓到。《战争与和平》,
所有的武侠书名都忘了,只记得这一本。”这段自白若能让人印象深刻,镜像语言功不
可没。要知整部影片大多取中远景,唯独此段给了很长的近景特写。借用雨夜里的烛光
,杨德昌还给人物的面部调上了温暖的橙黄。还有一点便是独白本身。那是一个从台南
跑路归来的小混混对盛年时期列夫托尔斯泰的解读。杨德昌似乎很喜欢这种变形式的反
讽。在其后的作品《独立时代》,他就用《论语》孔子和子路间的一席师生对话开场;
英文题目则更干脆:A Confucian Confusion。
除了Honey的自白,灯光上的匠心独用,还体现在南海路太保帮对眷村“两幺拐”的血
洗上。(注:“两幺拐”即217的电报音,彼时眷村住的全是国军家属,是故那里乡音
五湖四海的一众太保少年们沾染了不军队习气,尽管那习气看起来颇有些痞里痞气;这
跟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部队大院,倒是相映成趣)。那次血洗同样发生在一
个雷声轰鸣的雨夜。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传递出不可名状之惨烈,理工科出身的杨德昌
做了番精心铺垫:他先用山东在弹子厅唆使叶子那场戏,埋了个“停电”的伏笔;待到
南海路太保帮那群操着闽南话的成年混混拎着长刀在雨夜中出现,整个眷村便顺利成章
地被吞没在黑暗与血肉横飞之中。喊杀固不可少,血浆却用的极为俭省。杨德昌毕竟不
同于番茄汁大肆挥溅的昆汀塔伦蒂诺。杨德昌很懂得用“留白”来处理暴力场面。所以
他安排眷村在在雨夜中停电,所以他还让一支剧烈摇晃的孤灯来对照暴力在黑暗中的狰
狞。总之,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照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无限冲击;前提是做足功课,因地
制宜。
在声音处理上,影片以各种形式的现场录音为主:有广播里的大学录取通知,有广播媒
体对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杞人忧天式的评论,还有街头少年穿着木屐在街市上成群结队
招摇而过。四个小时的片子并不缺音乐。但导演几乎全部采用了非主观的音乐(注:又
称现实性的音乐,即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六十年代台北流行乐团西装笔挺的现场
吉他弹唱,匪夷所思的用童声去模仿美国流行女音的情歌对唱,还有那个令人头皮发麻
的政府特务独自弹奏《枉凝眉》。单从声音这一个方面,杨德昌就铺陈出了彼时台湾在
文化上的溃散与光怪陆离。非主观的音乐亦会让观众在思维上保持着冷度。导演大概很
想让我们跟他一样,去冷眼旁观那段历史。
唯一一段略显主观的配乐出现在结尾:小猫把自己录制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注:原唱是美国流行歌星猫王)寄给了狱中的小四。在附上的信件中,小猫用他尚
未发育的童音告诉自己的好兄弟:他最崇拜的猫王居然给他回了信。信中的旁白和小猫
的歌声用蒙太奇交织在了一起。听起来很温馨很偶像剧是不是?只可惜,监狱的看守毫
不留情地把信件和唱片丢进垃圾筒。小四则只能在狱中继续他没有尽头的lonesome
tonight。
(未完待续)
请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189701_0.html
(二)
若从面积来讲,台湾或许是小了点。然而这丝毫不妨碍有人试图以小见大。杨德昌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便借由一件真实的少年杀人案,用精准而近乎冰冷的镜像语言
,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六十年代压抑苦闷的台湾。
最直接的视觉压迫力当然来自于大量的台北眷村街头夜景。当然,那些读国中(相当于
我们国内的初中)夜间部的少年也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青春期的缘故,他们身材不无
夸张地参差不齐,但却无一例外地套在了那身半似军服半似校服的土黄之中。他们在学
校里被编成了一串无名无姓的号码,管制他们的是行头作风酷似军人的教官。即使在荷
尔蒙最旺盛的那几年,这些少年大约也只能为了四件事情去操心奔忙:打架,泡miss,
考试,还有教导处。
对于人性的自由来说,军队不啻是一个巨大的高压锅。世故而复杂的小明,曾告诉小四
:我要是男孩子,我就想去当兵。没错,这个少女是所有人物中内心最压抑的一个;她
总是能用最克己的方式去实现最利己的愿望;所以高度非人性化的军队于她实在是一个
好归宿。反观那些少年, 在这种带有军事化色彩的学校管理下,他们无一例外地进入
了成人世界,区别只在于自愿还是被迫。除了无处不在的压抑,在街市轰隆而过的坦克
装甲,还有学校附近打靶场的兵训和枪声,都在提醒我们:彼时的台湾,战争创伤尚未
抚平,其阴霾却依旧如影随形。当然,我们在六十年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大的背景如是,小的环境更为窒息。比如说小四的家庭场景被设置在了一座日式的旧房
。一家七口人住起来拥挤不堪。共用一个厕所不说,两个小伙子还得把正在发育的身体
塞进火车卧铺一样的榻榻米里。场景的逼仄,反过来又渲染了人物内心里的压迫。即使
在饭桌上这家人也被邻里街坊吵闹不得安生。杨德昌便用母亲的角色这样半明半暗讥讽
道:跟日本人打了半年仗,如今住日本房子,听日本歌。
夜景的运用,自然而然地放大了灯光的效果。故事进行到中盘,精神寓意上的核心人物
Honey(小公园在精神层面的老大)终于登场。杨德昌马上用雨夜里的烛光来配合这个
人物的自白:“有一个老包,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翘头了,
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抓到。《战争与和平》,
所有的武侠书名都忘了,只记得这一本。”这段自白若能让人印象深刻,镜像语言功不
可没。要知整部影片大多取中远景,唯独此段给了很长的近景特写。借用雨夜里的烛光
,杨德昌还给人物的面部调上了温暖的橙黄。还有一点便是独白本身。那是一个从台南
跑路归来的小混混对盛年时期列夫托尔斯泰的解读。杨德昌似乎很喜欢这种变形式的反
讽。在其后的作品《独立时代》,他就用《论语》孔子和子路间的一席师生对话开场;
英文题目则更干脆:A Confucian Confusion。
除了Honey的自白,灯光上的匠心独用,还体现在南海路太保帮对眷村“两幺拐”的血
洗上。(注:“两幺拐”即217的电报音,彼时眷村住的全是国军家属,是故那里乡音
五湖四海的一众太保少年们沾染了不军队习气,尽管那习气看起来颇有些痞里痞气;这
跟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部队大院,倒是相映成趣)。那次血洗同样发生在一
个雷声轰鸣的雨夜。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传递出不可名状之惨烈,理工科出身的杨德昌
做了番精心铺垫:他先用山东在弹子厅唆使叶子那场戏,埋了个“停电”的伏笔;待到
南海路太保帮那群操着闽南话的成年混混拎着长刀在雨夜中出现,整个眷村便顺利成章
地被吞没在黑暗与血肉横飞之中。喊杀固不可少,血浆却用的极为俭省。杨德昌毕竟不
同于番茄汁大肆挥溅的昆汀塔伦蒂诺。杨德昌很懂得用“留白”来处理暴力场面。所以
他安排眷村在在雨夜中停电,所以他还让一支剧烈摇晃的孤灯来对照暴力在黑暗中的狰
狞。总之,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照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无限冲击;前提是做足功课,因地
制宜。
在声音处理上,影片以各种形式的现场录音为主:有广播里的大学录取通知,有广播媒
体对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杞人忧天式的评论,还有街头少年穿着木屐在街市上成群结队
招摇而过。四个小时的片子并不缺音乐。但导演几乎全部采用了非主观的音乐(注:又
称现实性的音乐,即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六十年代台北流行乐团西装笔挺的现场
吉他弹唱,匪夷所思的用童声去模仿美国流行女音的情歌对唱,还有那个令人头皮发麻
的政府特务独自弹奏《枉凝眉》。单从声音这一个方面,杨德昌就铺陈出了彼时台湾在
文化上的溃散与光怪陆离。非主观的音乐亦会让观众在思维上保持着冷度。导演大概很
想让我们跟他一样,去冷眼旁观那段历史。
唯一一段略显主观的配乐出现在结尾:小猫把自己录制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注:原唱是美国流行歌星猫王)寄给了狱中的小四。在附上的信件中,小猫用他尚
未发育的童音告诉自己的好兄弟:他最崇拜的猫王居然给他回了信。信中的旁白和小猫
的歌声用蒙太奇交织在了一起。听起来很温馨很偶像剧是不是?只可惜,监狱的看守毫
不留情地把信件和唱片丢进垃圾筒。小四则只能在狱中继续他没有尽头的lonesome
tonight。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