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据说少林扫地僧是周克希
avatar
D*o
2
周克希:对翻译欲罢不能的人生
2011年05月10日 17:34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浏览次数:325字号:小 大
近日,在泉州一家宾馆茶座,就着悠扬乐声和酽酽茶香,本报记者专访著名翻译家
周克希,听他讲翻译背后的酸甜苦辣,讲他的作品,讲阅读,讲人生。
谈翻译:毅然改行 “只因为热爱”
1980年,周克希通过英语考试后,准备应选去英语国家进修。正在这时,巴黎高师
给了华东师范大学一个进修数学的名额。他脑海中立即浮现出《约翰·克里斯朵夫》中
奥利维埃被高师录取时欣喜若狂的情景,于是他主动争取到了这个名额。正是在巴黎高
师,他与普鲁斯特最初结了缘。
“在法国期间,我与一位学文学的法国朋友闲聊时,说起各自心目中最好的文学作
品。我说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对方则不假思索地提到了普鲁斯特的这部名作。”周
克希告诉记者,他当时读了一点普鲁斯特的原文,只觉得普鲁斯特的长句看似冗长,实
则有着微妙而细腻的美感。
周克希从小就喜欢看书。法国之行,尤其是对普鲁斯特的“崇拜”,触动了他少时
不经意间埋在心里的文学种子,种子慢慢地萌芽了,让他觉得人生道路宽广得很,改行
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非大逆不道。
1992年,周克希辞职,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当上了一名普通编辑。
“当时,十个朋友中有九个半劝我别改行。有个最好的朋友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
在师大还有什么不好的呢?不要作了。可我这回没听朋友们的劝。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开始了第二次人生。”周克希爽朗地笑了。
谈作品:“只为找到怦然心动的美”
常有老同学问他,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时候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孜孜矻矻地
翻译呢?
周克希的答案是四个字:欲罢不能!
19年前,《追忆似水年华》中译本风行中国。周克希是15位译者之一。
2003年,周克希决定“作一次尝试,看看独自一个人是否能在翻译普鲁斯特的路途
上走上一步、两步,甚至三步。”他开始单独翻译此书第一卷,并将书名改为《追寻逝
去的时光》。
到现在,周克希翻译并出版了此书的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和第二卷《在少女花
影下》,目前第五卷《女囚》也已翻译过半。
面对记者关于“为什么要重译《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发问,周克希回答:
“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改行的,所以特别想做好翻译这件事。人一辈子总想找一件
值得做的事情,翻译《追寻逝去的时光》就是值得我用后半生去投入的事。”
周克希现在每天的翻译工作一般是这样的:先拿起原著,看看今天要翻译哪部分内
容,然后要如狮搏兔般全神贯注地琢磨原著。比如说,一天如果翻译四个小时,那我会
花两个小时琢磨原文的长句(长句是普鲁斯特的特点),读出语义群(相当于中文的“
句读”),理清从句、插入语和其他独立成分的关系,辨别每个代词的指代。一个代词
,可能是“他”或“她”,也可能是“它”,不少好汉就栽在了这上面。
他说,这种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甚至心里会发憷。今天怎么又要看这么难的东
西?但你要想办法克服、逾越语言的障碍。克服了,逾越了,你就会觉得普鲁斯特确实
是了不起,同时自己会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那些无比美妙的东西,往往有层坚壳裹着似的,要使劲打开壳,才会惊喜地发现
里面闪光的内容。”
谈阅读:“好作品能为自己说话”
周克希来泉期间,与泉州一些年轻读者举行了见面交流会,他深为他们充满活力、
充满热情而感动。
他说:“那是对文学的热情。而有了这点,就算他们现在不看都不要紧。《动物庄
园》的作者奥威尔说过,”好作品应该能为自己说话,否则就不是好作品。“我相信,
只要阅读的热情不泯灭,早晚总会倾听到一本本好作品为自己说话的声音。”
关于阅读,周克希有几个建议:
引导阅读讲究“润物细无声”。
一是家庭引导。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往往是这样的,你跟他说,这是好东西,你一定
要看,这时孩子可能反而不愿看。你所要做的,是为他创造一定的条件,比如把书放在
他身边,说不定哪天他就拿起来看了,就迷上了。做父母的自己爱读书,爱看好作品,
自然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学校、社会,如同这两天举行这种读者交流会,也是一种引导。不必过于刻意
,而应该想办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氛围。“一旦种下种子,只要哪一天土壤、温
度适宜了,它就会发芽的。”
试试定时阅读法。
像《追寻逝去的时光》这类散文式的小说,你不一定要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不妨,
就采取“翻到哪页看哪页”的方式,然后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就看15分钟试一下,
反正这一点时间我还耗得起。
这样一来,说不定你会愿意再多看1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说不定这次你看了15
分钟就放下了,但下次心情合适的时候,你又会想起这本书,又会再去看。每个人爱读
的书,不必是一样的。就像有些人会觉得莎士比亚很伟大,可是托尔斯泰的书就是不爱
看。
让你信任的人推荐书。
哪些书值得买?怎么选购?有的人会认品牌一样,认人文、译文等大出版社,有的
会认有名的或者熟悉的译者,这些都是办法。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你信任的人
推荐”,并逐渐训练、培养自己的判断力。这个办法更适用于现代外国文学。
你可以上网,看看你信任的作家对那本书的评价或者他推荐的书籍。如果你阅读积
累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你就可以站在书店里,一本本地翻过去,看看自己
是否读得下去,可以的话就不妨买回去读读看看。
谈好书:“我喜欢被感动”
“我喜欢被感动,喜欢心底最柔软的部位被触动的那种感觉。这是从青少年时代就
有的偏爱,恐怕要改也难了。”周克希说,《史记》作品的雄深雅健,归有光散文的温
润蕴藉,都给他留下过很深的印象。当代作家中,他偏爱汪曾祺的散文。他说,汪曾祺
的散文恬淡、潇洒、飘逸,而又处处见真情,“我有时想,对心仪的作家心慕手追,也
许正是避免翻译腔的办法”。
他还说,还有一些书,在青少年时代就感动了他或以激越的情感,或以淡淡的哀愁
,或以其睿智,或以其纯真。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1942年生人
: http://www.hudong.com/wiki/%E5%91%A8%E5%85%8B%E5%B8%8C

avatar
D*o
3
我心目中的普鲁斯特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他到了24岁时做了一份工作
,但他是一个不适合做公职的人,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写作。1922年,他去世。他春天把
作品写完,秋天去世了。“昨天晚上在手稿上写完这个字,现在我可以死了。”他曾经
讲过这样的话,这部书对他来说很重要,比以前的事都重要,以前的事都是微不足道的。
他的句子长是很大的特点,法国研究者做过一个统计。句子1-5行的占39%,5-10行
的占38%,还有23%是超过10行的。我们研究者认为最长的句子在第一卷里面,像这样的
句子有19行,翻译的中文有14行。但我不大同意有的人包括外国的作家认为,小说好是
好,但有一些冗长。觉得他冗长,意思是讲他烦。我认为普鲁斯特的东西是不能删的,
这么长的句子是必要的,而且读起来是可以习惯的。
他说过好的作品是可以创造读者的。他在晚年的作品也很深刻,他创造了他的读者
,他也相信自己的作品是可以创造读者的。这样的长句对翻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
战。我每天面对普鲁斯特,会觉得每翻几段,里面总有闪光的东西。他的句子长,要看
明白是要花很多的工夫的。
avatar
M*u
4
你这个太老,追忆逝水年华不错,他应该比李其刚年轻,也就,6,70年代的人比较符
合,
文笔还是有点儿浮。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周克希:对翻译欲罢不能的人生
: 2011年05月10日 17:34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浏览次数:325字号:小 大
: 近日,在泉州一家宾馆茶座,就着悠扬乐声和酽酽茶香,本报记者专访著名翻译家
: 周克希,听他讲翻译背后的酸甜苦辣,讲他的作品,讲阅读,讲人生。
: 谈翻译:毅然改行 “只因为热爱”
: 1980年,周克希通过英语考试后,准备应选去英语国家进修。正在这时,巴黎高师
: 给了华东师范大学一个进修数学的名额。他脑海中立即浮现出《约翰·克里斯朵夫》中
: 奥利维埃被高师录取时欣喜若狂的情景,于是他主动争取到了这个名额。正是在巴黎高
: 师,他与普鲁斯特最初结了缘。
: “在法国期间,我与一位学文学的法国朋友闲聊时,说起各自心目中最好的文学作

avatar
x*n
5
我觉得绝对不是,这个人和钱钟书不搭界。
作者引杜甫家事直接震慑叶兆言这样五十多岁混江湖的人(政协委员),而且属于书香门第的(叶圣
陶孙),打的人家直说“受教受教”。这个功力,还
有人在那里瞎jb乱扯,也把中国极深层的文化积累太不当回事了吧

【在 D**o 的大作中提到】
: 1942年生人
: http://www.hudong.com/wiki/%E5%91%A8%E5%85%8B%E5%B8%8C

avatar
m*e
6
re..

香门第的(叶圣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绝对不是,这个人和钱钟书不搭界。
: 作者引杜甫家事直接震慑叶兆言这样五十多岁混江湖的人(政协委员),而且属于书香门第的(叶圣
: 陶孙),打的人家直说“受教受教”。这个功力,还
: 有人在那里瞎jb乱扯,也把中国极深层的文化积累太不当回事了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