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j*y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3.制造气氛
韩寒为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创作经历?因为他记不清三重门标题的来源,记不清新书发
布时文中一句肉麻的排气管的话,诸如此类……。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记忆到底应该如何
?这些正常么?——当然正常。甚至好得出奇。
那种认为自己十几年作品都能记住的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天才,而是个自我认知有困难
的人。
@方舟子:作家是最熟悉自己的作品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具体解答对自己作品提出的
疑问。有那么几位畅销作家也跟在韩寒后面高喊担心作家面对质疑都无法自证清白,甚
至还因此不敢让下一代当作家,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心虚,是否代笔在现在的文坛不
是个别现象。
随意摘录了一些评价:(转载此评价并不代表本人认可马亲王准备让《笔冢》烂尾的行
为,强烈抗议!)[5]
@斯库里:之前我觉得自己是站河岸上看笑话的,但当@方舟子说了图中那些话以后,俺
觉得自己真的要表明一下立场。但凡有一丁点儿让人觉得俺支持方舟子,那无疑就是承
认我找人代笔写东西呢。@AC空气稀薄说我和@马伯庸抱团取暖(腐女奏凯!)我觉得不
仅是俺们俩,求所有码字儿的都来抱团取暖~
@马伯庸:我是来忏悔的……《笔冢》前四部的情节我忘得一干二净,管城七侯是谁也
数不全了,好在我不算正经作家,只是个写手。
@暴怒的大鸟:之前写小说,写到4W字后停笔半年准备考研,考完后再去写时发现很多
情节记不清了,这太正常了。
@默默地潜:方肘子这话。。。那耽美女作家不是全完了,她们哪儿来的H经验啊,应该
都是父亲代笔的吧。
@尘世中一迷途小证券分析师邓立君:写过字的都有同感吧,这些年每次回去看以前写
的东西都很吃惊
好了,休息时间,本节列这么多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希望基本上把大家的疑问涵盖掉
。不要说忘掉一句话,一段话,一个书名来源,一个创作经历了。在高产作家中,忘掉
配角、主角、情节、设定、标题,连写没写过这本书都忘掉,甚至边写书边忘掉,全是
毫不出奇的事情。在起点看过书的朋友都有无数的经验。所谓作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像
孩子一样,非常熟悉,乃是彻头彻尾的胡扯。
人的记忆规律是什么样的?几周、几个月、几年前的事情,忘记、记错、记串、记忆相
互矛盾,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在这里,提醒一下,要注意区分“记忆矛盾”和“逻辑矛
盾”。两者不是一件事。前者很正常,无任何说明力,后者有说明力。
那么在逻辑上这话为什么是不成立的呢。请温习第二节的逻辑陷阱:
(1).请列出这个判断的标准D。
(2).请使用逆否命题说出这个标准D的逻辑陷阱。
在我的第二篇文章[6]中,曾经玩了一个游戏,破桥高考上北大,被怀疑是他的好基友
烂桥代考的。然而在质问中,他死活想不起来高考是哪天考的,哪个考场考的,作文题
目,数学大题,科目顺序,测试卷,模拟考,什么都记不得了,连发给他的高考数学卷
子都不会做了。于是他毫无疑问是烂桥代考的。
首先列出判断的逻辑标准:
标准D:你记不住你的考试经历,所以你是代考的。
标准D的逆否命题:如果你不是代考的,你就能记住自己的考试经历。
经过逆否命题一转换,逻辑就很清晰——这个命题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在玩的时候,有
些朋友很有信心。高考作文我是记不住了,可我有水平啊。我能证明自己。你看,那么
多作家记不住,大家都不怀疑他们代笔,却怀疑韩寒。因为韩寒证明不了自己的水平啊
。这不正说明韩寒有问题么?如果质疑的是马伯庸,就他的水平,肯定能证实自己不是
代笔!(请大家把这篇文章爱特一下@马伯庸,你能证明吗?)
此时我不禁脑补了一个场景:马亲王穿着亲王戏服,带着高帽子在戏台上,底下黑压压
的群众在批斗,主持的红小兵举着大喇叭说:“马伯庸!你一个数学从来不及格的人怎
么能考上上海的大学?你这个电气公司做市场的小职员,只能业余写作,怎么写那么快
?你的中篇小说作品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这么多领域,你哪来的
知识?你这个猥琐的中年胖子,怎么可能是《风起陇西》《寂静之城》这种大气磅礴、
如此帅气的作品的作者?你上微博为什么从来不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只会一个劲儿地发
冷笑话?你的《笔冢》写了一半太监了,是不是没付够代笔团队的工资?团队散了写不
出来了吧?说!你的团队去哪了?”底下的群众一阵山呼海啸:“说不说?说不说?打
倒反动亲王!代笔团万岁!祥瑞御免!祥瑞御免!”马亲王在台上昂起高贵的头颅,挺
起胸膛:“我,我,我当然能证明!”
很多人会发现,玩“你高考是有人代考”游戏的时候,为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的,
缺的这个东西叫“怀疑气氛”,一种舆论空间中的社会情绪。这就好像你发现很多传销
组织洗脑很有效。于是你把传销组织的教材和课程ppt拿过来,用来教朋友,朋友对你
嬉皮笑脸——你忽悠啥呀,当我傻瓜啊?是不是很奇怪?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手法,却
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因为气氛。
这种方法,普通人是无法重现的。因为用各种暗示和煽动手段营造“怀疑气氛”是个非
常高端的技巧,它需要一定的话语权,对大众心理和传播的深刻了解。在这种怀疑气氛
下,任何正常的举动会被视为可疑,逻辑有缺陷的标准会被轻易接受,居委会大妈级的
弱智分析家会被视为“福尔摩斯”和“名侦探柯南”,极度脑残的帖子会被视为“又一
力作”。顶级的高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甚至可以让儿子揭发父母是历史反革命,
妻子指证丈夫是特务。
缺失了这个怀疑气氛,回复理性思维后,这一切就不存在了。所幸的是,国内能做到制
造大众气氛的人寥寥无几,无一不是各教派的主教、传销集团的首脑、公关公司的头牌
,和大网站的运营总监。强烈建议@老沉直接雇佣老方做运营,新浪股票一定能涨的。
有很多年龄较大的知识分子,虽然逻辑上不能识别这个破绽,但是他们会从经验上对这
样的做法感到警惕。因为这种做法以前使用过——对,就是典型的文革专案组手法。你
不是没罪么?问问你就行了,越问,你就说的越多;说的越多,错误就越多,破绽就越
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越多,证据嗖嗖地就积累起厚厚一本,很快你就“罪证确凿”了。
有时连暴力都无需使用,只要你开口就行了。有趣的是,专案组的成员还觉得自己很正
义,大家庆祝!我又挖出了一个隐藏很深的特务。
当年不少知识分子很傻,我身家清白,他本来就是有罪之身,你们能这么定他的罪,我
可不怕,我能证明自己!但最后无一不在这种手段下,变成历史反革命。真是天真啊。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为什么文革后首先想恢复的是正规的法律程序。记住:质疑者
要有规范,审判者要中立,旁观者要应用逻辑思考问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质疑者
兼任审判者,和对逻辑不敏感。公众不敏感可以理解,知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
逻辑不敏感,就需要反思。
这里尤其批评@兔主席。他一直在强调作家可以有限度自证的。但他构造的场景不够正
确,在他的场景中,坐审判席的是理性中立的知识分子。但真实情况是,你面对的是急
欲给你定罪的专案组成员,和在怀疑气氛下的大众。在这种气氛下,任何证据、证言、
说法,都会被极度扭曲。比如拿出了手稿,欲图定罪的专案组成员和疑心病泛滥的公众
都会很快“发现”新的疑点:手稿怎么可能是干净的?假的吧。你居然坐在手稿上拍照
片,自己写的手稿难道不应该像宝贝一样呵护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