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方舟子的逻辑克星-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avatar
方舟子的逻辑克星-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s*u
1
此文作者(现北大博士)深刻揭露了方舟子的忽悠技巧. 读后受益匪浅. 只是文章实在太
长, 只贴结尾.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本文结语:
1.什么是理性思维?先定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分析问题。不能边分析边定标准。也不
能随意选用趁手的标准。那只会让你什么都能“证明”,给人构陷定罪可以用,追求真
相不能用。
2.成百上千条质疑,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他们之间是互相矛盾的。质疑A所依据的标
准A,可以否定质疑B,标准B,可以否定质疑C。它们之间是个互相抵消的关系。
3.严格使用逻辑判断问题,不要陷入逻辑陷阱,多用等价逆否命题的方式思考。
4.如果存在某种社会性的“质疑气氛”,认识真相的人要想办法摆脱它。它是通过话语
权,大众心理的控制产生的。如果你是受害人,表现得轻松,想办法消解质疑气氛。如
果你做不到,就指出其手法。如果你还是做不到,就沉默。不要指望在这种气氛下自证
清白。
5.过于耸人听闻的命题,在没有惊人的证据之前,不要相信。越耸人听闻,就越假。想
证明,就需要越强有力的证据。
6.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控制信息,故意忽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那么这不是什么追求
真相,而是掐架和专案组。
7.诉诸专业壁垒和诉诸权威前,不要轻易相信,要想:发言者的专业性如何?其专业能
力与问题是否相关?它是不是有信誉?它是一个中立的个人和组织么?在面对一大堆专
业名词包装,思维能力却显得非常匮乏,以至于让你看不懂的文章之前,尤其要警惕。
8.诉诸生活差异,是一个典型的诡辩手法。它采用的是一个概率技巧——任何事件上,
总有人的生活体验与我的质疑相符。只要相符得多,总能命中一些人的内心。识别不了
这个诡辩,你就成为算命先生的俘虏。
9.舆论辩论的输赢依靠的是:事实、逻辑、话语权的结合。光有证据,不了解大众心理
和传播手段,没用。
10.最后一个问题:老方这些手法,只用在方韩战之中吗?
----------------------------------
辩论中旁观者,在打酱油的同时如何防忽悠?牢记以下原则:
1.首重证据,证人,证言,其次才是分析。在没有更强的证据时,不要轻易用分析和揣
测来否定已有的证据。韩寒同学金丹华在方韩战白热化时抱怨:我们这儿目击者几百号
人,就没个媒体来采访,感兴趣的全是什么分析、质疑。
2.在辩论中,强制自己看辩论双方的意见。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信息控制”。只看一方
的意见,迟早会被忽悠。
3.不要轻信任何人提供的二手、三手证据,包括我。有精力,就需要去查一下,这些证
据转手的时候,经过处理了吗?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善用它。
4.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能帮你打假,不要依赖任何人,要靠你自己。
----------------------------------------
声明:任何组织、个人,均可在不改动原意的情况下,以署名“破破的桥”或“断桥”
的形式无偿使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鸣谢@密商 整理事实性证据(证人证言)。
----------------------------------------
附:对新浪网友的回复:(2月27日新增)
有朋友说,写那长,三言两语解决问题才是高手。其实,有本文作基础,任何人均可三
言两语解决目前已知的质疑,变成高手。等会儿就用典型评论为例,拿此文方法释疑。
另外很多读者问为啥没上热博热评。我写之前已预料到此事,并不指望新浪推荐,原因
大家自己想。谁要话语权就自己转发或转贴吧。
1.本文贡献者。@密商整理了现有证人证言。第一部分中“模糊标准”和“制造气氛”
两节主要来源于方舟子反中医和伪科学时的论述。“陷阱逻辑”主要参考了@奥卡姆剃
刀的一些文章。“控制信息”来源于@司马少的文章。第二部分中“诉诸专业壁垒”来
源于@希波克拉底的学生的文章,“诉诸生活差异”、“诉诸权威”是我自己的想法。
2.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在知识分子层面上结束这场争论。比较遗憾的是,文章已经考虑到
该群体的逻辑普遍匮乏,只能写得极尽详细,造成文章极长,没想到很多知识分子还是
看不懂,甚至不愿意看,那我就没办法了。重申一遍,本文的七套手法可以涵盖目前以
及可预见的未来的所有“质疑”。
3.理性知识分子最不能理解“制造气氛”,潜意识总把“韩寒自证”的命题,偷换为“
韩寒向我证明”。幻想法官不是专案组,而是自己。请思考,即便没有这些证言,正常
的《三重门》读者是否会提出“中年人所写”这种荒谬绝伦的命题?如果连《三重门》
在此气氛下都不能自证,其余作品谈何自证?站出来“走两步”?
4.几位网友指出,张放说的不是诗,而是诗的评论展现了少年的天份(谢谢,证明1%果
然是存在的。卧梅又闻花,卧知绘中天,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张放:作者对古
诗词的韵律也十分懂得,而且通过读,就能够判断出来这五言绝句肯定不是出自唐代韩
愈之手”,真是无言绝句。还有那些评论,那是拿着中学教材胡诌的。)
5.《求医》已证明不是疥疮。(“控制信息”手法,点开老方自己提供的链接查验英文
原文可知。疥疮症状介绍中,与韩寒症状一致的部分,如足部膝盖为常发区域,被方删
去了。“婴幼儿比成人更易在头部感染”,转述后改成只有婴幼儿会头部感染。于是“
证明”了韩寒所述症状不是疥疮。)
6.《求医》其它评论。(1).抓出血丝那段是韩寒的症状告诉父亲的,痒那段是韩仁均写
自己的症状。(“模糊标准”手法,对前文用A标准,后文B标准)(2).搜索一下,“痒
”和“乙肝”有XXXXX万条。难道不能说明……?("陷阱逻辑",乙肝可能痒和全身痒
是乙肝,同时复习“诉诸专业壁垒”遵循的原则,专业问题怎样获得权威信息?)
7.韩寒真正的致命伤是14岁写出的《小镇生活》,里头详细贴切地描绘了大学生活场景
。这不可能。(“信息控制”手法,韩寒《零下一度》收录了一些14岁作品但没说是这
篇。“诉诸生活差异”手法。每个人会用自己的大学生活去印证,然后得出不同结果,
最后“贴切派”和“不贴切派”争得不可开交。你识破没?)
8.国内单位派去美国混日子的不学无术之徒,你这文章好意思拿出来和别人正牌芝加哥
大学社会学教授。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母校名字写出来。(“诉诸权威”手法。思考
学者在常识判断问题是否存在任何优势?社会学学者在判断代笔上有无比常人更大的话
语权?)另外我确实是北大的谢谢。
9.你贴的干净手稿中鲁迅其它是誊抄的,日记干净那当然了,长篇小说手稿只有老舍、
启良两个例子,韩寒是第一次写处女作,几十万字,就不修改吗?手稿能和这两个写熟
了的大作家一样干净吗?(“信息控制”中“证明例外”的手法,如果某证据无法隐瞒
,又对己论点不利,就要极力证明它是例外)
10.你的文章偷换了概念,我们并没说所有文章都是韩仁均代笔的,可能存在多个代笔
者。(“制造气氛”中“制造耸人听闻的主张”手法。找了多个代笔者,主要作品语言
风格还非常相似,代笔者没有一个露头,也没分赃不匀,连骗13年无人发现。牢记,越
是惊人的主张,越是需要惊人的证据)
11.韩寒怎么不能自证,要是他能写出你这样的文章批判方舟子,我就信他。(真的么
?请好好理解“制造气氛”。群众反应会是“相信”么。还是:“你以前文章逻辑错乱
水平低下,居然突然写出这样的文章,还说你不是代笔的?”“你到处上电视做采访,
哪来时间写这么长文章?还说不是团队作品?”“你不好好回答质疑,却攻击质疑者的
人品,是心虚了吗?”牢牢记住,在这样的气氛下,上诉是心虚,撤诉是心虚,所有话
语、证据都会被扭曲,自证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最难理解,所以一定要尝试理
解。)
12.你听过韩寒那段录音了吗?根据专业的音频分析,他电话里说的是“代写”而不是
“单写”。(“诉诸专业壁垒”手法。问:专业音频分析人员是谁?叫啥名字?履历是
什么?“信息控制”和“制造气氛”手法,当事人术术的证言不信,录音前后文明明是
对方约稿,说其它频道都退了,这篇单写不好。平常谁都能听出来的意思,由于“怀疑
气氛”的影响,到了质疑者耳中就变成了幻听。)
13.有些朋友推荐了“逻辑学世外高人”、“音频分析专家”的帖子给我,谢了。(请
回顾“诉诸专业壁垒”手法。当有人用你不明白的工具、你完全不懂的一大堆术语乱鼓
捣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记住。权威性:它是专家么?履历是什么?信誉怎么样?中
立性:它中立吗?如果不中立,另一方的专家怎么看?公开性。署名。越看不懂的文章
越要警惕。)想想这段时间,冒出来的这群“专家”——用PCA之前连归一化都忘了做
的“文本分析大师”,远程诊病的“脑残科首席诊疗神医”,抄点逻辑书然后犯了个大
一数学错误的“逻辑学世外高人”,在800Hz频段分析人类声音的“音频分析专家”。
记得:对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图表、专业问题,坚持拿我所说的这些标准先问一遍,你
是谁?你的中立性、履历、信誉是怎样的?另一方的专家怎么说?这么一问,基本上九
成九的“专业人士”就显形了。别被忽悠瘸了。
14.那位“逻辑学世外高人”说,那么多疑点,韩寒每一点的代笔可能性都是50%,他不
能答复,两个疑点相乘清白的可能性不就25%了嘛,四个疑点形成“证据链”,相乘不
就6.25%了嘛。(对于这种论证,如果论证者是理工科生,接受过正规本科教育并且智
商高于90的,我真是怀疑如何能够说出口。我给讲俩段子,大家自行体会一下。(1).世
界上姓最多的是“李”,名最多的是“穆罕默德”。所以遇到一个陌生人,他的姓名最
大的可能性是叫“穆罕默德·李”。证毕。(2).韩寒书中写了件七十年代的事儿,自己
写的可能性为10%,韩寒采访时很少谈创作过程,自己写可能性为10%,组成证据链相乘
,所以韩寒自己写书的可能性是1%。韩寒书中写了个90年代的段子,代写的可能性是10
%,韩寒出示了与写书经历相关病历卡,代写的可能性是10%,组成证据链相乘,所以韩
寒代写的可能性是1%。所以韩寒自己写书的可能性既是1%又是99%,证毕。两个段子各
说明了这个低级佯谬某一方面的问题,希望不要连这段子你都看不懂。)
回应我只浏览前6000条,难免挂一漏万。本文所举案例并非驳斥,而是说明手法,理解
手法就能三言两语应对任何新质疑。最易中招的是“信息控制”,两位数的回复者说我
错怪张放,他们既不读张放原文,也不知他先承认后删博再耍赖,更不知道还有爱的禁
区呢。文章最后的原则总结告诉你如何防御信息控制。
回复中不少人因文中@肖传国为例而骂我。此事作为经典的网络传播案例,相关材料我
前几年读了至少十个小时,足以支撑我个人谨慎判断。肖传国被打成”骗子“,是有人
熟练使用“诉诸专业壁垒”和“信息控制”中的“话语权”手法的结果。但这类问题绝
不应诉诸暴力。牢记专业问题评判:中立性、权威性,公开性。
有人问韩方战中,质疑方犯了那么多错误,列了那么多不靠谱的、已经被澄清的东西,
为什么不认错不帮着澄清。自相矛盾的质疑为什么不整理一下剔除掉。这是个非常好的
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承认错误,哪怕只是几个局部错误,整个让对手无法自证
的“质疑氛围”就消散了,这次质疑本身也就破灭了。所以请一定要深刻理解“制造气
氛”的手法。
---------------------------------------
附:对质疑者的回复(3.1新增)
看了不少对方组织的对本文的批判文章,深感着急,你们批的不到点啊。大家赞一声“
破桥逻辑不错”,说的不是破桥逻辑学知识强,而是指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谈的不是逻
辑学知识,而是一套话语权和传播手法,逻辑只是辅助思维用的。抬个“逻辑学世外高
人”跑过来摘出几本书摇头摆尾,最后胡扯几句,丢下个大一理科生都能看出来的弱智
错误离去,这是非常脑残的行为。这是判断生活常识、写文章,又不是数理逻辑考试(
何况也未必考得过我),掉书袋有鬼用。
为了大家批判方便,我来总结一下本文主要价值。本文主要是指出批韩寒代笔的这场狂
欢,整体上看,是非常荒谬的。任何造假行为,你在怀疑之前,应该先构造出一个完整
并合理的场景:比如林业局找到了周正龙要协同骗取国家经费,然后他买了张年画虎,
剪裁好,最后上山把年画虎摆在树边,然后啪啪啪拍照编故事,林业局付给对方小钱,
骗国家的大钱,这样动机、场景都是符合常识,比较合理的。
而韩寒这件事上,质疑方疯狂地寻找“不合理细节”,但你找完一汇总,会发现,韩寒
变成了一个小学生文盲白痴,老写错别字,行文造句都不通顺,文学素养为零,上电视
也不会说话,却骗了老师同学编辑朋友13年;而韩仁均更可怕,变成了一个精通古典文
学、西方文学、专业英语等各项技能,能随手切换自己文字风格,超越代沟和年龄差异
,娴熟地交往并收买大量编辑记者作家,骗了几百万年轻人的超级大师,这位超级大师
居然没被当成国宝供起来,也没能混入上流社会,而是只能通过自考上学,住着50平米
的房子,在故事会上发几个豆腐块;要不就是有个军事化管理的专业代笔团队,人数众
多,忠诚可靠,文笔风格一致,并且十几年没闹个分赃不匀。质疑方在任何小处上继续
折腾,什么视频、录音、文字,都改变不了他们所绘制的整体图景的荒谬绝伦,变成了
毫无意义的行为。而他们又无法再转弯了,因为一认错一转弯,整个让作家不能自证的
“质疑气氛”也就消散了。批判本文也是如此,要找准这点总体批驳,任何从细节和个
例上的攻击都无法动摇这篇文章所依赖的智力基础。
avatar
f*r
2
好长,,,
avatar
D*A
3
太长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此文作者(现北大博士)深刻揭露了方舟子的忽悠技巧. 读后受益匪浅. 只是文章实在太
: 长, 只贴结尾. 原文见: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 本文结语:
: 1.什么是理性思维?先定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分析问题。不能边分析边定标准。也不
: 能随意选用趁手的标准。那只会让你什么都能“证明”,给人构陷定罪可以用,追求真
: 相不能用。
: 2.成百上千条质疑,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他们之间是互相矛盾的。质疑A所依据的标
: 准A,可以否定质疑B,标准B,可以否定质疑C。它们之间是个互相抵消的关系。
: 3.严格使用逻辑判断问题,不要陷入逻辑陷阱,多用等价逆否命题的方式思考。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