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ZT 被国人误读而高捧的洋货#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t*n
1 楼
☆─────────────────────────────────────☆
walkwalkwalk (3k) 于 (Tue Jul 26 15:43:45 2011, 美东) 提到:
虽不能不说是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上的成功, 也反衬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
1. Starbucks 星巴克
雅斯培·昆德在《公司精神》一书中讨论星巴克品牌时用了“咖啡宗教”这个词。他认
为星巴克的“咖啡宗教”是由具有大致相同的人生情调、社会身份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
体。星巴客主席兼CEO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我
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他们的这一说法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体
现:最黄金的地段,最讲究情调的顾客,一派小资心仪的浪漫优雅。
星巴客在美国是很物美价廉的大众饮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了中国,却成了
时尚、优雅情调的元素之一。性质完全被改变。中国的星巴客消费者们甚至不再去关心
口感、价格、分量、质量这些原本最直接的咖啡要素,而更关注在星巴客所体验的情调
。如果说,星巴客在美国是卖咖啡,转到中国来,却成了销售情调和文化。
2. Chivas 芝华士
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而中国也成为芝华士最大的市场,销量超过美
国和欧洲。在苏格兰爱丁堡著名的威士忌中心,芝华士在数百种威士忌品牌中毫不起眼
,许多英国人也是到了中国才知道这个来自苏格兰威士忌品牌。但在中国,芝华士已成
为威士忌的代名词了。在酒吧,你叫一杯“威士忌加冰”,服务生会想也不想地送上一
杯芝华士。负责芝华士整合营销战略的TEQUILA公关公司中国总经理大卫·亨特 (David
Hunt)说:“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思想更开放,能接受新的品牌。他们看到
国外的派对生活,他们很想体验这种生活方式。”2004年,苏格兰威士忌虽全球销量只
增长了2%,但在中国的销量却增长了 170%。
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3. Haagen-Dazs 哈根达斯
“一个失恋的女孩买了一盒哈根达斯,悲伤地想爱人不见了,只剩她一个人独自享用这
美丽而昂贵的食物”——安妮宝贝写出了小资们的心声。有广告人说,哈根达斯可能不
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但可能是最会卖概念的冰淇淋品牌。“爱我,就带我去吃哈根
达斯”,使哈根达斯因爱而贵。哈根达斯在中国走高端路线,只选择在大城市的繁华地
段开店。以至于有没有哈根达斯成了衡量一个城市时尚与否的标志,一些城市的市长甚
至呼吁哈根达斯的进驻。因为没有星巴克、哈根达斯和宜家,广州一度被认为不时尚。
2000年,哈根达斯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张,特意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来剪彩,媒体和
市民们很为广州“终于”有了哈根达斯而兴奋。
哈根达斯在其发源地美国是个极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于中国,主要在超市和自
动售货机售卖,很少有专门店,很多美国人听都没听过;售价也很平民,国内卖78元的
家庭装在美国只卖2.99美元。
4. Pasta 意粉
世界上再没有比意粉更好吃的食物了,加菲猫说。在中国,因有村上春树等一干无聊人
士之推动,庸常的意粉被贴以“孤独”、“小资”等标签,因而变得五迷三道起来。
但对一个对饮食稍稍有讲究的人士而言,再没有比意粉更乏味的食物了。最常见的“肉
酱意粉”来说,过去是穷人食品,买不起大块的上等牛排,只能买些肥瘦不均、五花三
道的牛腹肉,放上番茄煮熟,炖成一触即烂的肉泥,大勺地浇在煮熟的意粉上,是意大
利引车卖浆者果腹的“江湖菜”。 在西方,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单身汉,每日的自做
食谱一定离不开Pasta。一大锅水煮好各式意粉,浇上超市里买回来的酱或自己炒的酱
,早午晚餐就此打发,比什么三文治汉堡包精致多了。意粉于西方人之意义,如同方便
面之于东方人。
5. IKEA 宜家
1998年进入上海,1999年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广州的IKEA家居,以其DIY的设计风格
及昂贵的售价,一时成为白领与小资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
在欧美,IKEA是价格最低的家居品牌。美国人的评论是“cheap IKEA”。
6. Evian 依云水
当被问道“喝点什么”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淡淡地说一句:“我只要依云水。”声音里
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感。一个依云迷一个月在餐厅、酒吧、家中、外出等饮水上的投入近
千元,她认为只有这种精美的水才能与自己的服饰搭配;一个注重细节的女人每天用依
云水洗脸,她认为精致的女人不仅要用CD香水,更应该把自己的每一个毛细孔都照顾到
最好。依云水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的时尚指标之一.
在国外人民看待依云水,却只不过如国人看待农夫山泉。
7. ELLE 世界时装之苑
买《ELLE》的读者认为自己优雅,看不上《COSOMO》的女孩幼稚、功利与虚荣;买《
Vogue》的人又看不上《ELLE》,认为《ELLE》女人苍白、没头脑与小家子气,其实她
们都是同一群人:在中国,买《OK!》《HELLO》的,与买《Vanity Fair》的,是同一
类人,买《FHM》杂志的,同时也买《Esquire》与《GQ》,反正如同《ELLE》前编辑总
监孙哲所言,中国只有两类人,穷人和刚富起来的人。
一本办给卡车司机与建筑工人看的《FHM》到了中国,变身《男人装》,突然就“雅痞
”起来,主编时时就“中产阶级” 与“后现代主义”高谈阔论。
☆─────────────────────────────────────☆
rosypoppy (粉红女郎) 于 (Tue Jul 26 16:09:48 2011, 美东) 提到:
其他领域也一样,学术界的一些流派理论到中国也同样的畸形了。
walkwalkwalk (3k) 于 (Tue Jul 26 15:43:45 2011, 美东) 提到:
虽不能不说是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上的成功, 也反衬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
1. Starbucks 星巴克
雅斯培·昆德在《公司精神》一书中讨论星巴克品牌时用了“咖啡宗教”这个词。他认
为星巴克的“咖啡宗教”是由具有大致相同的人生情调、社会身份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
体。星巴客主席兼CEO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我
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他们的这一说法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体
现:最黄金的地段,最讲究情调的顾客,一派小资心仪的浪漫优雅。
星巴客在美国是很物美价廉的大众饮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了中国,却成了
时尚、优雅情调的元素之一。性质完全被改变。中国的星巴客消费者们甚至不再去关心
口感、价格、分量、质量这些原本最直接的咖啡要素,而更关注在星巴客所体验的情调
。如果说,星巴客在美国是卖咖啡,转到中国来,却成了销售情调和文化。
2. Chivas 芝华士
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而中国也成为芝华士最大的市场,销量超过美
国和欧洲。在苏格兰爱丁堡著名的威士忌中心,芝华士在数百种威士忌品牌中毫不起眼
,许多英国人也是到了中国才知道这个来自苏格兰威士忌品牌。但在中国,芝华士已成
为威士忌的代名词了。在酒吧,你叫一杯“威士忌加冰”,服务生会想也不想地送上一
杯芝华士。负责芝华士整合营销战略的TEQUILA公关公司中国总经理大卫·亨特 (David
Hunt)说:“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思想更开放,能接受新的品牌。他们看到
国外的派对生活,他们很想体验这种生活方式。”2004年,苏格兰威士忌虽全球销量只
增长了2%,但在中国的销量却增长了 170%。
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3. Haagen-Dazs 哈根达斯
“一个失恋的女孩买了一盒哈根达斯,悲伤地想爱人不见了,只剩她一个人独自享用这
美丽而昂贵的食物”——安妮宝贝写出了小资们的心声。有广告人说,哈根达斯可能不
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但可能是最会卖概念的冰淇淋品牌。“爱我,就带我去吃哈根
达斯”,使哈根达斯因爱而贵。哈根达斯在中国走高端路线,只选择在大城市的繁华地
段开店。以至于有没有哈根达斯成了衡量一个城市时尚与否的标志,一些城市的市长甚
至呼吁哈根达斯的进驻。因为没有星巴克、哈根达斯和宜家,广州一度被认为不时尚。
2000年,哈根达斯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张,特意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来剪彩,媒体和
市民们很为广州“终于”有了哈根达斯而兴奋。
哈根达斯在其发源地美国是个极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于中国,主要在超市和自
动售货机售卖,很少有专门店,很多美国人听都没听过;售价也很平民,国内卖78元的
家庭装在美国只卖2.99美元。
4. Pasta 意粉
世界上再没有比意粉更好吃的食物了,加菲猫说。在中国,因有村上春树等一干无聊人
士之推动,庸常的意粉被贴以“孤独”、“小资”等标签,因而变得五迷三道起来。
但对一个对饮食稍稍有讲究的人士而言,再没有比意粉更乏味的食物了。最常见的“肉
酱意粉”来说,过去是穷人食品,买不起大块的上等牛排,只能买些肥瘦不均、五花三
道的牛腹肉,放上番茄煮熟,炖成一触即烂的肉泥,大勺地浇在煮熟的意粉上,是意大
利引车卖浆者果腹的“江湖菜”。 在西方,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单身汉,每日的自做
食谱一定离不开Pasta。一大锅水煮好各式意粉,浇上超市里买回来的酱或自己炒的酱
,早午晚餐就此打发,比什么三文治汉堡包精致多了。意粉于西方人之意义,如同方便
面之于东方人。
5. IKEA 宜家
1998年进入上海,1999年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广州的IKEA家居,以其DIY的设计风格
及昂贵的售价,一时成为白领与小资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
在欧美,IKEA是价格最低的家居品牌。美国人的评论是“cheap IKEA”。
6. Evian 依云水
当被问道“喝点什么”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淡淡地说一句:“我只要依云水。”声音里
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感。一个依云迷一个月在餐厅、酒吧、家中、外出等饮水上的投入近
千元,她认为只有这种精美的水才能与自己的服饰搭配;一个注重细节的女人每天用依
云水洗脸,她认为精致的女人不仅要用CD香水,更应该把自己的每一个毛细孔都照顾到
最好。依云水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的时尚指标之一.
在国外人民看待依云水,却只不过如国人看待农夫山泉。
7. ELLE 世界时装之苑
买《ELLE》的读者认为自己优雅,看不上《COSOMO》的女孩幼稚、功利与虚荣;买《
Vogue》的人又看不上《ELLE》,认为《ELLE》女人苍白、没头脑与小家子气,其实她
们都是同一群人:在中国,买《OK!》《HELLO》的,与买《Vanity Fair》的,是同一
类人,买《FHM》杂志的,同时也买《Esquire》与《GQ》,反正如同《ELLE》前编辑总
监孙哲所言,中国只有两类人,穷人和刚富起来的人。
一本办给卡车司机与建筑工人看的《FHM》到了中国,变身《男人装》,突然就“雅痞
”起来,主编时时就“中产阶级” 与“后现代主义”高谈阔论。
☆─────────────────────────────────────☆
rosypoppy (粉红女郎) 于 (Tue Jul 26 16:09:48 2011, 美东) 提到:
其他领域也一样,学术界的一些流派理论到中国也同样的畸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