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10年打造富豪流水线 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m*5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房地产10年打造富豪流水线 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6 06:12:41 2012, 美东)
2002年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十年里,中国的房地产业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年里,为了解决高房价问题,满足民生需求,中国大规模建设
保障型住宅。而这种转变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十年思变。
让1亿人受惠的保障房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居民根本无法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居住问题。过百的房价增幅,
让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刚性需求,也让年过半百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的
人望房生畏。即将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只能砸锅卖铁借几代人的钱购买一套数十平米的房
屋居住。民间的怨声载道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
为了遏制高房价上涨的不合理趋势以及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中国开始了至今最为严
厉的宏观调控与保障房建设。
2009年开始,中央不断制定政策着手干预具有全国趋势的高房价问题。在出台“国八条
”、“新国八条”等政策后,诸如“限贷”“限购”手段有效遏制了全国房价高企的病
态。
不仅如此,决策层制定了具有更加长远效果的措施----大力兴建保障房。
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当年的72亿元到2011年的1,522亿元,仅
仅5年的时间,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实现了20多倍的增长。
随后,中央政府规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为了保
障建设计划的落实,中央政府为各省份分配了建设指标,并定期公布建设进度予以督促。
今年8月,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透露:截至2011年底,约3,000万户、近1亿
人受惠于保障房建设。其中,有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通过实物解决,此外还有近450万户通过货币补贴形式受益。
现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成型
。这种立体构建的保障住宅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林
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也同样享受政策的保障。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农民工的住
房保障,“夹心层”的住房之困有望得到缓解。
富豪流水线
大力兴建保障房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住房需求,这个正逐步完善的体系还肩负着不断平
抑房价的任务。
尽管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并非所有产品都可以买卖,但是诸如廉租房、公租房等品种进入
市场完全可以吸收一部分居住需求。这无疑会让价格上涨有所收敛。
不断演进的房地产市场化衍生出了众多财富,但随着供需矛盾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价
格也开始快速攀升。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些投资者在满足了自住需求后预见到房地产
价格还将大涨,于是大量购买住宅以期获得巨额收益。从2006年开始,炒房者身影
不断,各大售楼处人满为患。这些人大部分采用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购买房产,在不久
之后随即卖出攫取利益。
在北京,2002年的住宅销售均价大约为4,467元/平方米,而到了2010年则达到了17,151
元/平方米,增幅达283%。在上海,2002年住宅销售均价大约为4,007元/平方米,2010
年则达到14,290元/平方米,增幅达256%。
尽管房价的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近十年以来中国房
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2001年,一家名为北京天鸿宝业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发企业挂牌上市。
这个看似普通的上市行为已经被符号化。因为这是时隔7年后房企上市大门重新敞开的
重要标志。早在1993年,为制止当时过度炒作的房地产热,中国务院发文禁止房企上市
融资。此次房企上市禁令的解除,表明房地产业继“海南泡沫”后又一次高速升温。
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就在房企上市解禁后不到三个月,福布斯公布
的2001年度中国大陆首富榜上,榜上有名的房地产商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2003年8月31日,中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号文,首次
明确了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当时有官员称:“文件的核心就是搞活房地产市场
。”
来自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当年完成的土地开发面积有19,416万平方米,
2010年则达到峰值21,253.7万平方米,增幅超过47%。2002年,房地产投资额只有7,790
亿元,而到了2010年,则达到48,259亿元,增幅超过519%。
2002年,中国在册的房地产企业只有32,618家。而到了2010年,房地产各类企业则达到
85,218家,其中内资企业79,489家。
200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利润为252亿元,2010年则达到了6,111亿元,增幅达到2,
316%。
而数据指标的攀升也应验到每个成功个体的身上。从2002年开始,各大富豪排行榜上,
房地产从业者都占据着重要席位。比如,2009年胡润富豪榜前10位的富豪中,有8位的
主业为房地产开发或涉足房地产业。2012年福布斯排行榜中,涉及地产领域的公司依旧
过半。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十年发展而起家的富豪举不胜数。不得不提的是万科。1988年12月,
由王石率领的万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共计2,800万股,募集资金2,800万元。这个数字
如今看来,甚至不如一个巨型国企IPO的尾数。
但是就是凭借这部分资金,万科拿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威登别墅地块。1988年的深圳
,开发房地产的门槛比现在还高:非建筑行业的企业要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必须通过招
投标,拿到土地才批给单项开发权。此举让万科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张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高价入场券。
如今,万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2010年到2011年,万科连续两年销售过千
亿。据统计,万科在1992年时净利润只有0.73亿元,而2002年的净利润则是3.98亿元。
到了2011年,万科的净利润则达到了115.99亿元。
这种出现在近十年的房企高成长现象不仅体现在一家公司身上,首开股份、世茂地产等
上市企业均在该阶段呈现高增长。
不仅如此,房地产市场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瑞撰文指出,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及其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每年约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住宅建设增加10
个百分点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每投入100元可创造相关产业
170到200元的消费需求;商品房市场每实现100元销售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
;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
发信人: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房地产10年打造富豪流水线 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6 06:12:41 2012, 美东)
2002年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十年里,中国的房地产业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年里,为了解决高房价问题,满足民生需求,中国大规模建设
保障型住宅。而这种转变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十年思变。
让1亿人受惠的保障房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居民根本无法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居住问题。过百的房价增幅,
让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无法实现自己的刚性需求,也让年过半百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的
人望房生畏。即将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只能砸锅卖铁借几代人的钱购买一套数十平米的房
屋居住。民间的怨声载道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
为了遏制高房价上涨的不合理趋势以及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中国开始了至今最为严
厉的宏观调控与保障房建设。
2009年开始,中央不断制定政策着手干预具有全国趋势的高房价问题。在出台“国八条
”、“新国八条”等政策后,诸如“限贷”“限购”手段有效遏制了全国房价高企的病
态。
不仅如此,决策层制定了具有更加长远效果的措施----大力兴建保障房。
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当年的72亿元到2011年的1,522亿元,仅
仅5年的时间,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实现了20多倍的增长。
随后,中央政府规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为了保
障建设计划的落实,中央政府为各省份分配了建设指标,并定期公布建设进度予以督促。
今年8月,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透露:截至2011年底,约3,000万户、近1亿
人受惠于保障房建设。其中,有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通过实物解决,此外还有近450万户通过货币补贴形式受益。
现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成型
。这种立体构建的保障住宅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林
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也同样享受政策的保障。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农民工的住
房保障,“夹心层”的住房之困有望得到缓解。
富豪流水线
大力兴建保障房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住房需求,这个正逐步完善的体系还肩负着不断平
抑房价的任务。
尽管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并非所有产品都可以买卖,但是诸如廉租房、公租房等品种进入
市场完全可以吸收一部分居住需求。这无疑会让价格上涨有所收敛。
不断演进的房地产市场化衍生出了众多财富,但随着供需矛盾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价
格也开始快速攀升。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些投资者在满足了自住需求后预见到房地产
价格还将大涨,于是大量购买住宅以期获得巨额收益。从2006年开始,炒房者身影
不断,各大售楼处人满为患。这些人大部分采用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购买房产,在不久
之后随即卖出攫取利益。
在北京,2002年的住宅销售均价大约为4,467元/平方米,而到了2010年则达到了17,151
元/平方米,增幅达283%。在上海,2002年住宅销售均价大约为4,007元/平方米,2010
年则达到14,290元/平方米,增幅达256%。
尽管房价的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近十年以来中国房
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2001年,一家名为北京天鸿宝业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发企业挂牌上市。
这个看似普通的上市行为已经被符号化。因为这是时隔7年后房企上市大门重新敞开的
重要标志。早在1993年,为制止当时过度炒作的房地产热,中国务院发文禁止房企上市
融资。此次房企上市禁令的解除,表明房地产业继“海南泡沫”后又一次高速升温。
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就在房企上市解禁后不到三个月,福布斯公布
的2001年度中国大陆首富榜上,榜上有名的房地产商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2003年8月31日,中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号文,首次
明确了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当时有官员称:“文件的核心就是搞活房地产市场
。”
来自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当年完成的土地开发面积有19,416万平方米,
2010年则达到峰值21,253.7万平方米,增幅超过47%。2002年,房地产投资额只有7,790
亿元,而到了2010年,则达到48,259亿元,增幅超过519%。
2002年,中国在册的房地产企业只有32,618家。而到了2010年,房地产各类企业则达到
85,218家,其中内资企业79,489家。
200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利润为252亿元,2010年则达到了6,111亿元,增幅达到2,
316%。
而数据指标的攀升也应验到每个成功个体的身上。从2002年开始,各大富豪排行榜上,
房地产从业者都占据着重要席位。比如,2009年胡润富豪榜前10位的富豪中,有8位的
主业为房地产开发或涉足房地产业。2012年福布斯排行榜中,涉及地产领域的公司依旧
过半。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十年发展而起家的富豪举不胜数。不得不提的是万科。1988年12月,
由王石率领的万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共计2,800万股,募集资金2,800万元。这个数字
如今看来,甚至不如一个巨型国企IPO的尾数。
但是就是凭借这部分资金,万科拿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威登别墅地块。1988年的深圳
,开发房地产的门槛比现在还高:非建筑行业的企业要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必须通过招
投标,拿到土地才批给单项开发权。此举让万科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张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高价入场券。
如今,万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2010年到2011年,万科连续两年销售过千
亿。据统计,万科在1992年时净利润只有0.73亿元,而2002年的净利润则是3.98亿元。
到了2011年,万科的净利润则达到了115.99亿元。
这种出现在近十年的房企高成长现象不仅体现在一家公司身上,首开股份、世茂地产等
上市企业均在该阶段呈现高增长。
不仅如此,房地产市场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瑞撰文指出,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及其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每年约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住宅建设增加10
个百分点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每投入100元可创造相关产业
170到200元的消费需求;商品房市场每实现100元销售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
;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