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两个白人骗了中国人将近100年
avatar
两个白人骗了中国人将近100年#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W*e
1
早年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的
一个律师家庭[2]。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
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1817年2月
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生于1782年,同荷兰裔猶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3]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
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歲后转学到柏林
大学学习法律[2],但他大部份的學習焦點卻擺在哲學上。1840年,普魯士新國王腓特
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異議份子,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通過嚴格審查,大學失去學
術自由,新國王任命的柏林大學教授F.W.von Shelling將會審查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但
馬克思博士論文裡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不可能被反黑格爾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馬克思將
博士論文改寄給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的耶拿大學(Jena)審查博士資格。1841
年馬克思以論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請獲得耶拿
大學哲學博士[2]。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2],1843年《萊因報》發行許可被普魯
士國王撤銷,因為馬克思在報上發表了一篇批評俄國沙皇的文章,引發俄國沙皇尼古拉
一世的不滿,普魯士國王接到沙皇的抗議後下令查禁萊因報,馬克思因此失業[2]。在
此期间内,马克思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富家子弟卻十分欣賞馬克思的
主張,經常出錢贊助馬克斯的活動與生活費,馬克思做學問思考認真嚴謹但生活隨性,
經常拖延要交給報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協助馬克思的工作並代筆部分文章。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等了他7年之久、生于1814年的德国贵族家庭出身的燕妮·冯
·威斯特法伦结婚[2]。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被流放到巴黎[2]。在此期间
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因此最终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2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一同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
友谊[2]。马克思完成《哲学经济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
称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编辑] 中年
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Vorwärts!),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
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2]。同年
秋,马克思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被迫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1845年12月
,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2]。书
中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第一次
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
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
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2]。此后1848
年革命席卷欧洲,也波及到比利时。1848年3月,马克思遭到比利时当局的驱逐[2]。在
法国临时新政府的邀请下,马克思夫妇回到法国巴黎,恩格斯也抵达巴黎[2]。
1848年4月,在德国无产者的资助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鲁士科隆,创办了《
新莱茵报》[2]。随后几乎所有的编辑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驱逐出境[2]。1849年5月16
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的驱逐令。5月19日,用红色油墨刊印的《新莱茵报》最后
一号第301号出版[2]。6月初,马克思又来到巴黎。他被迫选择或是被囚禁于法国布列
塔尼,或是再次被驱逐[2]。8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前往英国伦敦。從普魯士派
駐英國的密探報告提到馬克思似乎從不刮鬍鬚來看,馬克思在英國仍被普魯士政府所監
視。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裡,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
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由于境遇潦倒,他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此期
间死亡[4]。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2]。
[编辑] 晚年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
《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2]。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
出版。后两卷为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
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
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1年12月2日,燕妮·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2]。后
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马克思育有子女Jenny Caroline(1844–1883)、Jenny Laura(1845–1911)、Edgar
(1847–1855)、Henry Edward Guy(1849–1850)、Jenny Eveline Frances(1851
–1852)、Jenny Julia Eleanor(1855–1898),还有一个孩子在马克思给他起名前
逝世。另外有传言称他与Helene Demuth有一私生子。[5]
[编辑] 馬克思的思想
主条目:马克思主义
馬克思主義是近代最複雜和精深的學說之一。學說的範圍包括了政治、哲學、經濟、社
會等廣泛的領域。也因為如此,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就如美
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家卓普(Hal Draper)所講「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
想一般被不一樣的人嚴重扭曲」。許多分支的學說都認為自派學說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
。如今,比較有影響力和主要的分支主義包括:列寧主義(包括托洛茨基主義、斯大林
主義、毛澤東思想等亚分支)、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
现代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自由馬
克思主義、青年马克思派等等。 其中,列宁主义(东方流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的分歧来源于20世纪初欧洲革命的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学者认为列宁的“庸俗经济
决定论”是失败的成因,因而转向就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关怀和人类中心
主义方面阐发;而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成为了
他们的主要理论构成。
[编辑] 社會

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
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卡尔·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說,它是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制度的精神武器
。惟有正確的哲學,才能有效帶領無產階級脫離矛盾社會的惡性循環並獲得解放。哲學
,本身應具有不可被挑戰的真理。馬克思的哲學追溯到人類的本性:他認為人區別於動
物的地方,就在於人可以有效的計畫出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數據和生產數據,因此,人
一旦進行了有計畫的勞動生產,他就同其它動物根本區別開來了;而因為要勞動,人們
必須事先結成生產關係以及其它社會關係。人們的勞動生產力制約著他們在其中進行活
動的生產方式,而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便有什麼樣的社會關係。人們的生產方式、社
會關係等構成了社會的基本架構,並決定著人們的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一旦形成,便反
過來成為制約著人的活動的客觀力量。可見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勞動人口的勞動行為,
勞動人口造就了自然規律。社會的發展從表面上看像是雜亂無章,其實它同自然界一樣
也是有內在客觀趨勢的規律。因此,馬克思的哲學普遍被認偏向無神論和唯物論。
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的故居,现在是马克思博物馆。
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深受德國当时知名哲學家黑格爾辯證論的影響,一同認為萬物皆由
演變而成。但不同於黑格爾的唯心論點,馬克思的思想比較偏向科學化的唯物思考模式
。兩個論點最大的差異在於對物質與意識的看法,唯心論者認為意識決定物質,換句話
說,人的意識決定對物質的看法與解釋,人因為意識的改變,改變對物質的定義;而唯
物論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在週遭所遇到的事物,決定了人對物質的定義,人通過
自己的物質實踐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得到改造,獲
得自己的新的質量和素質。因此,馬克思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活在恩格斯所敘述的虛
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中,這種意識只是由家庭、文化、民族等外在物質因
素交錯成型的產品。久之便成為社會意識,制約著人的活動的客觀力量。但意識會隨著
外在因素的演變而改變,人類社會就是在類似的思想改變中持續的演化着。就此,馬克
思把黑格爾的辯證論與自己的唯物論做了個整合,而成就了獨出一格的歷史唯物論——
相信總有一天,經過演變,人類將因無產階級思想而徹底解放,完成对人的本质的真正
占有,完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越,而人類的生產模式也随之改变,全人类進入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义社會。
[编辑] 經濟.
avatar
W*e
2
1820年初冬,诞生于普鲁士王國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父亲老弗里得里希是工
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
史。1837年,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到营业所学习其厌恶的经商。
1838年8月,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不来梅当办事员。在这个自由和民主思潮彭湃的城市,
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并以“弗·奥斯沃特”为笔名写下许多激情诗篇。其中1839年发
表的《乌培河谷来信》为代表作。1841年9月,他为了服兵役而来到柏林。业余时间就
到柏林大学听哲学讲课。很快成为了“黑格尔青年派”中积极的一份子,写了《谢林和
启示》等著作,对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别家人,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
。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真正深入工人阶级的生活。并且在这段
时间,认识了还是《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1843年冬天,恩格斯认识了爱尔兰工人姑
娘玛丽·伯恩斯。不久后,两人開始同居。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
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
回德国巴门老家,途中经过巴黎和马克思见面,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
批判了黑格尔青年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写完
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2月马克思举家迁往
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同样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8月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
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此为基础,与马克思合作拟
定《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
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及严密的阐明了他们的学说,后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
南。
1848年4月,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
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才能;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
府压迫,经济拮据,恩格斯于1850年11月重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
思,一待就是20年。期间他和马克思以书信来往,并在多份报纸上发表评论。并且进行
涉及各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军事。在未署名发表的军事评论《战争短评
》中,他被公推为军事权威。此时他的语言才能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阅读运
用12种不同的语言文字。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
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
地位奠定了基础。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
,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
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1878年《
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问世。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
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改良和投降主义路线。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资本论》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迹潦草的手稿。
此时恩格斯正在整理其持续10年来累积的有关自然辨证法的研究记录,但他马上停下手
中的工作,整理资本论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资本论二、三卷分别在1885年
和1894年出版。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
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原理。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
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批评他们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
的路线。1895年8月5日,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长眠。三周后
,他的骨灰被撒在伊斯勃恩海湾。
[编辑] 思想
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恩格斯更倾向于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马克思1883年逝世后
,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达12年之久,并于1889年成立第二国际。恩格斯并不追
求暴力革命,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宪法的框架下为
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
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
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
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
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1]
1895年3月6日,即他去世前的几个月,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里面反思
了马克思暴力革命的错误[2]。他指出德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利用选举权同资产阶级争夺
每一个席位,用选票来证明无产阶级的力量。这种思想在他死后被伯恩施坦进一步重述
,并在后来受到列宁的攻击,被称为修正主义。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成了恩格斯与列宁
的分水岭。
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创立的社会民主党至今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存在,并在不少国家
成为国会大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围绕修正主义议
题激烈斗争,导致纳粹党乘虚而入成为执政党。迄今为止,列宁主义的共产党也大多数
放弃了暴力革命原则,在所在国家接受了合法斗争方式。
[编辑] 作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