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福布斯:iPhone不再酷了 青少年转向三星
avatar
福布斯:iPhone不再酷了 青少年转向三星#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m*5
1
由于创新乏力,iPhone品牌在青少年中的号召力下滑
据《福布斯》杂志网络版上周报道,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创新乏力
,不再像以前那样“酷劲十足”,苹果iPhone品牌在美国青少年中的号召力正在下滑。
魅力逐渐消退
对于美国青少年来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手机同父母、牙医或是咖啡调配师的一样。相
反,他们渴望拥有能反映他们这一代人精神面貌的最新、最酷的手机。
三星近来推出了最新款Galaxy手机,而微软也不甘落后,大举进军硬件市场,发布了
Surface平板电脑。相比之下,iPhone虽然每年都会推陈出新,都毕竟已上市五年时间。
另外一个不利于iPhone品牌形象的因素是,在美国,许多父母在更换新机时,往往会将
老款iPhone留给孩子。与此同时,三星和其他Android手机的价格更为低廉,使得家长
更有可能给孩子们购买Android新机。
市场研究机构Insites-Consulting分析师乔里・范登伯格(Van den Bergh)说:
“外界有关iPhone 5的报道确实有一些是负面的,除了屏幕尺寸和重量外,它和iPhone
4S相比没有实质性的重大创新,这也对iPhone原本具有的炫酷形象带来了影响。”结
果,在当代美国青少年眼中,iPhone的魅力正在逐渐消退。
青少年市场营销机构Buzz分析师蒂娜・威尔斯(Tina Wells)表示:“孩子们告诉
我们说,苹果产品不再新潮。为了迎合‘X一代’(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末的一代人)和2000年前出生的孩子的需求,苹果可谓下足了功夫,但我认为,他们并
未准确把握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孩子的心理,微软Surface和三星Galaxy如今在他们心
目中的地位开始上升。”
三星强势崛起
种种迹象表明,最年轻的智能手机用户群对苹果的不满情绪在过去几个月日趋显现。例
如,Smarty Pants等市场营销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苹果在青少年手机用户中的地位正
在下滑或持平。
美国投资银行派杰报告称,在富裕人家的孩子中,虽然仍有67%表示在更换新机时会倾
向于购买iPhone,但三星也以22%的支持率位居第二。在12个月以前,如果有青少年更
青睐iPhone以外的手机,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iPhone品牌影响力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威尔斯说,“苹果产品的确掀起了一场完美风
暴”,但随着它们多次遭遇技术问题,而竞争对手却以更低的价格推出更酷、更具创新
力的产品,在这场较量中逐渐发力,让苹果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特别是三星,这家韩国电子产品巨头在与苹果竞争中的手段更激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
达到5690万部,几乎是同期苹果iPhone 2690万部的两倍。
三星还在法庭上与苹果展开了激烈竞争,希望进一步搞垮后者的形象。一家与三星有合
作关系的广告公司高管透露,“法律诉讼的闸门已经打开,三星肯定希望加入这场纷争
,所以他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激进,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将青少年群体纳入他们的版图。”
展开广告攻势
为此,三星在过去短短几个月投入数百万美元展开广告攻势,将iPhone描述成是父母等
年龄更大的用户喜欢的手机,而青少年则应该拥抱“下一个大事件”。三星另一个重大
策略则是将矛头对准苹果的公司文化,强调让用户排队购买一款智能手机的做法是多么
的荒唐。
与此同时,RIM也试图重新赢得青少年的青睐,与Extreme International等一系列以青
少年为导向的品牌建立了合作,旨在面向16岁至20岁的用户群开发黑莓专用应用和移动
产品。尽管如此,分析师也指出,苹果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而非竞争对手手中。
威尔斯说:“一切事情都在往复循环,苹果不该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你必须做出改变以
保持相关性。苹果需要专注于创新,仅凭这一点就能重新赢得青少年的关注。”
青少年品牌营销机构Mr. Youth分析师马特・布里顿(Matt Britton)最后表示,
“三星和Android平台的确是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但是,苹果生态系统高度完善,产
品组合十分完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增长前景一片光明。别忘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
的渗透率刚刚超过50%,Android手机和iPhone这两大阵营将来只会继续增长。”
avatar
z*n
2
期待中兴华为.
avatar
d*s
3
iphone本来就是给老年人用的,简单功能少
avatar
c*e
4
galaxy 什么时候做小点 我考虑买
大的跟个板砖一样 实在是不方便放在裤子口袋里面
avatar
P*e
5
三星又在yy了,看三星的广告就知道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