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滥觞”误用实堪忧#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n*m
1
“滥觞”误用实堪忧(修改稿)
文/陈林森
“滥觞”一词并不冷僻,它几乎被所有语词类辞书收录,而且解释大致相同。具有
代表性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滥觞”的解释:
【滥觞】〈书〉①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动
起源:词~于唐,兴盛于宋。
这个解释既符合词语产生的理据,又符合词义演变的过程。含义只有一个:起源。
词性包括名词和动词两类。感情色彩中性,可以指好的事物的起源,也可以指坏的事物
的起源。用作名词时,正确的用法如:
(1)随后,在当地居民李栋梁的带领下,当地民众、环保社团、专家、大学生联
合掀起了一场台湾历史上最著名的环保运动。这起事件也成为了台湾环保运动的滥觞。
(《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
用作动词时,多组成“滥觞于……”结构,表示起源的时间、地点或基础。正确的
用法如::
(2)文物研究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滥觞于古代金石学;但文物学在中国又
是一门起步较晚的年轻学科,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建立。(《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
日)
由于人们没有掌握“滥觞”的词义,因此,实践中“滥觞”被用错的例子十分常见。
错用最多的是把“滥觞”当作“泛滥”“滥(过多,过度)”来理解,而且视为贬
义。如:
(3)在当今经济学领域中,“分工产生效益”早已被讨论得滥觞了,实际上,“
分工之后的结合产生更大效益”则几乎被遗忘。(《新京报》2007年11月3日)
(4)春晚总导演金越对网络语滥觞的问题,回答很从容,他说网络热词的大量涌
现是必然现象……(新华网2010年2月21日)
还有用作“波及”“影响”的,如:
(5)谟武文苑兴办20年来,不仅走出顺昌,在全市推广,而且滥觞城镇其他行
业。(《闽北日报》2006年5月9日)
还有一些用例则不知所云,如:
(6)长山洋子很艳,华丽和服登台,长袖翩翩,莲步碎碎,色艺都好。40岁的年
纪,滥觞熟女,歌声柔腻婉转,媚声隆隆,不是一般的迷人。(《新民晚报》2007年11
月4日)
什么叫“滥觞熟女”?此处令人费解。
(7)本书记录的是青春和岁月的滥觞,我不知道本书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夸张。(
《山西青年报》2007年11月29日)
这个“滥觞”是“流逝”的意思吗?
(8)去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在《著作权法》和《刑法》中增加“
剽窃罪”,也许法律是到了该对道德滥觞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杂文报》2007年11月
6日)
这个“滥觞”是“沦丧”的意思吗?是不是因为“滥觞”二字听起来像“烂”“伤
”,使人反感而引起误用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