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我知道的#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an
1 楼
我不是孙黑也不是孙粉。先说一下我的我的基本看法。
1。如果有任何一次投毒是在宿舍,那么凶手必是孙维。集体投毒我不大相信,没有这
么赶巧神经这么坚强的人都住一个宿舍。
2。如果两次投毒都不在宿舍,那么孙维的嫌疑也不比别人大,甚至可能更小一些。
下面来说说我知道的。我也没什么料要爆,我比朱令高一级,1991到1999我都在清华,
只是聊一下作为一个旁观者这19年来观测到的,算是一部分背景知识吧。我是理学院的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对化学系接触的可能比非理学院的相对近一些,不过其
实深究的话也多不了太多。如果我下面聊的信息太少,那是我自己太孤陋寡闻。
我先说说什么时候知道孙维是投毒嫌疑人的吧。朱令她们二字班进校的时候,有什么美
女多多少少都会注意到。实话实说,朱令的长相也一般,远不到女神的程度。学校里的
美女在男生的卧谈会上那是如数家珍,尤其是同系或者相近系的美女。朱令还是挺默默
无闻的,至少我们临近几个宿舍都没注意或者卧谈过她。第一次大家大规模知道她也就
是95年初了。大家都听说化学系一个女生铊中毒了。刚开始还不知道是投毒。虽然没几
个星期后就听说是投毒,但是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有嫌疑人,还以为是社会上的人投毒
。我们八卦的最多的是这家人真可惜。那年月考清华北大还是挺难的。老大去北大莫名
奇妙坠崖了,老二来清华又被人投毒了,这家的父母得多伤心啊。这件事在学校的反响
呢,其实并不是很大,可能和清华捂盖子有关吧。也没几个星期,顶多两三个月吧,就
没人聊这事了。一直到我1999年离校,这事儿都没怎么聊过,也没听说孙维是嫌疑人。
直到2001年了,那时候网上有零星文章开始讨论,并且开始暗示嫌疑犯是朱令同宿舍的
人。才知道我靠原来不是社会上的人而是同学投毒。2002年的时候有几篇网上的文章开
始指名道姓,矛头指向孙维。后来几乎每年网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讨论,直到2005,2006
年到达一个高峰。代表作就是“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和“孙维声明
”。当然这次的讨论比2006还要规模浩大。
好吧,我想说的是作为同时代的清华人我是到了2002年才知道孙维这个名字。估计广大
的社会上的愤青大妈水军洗地党们知道的应该也不会太早。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知道的更
早一些。
再聊聊看用铊投毒需要不需要专业知识。下面的话可能对孙维有利。我自己的看法不是
太需要专业知识。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很早就知道铊中毒会掉头发。这当然是得益于阿
加沙克里斯蒂的小说。我来讲讲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孩子,甚至不需要太年轻只需要晚
上几年入学,就不了解当时为什么阿加莎的小说会流行。那时候的屌丝生活苦啊。没有
手机,没有网络,一个宿舍楼几百人就一个电话还只能打市内,打个长途就得去骑自行
车去邮局,还得排老半天队。94年底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候学校的电脑也就是286,386
。一个非联网三国游戏就能high好几个星期。那时候用的还都是软盘。能用正版
maxwell三寸盘(1.44M容量)的那都是高富帅。我们用五寸盘的拷个宫泽理惠的艺术照
那都要珍藏很久。周末的娱乐活动就是去看个东升乡或者五道口看个投影录像什么的。
那时候已经开始有网络了,一来都是文本的,二来如果不是一些高级的实验室或者中科
院的话就奇贵无比。去清华主楼发个电子邮件的话,1K字节2元人民币。看好了是1K字
节不是1M字节。94年的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100人民币左右。所以呢,有些人的
业余生活是去自习,有些人打扑克牌玩四国大战,再有些人就是看小说。东方快车谋杀
案,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影让阿加莎的曝光率挺高。相应
的她的小说也很火。图书馆的不少阿加莎的小说都看的很旧。所以说知道用铊去害人我
觉得不算稀奇,更谈不上说只有孙维知道铊的毒性。当然,具体用量上肯定需要做研究
,不过这对清华理工男或女来说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儿。现在想来如果凶手不是孙维而是
另一个清华人的话,我也不觉得奇怪。
最后再随便聊聊刚才看到的一个关于美国医生的帖子,说投毒动机是争取美国奖学金。
这个我不大不相信。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不了解清华也不了解那时候出国的难度。清
华那时候还是五年制,虽然现在改成四年了。朱令和孙维94年底才大三刚开始的时候就
申请出国并且为奖学金掐架我觉得太不合理。那时候很少有清华学生大三就申请,一般
来说最少都是大四,否则对申请很不利,学位还远着呢,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科研写
personal statement。那么会不会是争取本科transfer呢?这个就更不可信了。那时候
出国还是比较难的。我来回忆一下93 - 96出国的情况吧。93年出国的人好像还需要侨
属证明,没有侨属证明护照都办不下来。我一个熟悉的师兄那是抓耳挠腮呀,一度连用
胡萝卜刻公章的想法都想到了,折腾几个月硬是找了个“远房亲戚”在台湾,又是送礼
又是求人搞了个侨属证明。94年不要侨属证明了,但是那时候清华出国的人还是比较少
的。95年开始挺多了,尤其是理工科的,但也没有形成大规模。96年我们班上倒是有一
小半都出国了。所以94年底这个投毒动机是争取美国奖学金我觉得不靠谱。
1。如果有任何一次投毒是在宿舍,那么凶手必是孙维。集体投毒我不大相信,没有这
么赶巧神经这么坚强的人都住一个宿舍。
2。如果两次投毒都不在宿舍,那么孙维的嫌疑也不比别人大,甚至可能更小一些。
下面来说说我知道的。我也没什么料要爆,我比朱令高一级,1991到1999我都在清华,
只是聊一下作为一个旁观者这19年来观测到的,算是一部分背景知识吧。我是理学院的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对化学系接触的可能比非理学院的相对近一些,不过其
实深究的话也多不了太多。如果我下面聊的信息太少,那是我自己太孤陋寡闻。
我先说说什么时候知道孙维是投毒嫌疑人的吧。朱令她们二字班进校的时候,有什么美
女多多少少都会注意到。实话实说,朱令的长相也一般,远不到女神的程度。学校里的
美女在男生的卧谈会上那是如数家珍,尤其是同系或者相近系的美女。朱令还是挺默默
无闻的,至少我们临近几个宿舍都没注意或者卧谈过她。第一次大家大规模知道她也就
是95年初了。大家都听说化学系一个女生铊中毒了。刚开始还不知道是投毒。虽然没几
个星期后就听说是投毒,但是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有嫌疑人,还以为是社会上的人投毒
。我们八卦的最多的是这家人真可惜。那年月考清华北大还是挺难的。老大去北大莫名
奇妙坠崖了,老二来清华又被人投毒了,这家的父母得多伤心啊。这件事在学校的反响
呢,其实并不是很大,可能和清华捂盖子有关吧。也没几个星期,顶多两三个月吧,就
没人聊这事了。一直到我1999年离校,这事儿都没怎么聊过,也没听说孙维是嫌疑人。
直到2001年了,那时候网上有零星文章开始讨论,并且开始暗示嫌疑犯是朱令同宿舍的
人。才知道我靠原来不是社会上的人而是同学投毒。2002年的时候有几篇网上的文章开
始指名道姓,矛头指向孙维。后来几乎每年网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讨论,直到2005,2006
年到达一个高峰。代表作就是“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和“孙维声明
”。当然这次的讨论比2006还要规模浩大。
好吧,我想说的是作为同时代的清华人我是到了2002年才知道孙维这个名字。估计广大
的社会上的愤青大妈水军洗地党们知道的应该也不会太早。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知道的更
早一些。
再聊聊看用铊投毒需要不需要专业知识。下面的话可能对孙维有利。我自己的看法不是
太需要专业知识。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很早就知道铊中毒会掉头发。这当然是得益于阿
加沙克里斯蒂的小说。我来讲讲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孩子,甚至不需要太年轻只需要晚
上几年入学,就不了解当时为什么阿加莎的小说会流行。那时候的屌丝生活苦啊。没有
手机,没有网络,一个宿舍楼几百人就一个电话还只能打市内,打个长途就得去骑自行
车去邮局,还得排老半天队。94年底朱令第一次中毒的时候学校的电脑也就是286,386
。一个非联网三国游戏就能high好几个星期。那时候用的还都是软盘。能用正版
maxwell三寸盘(1.44M容量)的那都是高富帅。我们用五寸盘的拷个宫泽理惠的艺术照
那都要珍藏很久。周末的娱乐活动就是去看个东升乡或者五道口看个投影录像什么的。
那时候已经开始有网络了,一来都是文本的,二来如果不是一些高级的实验室或者中科
院的话就奇贵无比。去清华主楼发个电子邮件的话,1K字节2元人民币。看好了是1K字
节不是1M字节。94年的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100人民币左右。所以呢,有些人的
业余生活是去自习,有些人打扑克牌玩四国大战,再有些人就是看小说。东方快车谋杀
案,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影让阿加莎的曝光率挺高。相应
的她的小说也很火。图书馆的不少阿加莎的小说都看的很旧。所以说知道用铊去害人我
觉得不算稀奇,更谈不上说只有孙维知道铊的毒性。当然,具体用量上肯定需要做研究
,不过这对清华理工男或女来说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儿。现在想来如果凶手不是孙维而是
另一个清华人的话,我也不觉得奇怪。
最后再随便聊聊刚才看到的一个关于美国医生的帖子,说投毒动机是争取美国奖学金。
这个我不大不相信。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不了解清华也不了解那时候出国的难度。清
华那时候还是五年制,虽然现在改成四年了。朱令和孙维94年底才大三刚开始的时候就
申请出国并且为奖学金掐架我觉得太不合理。那时候很少有清华学生大三就申请,一般
来说最少都是大四,否则对申请很不利,学位还远着呢,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科研写
personal statement。那么会不会是争取本科transfer呢?这个就更不可信了。那时候
出国还是比较难的。我来回忆一下93 - 96出国的情况吧。93年出国的人好像还需要侨
属证明,没有侨属证明护照都办不下来。我一个熟悉的师兄那是抓耳挠腮呀,一度连用
胡萝卜刻公章的想法都想到了,折腾几个月硬是找了个“远房亲戚”在台湾,又是送礼
又是求人搞了个侨属证明。94年不要侨属证明了,但是那时候清华出国的人还是比较少
的。95年开始挺多了,尤其是理工科的,但也没有形成大规模。96年我们班上倒是有一
小半都出国了。所以94年底这个投毒动机是争取美国奖学金我觉得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