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陆人的会议却只能放香港开,无奈啊
avatar
大陆人的会议却只能放香港开,无奈啊#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p*n
1
钱钟书与法国文学
邱景华
1935年,钱钟书到剑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了二年英国文学,后来又到巴黎大学研究
一年的法国文学。三年留学,加深了钱钟书对欧洲文学和文化的理解,特别对法国的文
学和文化尤为精通。他对法国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也为法国人引为知己。钱钟书逝世后
,法国总统希拉克发来唁电称:“法国深知这位20世纪的文豪对法国所作的贡献”,“
自30年代钱钟书先生就读巴黎大学时,他就一直为法国文化带来荣誉,并让读者分享他
对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热爱。”
钱钟书喜爱的法国作家和哲学家有拉伯雷、蒙田、伏尔泰、普鲁斯特等。拉伯雷,
这位法兰西喜剧天才在《巨人传》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开启了钱钟书对法国式戏谑的喜
爱和借鉴。蒙田所开创的哲学随笔,更是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师法的蓝本。伏尔泰
哲理小说用戏谑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在影射和讽刺中阐释深刻的哲理,为钱钟书
打开了一个智慧的天地。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对《围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拉伯雷、蒙田、伏尔泰,都是所处时代的大智者,具有深刻的怀疑思想和强烈的理
性批判精神。他们对于人性恶和社会丑的批判,是以戏谑的审美态度,灵活运用的广博
学识,以及机智的嘲弄和优雅的讽刺,这与英国式的幽默是完全不同的。英国幽默中有
一种阴郁和痛苦的意味,有一种自我嘲笑的内省,是一种“冷嘲”;而法国式的戏谑中
却洋溢着智慧和乐趣,可以说是特殊的“热讽”。后者,自然更符合青年钱钟书的顽童
天性。
在巴黎,法国文学这种戏谑传统,极大地丰富了钱钟书的创作个性。如果说,清华
园中钱钟书的顽童性格,常常表现为横扫一切的狂气;那么,这时的钱钟书却掌握了一
种从高处俯视和戏弄丑恶的智者风范。智者的冷眼和嘲讽,代替了狂生的自傲和蔑视。
是法国文学和文化,教会了钱钟书理解和掌握随笔喜剧艺术的高雅和精妙。
就随笔创作而言,蒙田对钱钟书的影响是巨大的。钱钟书回国后在西南联大当教授
时,极推崇蒙田,要学生多读蒙田随笔,细细琢磨。他晚年撰写的《管锥篇》,曾引用
蒙田随笔22则;未刊英文书稿《感觉·观念·思想》评价了10个西方古典大作家,其中
一位就是蒙田。可以说,钱钟书对蒙田的热爱和研究是终生的。只要细加比较,就会发
现两人在文化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蒙田是欧洲随笔的创始人,他是在对古希腊
和古罗马文化经典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人文思想,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
期的文化巨人。钱钟书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谈艺录》,再到《管锥篇》,同样是胸
罗万卷,打通中外,融铸古今,在对人类文化大量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所以,钱
钟书被称之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昆仑”。
蒙田随笔对人类文化典籍进行大量摘录引证的联想对比方式,非常符合钱钟书的思
维特点。不管是《写在人生边上》,还是《谈艺录》和《管锥篇》,虽然内容和文体各
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在人类文化知识中联想思辨的方法。由此可见,蒙田随
笔对钱钟书的深远影响。蒙田对钱钟书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怀疑主义。蒙田的怀疑主义
就是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不可能穷尽人类和宇庙的奥秘。蒙田怀疑主义体现在随笔
创作中,就是对人类已有文化的怀疑。怀疑,是智者的思辨之力,推动蒙田对古代的经
典进行重新思考,由此产生新的思想。作为一个秉有怀疑思想的智者,钱钟书却对凡经
过他慧眼的文化知识,都进行毫不留情的质疑和批判。他之所以批评梁遇春随笔,就是
因为梁遇春缺少怀疑思想,导致随笔中的大量引证,变成盲目信从的掉书袋。这也是智
者随笔与学者随笔的主要区别。
但是,《写在人生边上》与蒙田随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缺少蒙田那种深刻的自
我分析。所以有人认为,《围城》里有太多的自我表现,而《写在人生边上》则太少自
我的展示。这是因为,就创作个性而言,蒙田与钱钟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差异。
蒙田是一位深思和内省的哲人,所以善于运用渊博的学识,把自我当作人性的活标本加
以分析和展示。而钱钟书却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智者,他像拉伯雷和伏尔泰一样,具有百
科全书式的知识。他们静观社会和人性的弱点,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在嘲讽的笑声中表
达他们的批判。作为文化巨人,钱钟书更像拉伯雷和伏尔泰,他们更习惯从云端俯视人
间,批判人性恶和社会丑,却很少反省自身的缺陷,不愿把自己从云端降到人间,与世
人平起平坐。
英国的戏剧家本·琼生认为:喜剧是“矫正蠢行”。英国哲学家托尔斯·霭布斯认
为:笑来源于某种旁人的优越感,所以是一种“突然荣耀”。康德认为:“喜剧是一种
理性对对象的自由戏弄”。三种观点归结起来,就是说喜剧作家的理性和智慧,大大高
于常人。所以,能以他们的智慧来“矫正蠢行”,并且使自己产生一种“突然荣耀”的
优越感。在拉伯雷、伏尔泰和钱钟书这些戏谑天才的身上,都具有那种以自己的大智慧
,矫正世人蠢行的荣耀感。对钱钟书这样具有顽童天性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戏弄对手
,更让他感到自己有超群的智慧和战胜别人的快乐?智者的天才戏谑,所追求的不就是
那种高于一切的智慧笑声吗?反过来说,假如文化巨人没有这种俯视凡人,并在理性上
绝对压倒对手的自由心态,那些智慧的戏谑,怎么可能产生出来?正是智者这种审美游
戏的自由心态,消解了他们自身上常常被过多知识塞得七窍不通的迂腐和呆气。它突出
的不是知识,而是驾驭知识的智慧。
总之,法国文学和文化对钱钟书随笔创作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果说,蒙田教会
钱钟书运用渊博学识进行思辨(蒙田缺少法兰西民族的喜剧意识,他那明晰的智慧更接
近于希腊哲人),那么,拉伯雷和伏尔泰则启示他以一种戏谑的智慧来思辨。经过法国
文学和文化的激活和点化,钱钟书的天才戏谑才得以完成。
请留言
avatar
v*u
2
大部分参会者是大陆人的会议无奈只能放香港只因老外懒得申请大陆签证,香港太多优
势!如果大陆把上海北京转机免签3天延长至7-14天的话,就方便会展行业了!李克强
应该弄个“自由会议区”!
不责怪体制也不责怪政府,大家都不容易,少点贪污和特权倒是真的,否则被外国人看
不起也让自己人窝囊
avatar
p*n
3
英国的戏剧家本·琼生认为:喜剧是“矫正蠢行”。英国哲学家托尔斯·霭布斯认
为:笑来源于某种旁人的优越感,所以是一种“突然荣耀”。康德认为:“喜剧是一种
理性对对象的自由戏弄”。三种观点归结起来,就是说喜剧作家的理性和智慧,大大高
于常人。
avatar
p*n
4
这种优越感让我觉得不那么善,也不那么舒服。
分寸很重要,过了就不行。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英国的戏剧家本·琼生认为:喜剧是“矫正蠢行”。英国哲学家托尔斯·霭布斯认
: 为:笑来源于某种旁人的优越感,所以是一种“突然荣耀”。康德认为:“喜剧是一种
: 理性对对象的自由戏弄”。三种观点归结起来,就是说喜剧作家的理性和智慧,大大高
: 于常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