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碰撞--说两句康蕾事件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v*t
1 楼
发信人: archers (弓箭手 — 唐 阿彻), 版面: CyberCelebrityStudy
标 题:
发信站: 阿凡提BBS (2013/04/01 12:42:43 EST)
康蕾的丈夫从发现胃癌到死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康蕾在在丈夫病重和死亡后的几天里在买买提发帖,叙述了这样一个过程,也叙述了她
自己的心理历程。
给我的感觉,康蕾对伊俞的感情很淡,丈夫的死没有对康蕾造成多大的心理冲击,这些
可以从康蕾的描述里面看出来,没有真情的流露,反而有很多斧凿的痕迹,也就是康蕾
的直播描写更像是为了博取同情服务的。
康蕾后来发帖募捐,并快速地设置好了几种接受募捐的方式。
这个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募捐是事先计划好了的结论。
本来,质疑的声音最开始很微弱,质疑者也不敢公开质疑,只是在蒙面版匿名发帖。但
是富于同情心的网友(据说多是大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质疑者攻击谩骂,起到了为
渊驱鱼的巨大作用,使得质疑者慢慢积聚,越来越多,然后开始公开质疑。
到此为止,双方开始势均力敌。
支持捐款者非常感性,说不出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多数人则是反复的道德讹诈;质疑
者很多人都能说出为什么不支持这次募捐行为,当然,也有一部人质疑者是为了质疑而
质疑,纯粹打口水仗。
康蕾没有公开家庭账目,有一定的家产和丈夫离世后不错的福利,并疑似隐藏孩子自闭
症的症状轻重,再加上她的公公是某高校退休副校长,等等,这些事实扭转了支持派和
质疑派的力量对比。而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公开募捐则给了整个募捐事件的正当性以致命
的一击。
一是物理系的教职工本没有多少人富裕,二是国内的单位出面募捐的方式是怎么回事大
家心里也很清楚,很多时候难免有逼捐的嫌疑,有网友担心学生们会成为不得不捐助的
对象,这样一来,相比于康蕾母子的财产和福利,这种捐助近似于残酷。
质疑的声音占了上风,支持者们却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再也没有了最开始的理直气壮和
趾高气扬。
如果分析一下的话,康蕾的募捐行为更出于国人的文化传统范围内的个体行为,孤儿寡
母可怜是募捐的理由,而她也似乎没搞清楚什么是公开募捐。我们的传统上没有公开募
捐的,只有熟人社会里面的同乡和家族募捐等,捐助者出于同情心或者对家族整体利益
的考虑,因此也没有说要受捐助者公开账目和善款的用途。
而公开募捐则不同,是西风东渐的产物,整个善款流程必须是透明的。康蕾犯的错误就
在于她以私募的心理来行公开募捐的事实,没有设想过要善款透明化,也没有设想过要
公开目前的资产。
康蕾很可能是个比较有心计的人,有点贪心,比较在意能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一些钱财,
为将来的生活做一些铺垫。但是,很可惜,她没有料想到公开募捐所要付出的公开私人
财产信息等的代价,也似乎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一个代价。
如果最初康蕾明白要公开募捐需公开家产和收入信息的话,我猜她大概会在权衡一番后
果断的放弃,毕竟网上募捐所能起到的作用,对她来说也实在有限,而付出的有形的无
形的代价却是不菲。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事件也可以解读为文明的碰撞。
标 题:
发信站: 阿凡提BBS (2013/04/01 12:42:43 EST)
康蕾的丈夫从发现胃癌到死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康蕾在在丈夫病重和死亡后的几天里在买买提发帖,叙述了这样一个过程,也叙述了她
自己的心理历程。
给我的感觉,康蕾对伊俞的感情很淡,丈夫的死没有对康蕾造成多大的心理冲击,这些
可以从康蕾的描述里面看出来,没有真情的流露,反而有很多斧凿的痕迹,也就是康蕾
的直播描写更像是为了博取同情服务的。
康蕾后来发帖募捐,并快速地设置好了几种接受募捐的方式。
这个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募捐是事先计划好了的结论。
本来,质疑的声音最开始很微弱,质疑者也不敢公开质疑,只是在蒙面版匿名发帖。但
是富于同情心的网友(据说多是大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质疑者攻击谩骂,起到了为
渊驱鱼的巨大作用,使得质疑者慢慢积聚,越来越多,然后开始公开质疑。
到此为止,双方开始势均力敌。
支持捐款者非常感性,说不出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多数人则是反复的道德讹诈;质疑
者很多人都能说出为什么不支持这次募捐行为,当然,也有一部人质疑者是为了质疑而
质疑,纯粹打口水仗。
康蕾没有公开家庭账目,有一定的家产和丈夫离世后不错的福利,并疑似隐藏孩子自闭
症的症状轻重,再加上她的公公是某高校退休副校长,等等,这些事实扭转了支持派和
质疑派的力量对比。而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公开募捐则给了整个募捐事件的正当性以致命
的一击。
一是物理系的教职工本没有多少人富裕,二是国内的单位出面募捐的方式是怎么回事大
家心里也很清楚,很多时候难免有逼捐的嫌疑,有网友担心学生们会成为不得不捐助的
对象,这样一来,相比于康蕾母子的财产和福利,这种捐助近似于残酷。
质疑的声音占了上风,支持者们却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再也没有了最开始的理直气壮和
趾高气扬。
如果分析一下的话,康蕾的募捐行为更出于国人的文化传统范围内的个体行为,孤儿寡
母可怜是募捐的理由,而她也似乎没搞清楚什么是公开募捐。我们的传统上没有公开募
捐的,只有熟人社会里面的同乡和家族募捐等,捐助者出于同情心或者对家族整体利益
的考虑,因此也没有说要受捐助者公开账目和善款的用途。
而公开募捐则不同,是西风东渐的产物,整个善款流程必须是透明的。康蕾犯的错误就
在于她以私募的心理来行公开募捐的事实,没有设想过要善款透明化,也没有设想过要
公开目前的资产。
康蕾很可能是个比较有心计的人,有点贪心,比较在意能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一些钱财,
为将来的生活做一些铺垫。但是,很可惜,她没有料想到公开募捐所要付出的公开私人
财产信息等的代价,也似乎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一个代价。
如果最初康蕾明白要公开募捐需公开家产和收入信息的话,我猜她大概会在权衡一番后
果断的放弃,毕竟网上募捐所能起到的作用,对她来说也实在有限,而付出的有形的无
形的代价却是不菲。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事件也可以解读为文明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