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j*p
1 楼
某种意义上,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
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某种意义上
问曰:若造善业,则能获得增上生的安乐,因而应爱著有漏善业。
智者畏善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智者们畏惧善趣,也等同于地狱一般,他们于三有世间,难得不生起畏怖。
此处智者是指如理通达三界苦谛以上的圣者。在这些圣者敏锐明利的智慧前,三有世间
如同火宅,如同苦海一般,地狱恶趣固然充满着痛苦的猛火,而人天善趣中也无处不在
为烦恼毒火所烧,衰老死亡瀑流所冲袭。《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
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
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再说圣者畏因如同恶果一样,善趣中安逸享受实际
上是后世恶趣之因,因而他们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会如同恶趣地狱一样怖畏,对整
个三有世间,圣者们很难做到不生怖畏厌离。 “难得不生畏”一句,还可理解为:除
了登地以上菩萨圣者们,其余智者难以做到对三有不生怖畏。登地菩萨已证得了有寂平
等的大智慧,为救渡众生,他们对地狱也会如同鹅王趋莲池一般,不但毫无畏惧,反而
会充满喜乐,如寂天菩萨云:“如是修自心,则乐灭他苦,地狱亦乐往,如鹅趣莲池。
”但是无有证得平等智慧的智者如阿罗汉,他们尚有对轮回痛苦的执著,因而难以做到
不生畏惧。故执增上生有安乐者,应当依圣者们的教言,思维生死过患断除爱执。此处
有疑:若因增上生亦如同地狱一样是怖畏处,而应断除爱执,那是否应断除积集增上生
处的善业呢?大疏中对此分析过,此处所破除的是对善趣的非理贪执,为求增上生由爱
而积业的非法行业,并非破除为希求解脱而积集人天有暇身的一切善业因。
譬如说,以前有一名叫吉巴的暴君,经常用许多残暴刑罚处治犯人,当犯人在囚牢里折
磨到一定程度后,便放出来,此时囚犯也不会认为自己已得解脱,因为随后就会有刽子
手砍杀他们,从痛苦牢狱里出来,其实仍踏在死亡之路上。同样,有情纵然能从三恶趣
牢笼解脱,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不应贪执,因为增上生仍是无常众苦逼迫之道,与恶
趣牢狱一样充满恐怖。能明理者,理应对此生大厌离,进而追求解脱。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其身心会因
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
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
生凡夫象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在现见同时,他们的身
心一定会如同瓦器无法承受重压一般,立即毁坏。凡夫的身心非常脆弱,他们不象圣者
那样有坚强的无我智慧与大悲心,敢于面对承受如是残酷的事实。在一些公案中,也记
载了类似的故事,如世尊在世时,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由现见了堕地狱的可怕后果,一
想起来就不敢吃饭,吃完饭一想起就要吐出来;花色比丘由于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
苦,因而经常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可是绝大多数凡夫无法如是
了知,他们虽然处身于火宅之中,却麻木地安然而住,而且还要贪执于此,造业不休,
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轮回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愚痴有情
,因而不应以他们的麻木无知,来推想轮回中无有怖畏。
譬如说,有些遭恶魔残害者,虽然他没有见到恶魔,身心也会非常痛苦,他自己也会知
道:尚没有见到恶魔,就有如是痛苦,若恶魔现前,那我肯定没救了!于是会生极大怖
畏。同样,凡夫在未现见一切生死众苦之时,也会为一些小苦而觉难以忍受,若能现见
所有痛苦,必定会无法承受。另有譬喻说,帝释天的儒童为了得到遍入天果位,结果丧
失了生命;同样,凡夫为了善趣安乐而劳作不息,也会因此而失去安乐生命,而他们根
本不知道未来果报的苦害本质。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
,刹那即昏厥。”凡夫若能现见自己于世间的一衣一食,一举一动,皆是轮回众苦之业
因,见此残酷事实,心胸狭隘卑劣的异生又怎能堪忍呢?
以上节选自
中观四百论广释
修持中观之窍诀集汇
凡夫人要感谢“隔阴之迷”,某种意义上
问曰:若造善业,则能获得增上生的安乐,因而应爱著有漏善业。
智者畏善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智者们畏惧善趣,也等同于地狱一般,他们于三有世间,难得不生起畏怖。
此处智者是指如理通达三界苦谛以上的圣者。在这些圣者敏锐明利的智慧前,三有世间
如同火宅,如同苦海一般,地狱恶趣固然充满着痛苦的猛火,而人天善趣中也无处不在
为烦恼毒火所烧,衰老死亡瀑流所冲袭。《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
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
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再说圣者畏因如同恶果一样,善趣中安逸享受实际
上是后世恶趣之因,因而他们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会如同恶趣地狱一样怖畏,对整
个三有世间,圣者们很难做到不生怖畏厌离。 “难得不生畏”一句,还可理解为:除
了登地以上菩萨圣者们,其余智者难以做到对三有不生怖畏。登地菩萨已证得了有寂平
等的大智慧,为救渡众生,他们对地狱也会如同鹅王趋莲池一般,不但毫无畏惧,反而
会充满喜乐,如寂天菩萨云:“如是修自心,则乐灭他苦,地狱亦乐往,如鹅趣莲池。
”但是无有证得平等智慧的智者如阿罗汉,他们尚有对轮回痛苦的执著,因而难以做到
不生畏惧。故执增上生有安乐者,应当依圣者们的教言,思维生死过患断除爱执。此处
有疑:若因增上生亦如同地狱一样是怖畏处,而应断除爱执,那是否应断除积集增上生
处的善业呢?大疏中对此分析过,此处所破除的是对善趣的非理贪执,为求增上生由爱
而积业的非法行业,并非破除为希求解脱而积集人天有暇身的一切善业因。
譬如说,以前有一名叫吉巴的暴君,经常用许多残暴刑罚处治犯人,当犯人在囚牢里折
磨到一定程度后,便放出来,此时囚犯也不会认为自己已得解脱,因为随后就会有刽子
手砍杀他们,从痛苦牢狱里出来,其实仍踏在死亡之路上。同样,有情纵然能从三恶趣
牢笼解脱,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不应贪执,因为增上生仍是无常众苦逼迫之道,与恶
趣牢狱一样充满恐怖。能明理者,理应对此生大厌离,进而追求解脱。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其身心会因
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
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
生凡夫象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在现见同时,他们的身
心一定会如同瓦器无法承受重压一般,立即毁坏。凡夫的身心非常脆弱,他们不象圣者
那样有坚强的无我智慧与大悲心,敢于面对承受如是残酷的事实。在一些公案中,也记
载了类似的故事,如世尊在世时,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由现见了堕地狱的可怕后果,一
想起来就不敢吃饭,吃完饭一想起就要吐出来;花色比丘由于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
苦,因而经常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可是绝大多数凡夫无法如是
了知,他们虽然处身于火宅之中,却麻木地安然而住,而且还要贪执于此,造业不休,
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轮回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愚痴有情
,因而不应以他们的麻木无知,来推想轮回中无有怖畏。
譬如说,有些遭恶魔残害者,虽然他没有见到恶魔,身心也会非常痛苦,他自己也会知
道:尚没有见到恶魔,就有如是痛苦,若恶魔现前,那我肯定没救了!于是会生极大怖
畏。同样,凡夫在未现见一切生死众苦之时,也会为一些小苦而觉难以忍受,若能现见
所有痛苦,必定会无法承受。另有譬喻说,帝释天的儒童为了得到遍入天果位,结果丧
失了生命;同样,凡夫为了善趣安乐而劳作不息,也会因此而失去安乐生命,而他们根
本不知道未来果报的苦害本质。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
,刹那即昏厥。”凡夫若能现见自己于世间的一衣一食,一举一动,皆是轮回众苦之业
因,见此残酷事实,心胸狭隘卑劣的异生又怎能堪忍呢?
以上节选自
中观四百论广释
修持中观之窍诀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