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日本战略失误,抗战胜利的主因
avatar
日本战略失误,抗战胜利的主因#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d*9
1
近期国共两党争抗战之功,争的是不可开交。李敖很是看不下去,说这种争论“就
像两个秃子在争一把梳子”。这也有些过了,但老实是,单凭国共两党之力,要想取得
抗战的胜利确实有点难。
正如罗伯特.希勒曾指出的“绝大部分历史事件,从战争到革命,都找不到简单的
起因。当这些事件朝着极限方向发展时,就像最近股市中市盈率的表现那样,通常是因
为一大堆因素汇集在一起,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罗马不是一天建
成的,也不是毁于某一突发的厄运。更可能的情况应该是,罗马的灭亡是多种多样的因
素——重要的和次要的,间接的和直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抗战的胜利大抵也如
此。
抗战之所以取得胜利,中国战场上正面作战的国民党军自然功不可没,但也正如国
民党前主席连战所言,共产党于敌后扩大地盘,造成日军兵力的过度分散,使其不能集
中兵力,其功绩亦不容抹杀。除此之外,美国和苏联人所做牺牲更不容忽视。当然,以
上四点事实上已为大家所认识,只是各方各取所需,各自夸大自己在其中的功劳,刻意
贬损对方而已。但我个人却认为,其实,除以上四点之外,尤有一点不容我们忽视。那
就是抗战之所以胜利,日本人帮忙不少。
这里说的帮忙不少非指反战的日本共产党人所做的贡献,而是指日本侵略者本身,
指的是他们的战略失误和过于急躁。老实说如果日本不是一开始战略失误、如果不是过
于急躁,而是稳抓稳打,逐步蚕食,中华民族的命运还真是不堪设想。其实也没什么不
堪设想的,如果日本真统治了中国,再过百年,国人端乎不会认为日本是侵略者,犹如
我们不会认为蒙古和女真是侵略者一样。
日本占领东北和华北后,国民党政府曾求助过国联(当时的联合国),国联没反应
,也就是说当时的欧、美,甚而苏联都默认了这一既成之事实。于日本而言,当时最恰
当的做法是消化朝鲜、东北和华北,而不是立马进逼其他地区。此举有三大好处:
1、免得激怒英、法、苏、美等各大列强,如日俄战争后占领东北为各方所干涉一
样;
2、正如曹操对袁尚、袁熙逃奔公孙康所做的判断,追的太急,公孙康为自保,必
与袁氏联盟。如不追,两家必然争斗。后,果如曹操所判断的,袁氏兄弟与公孙康火拼
,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袁氏兄弟的头颅拿下。同样,如当时的日本不再进逼,而只
是对既有战果做防御。则国民党内中央系、桂系、滇系等各系及中共之间,必然会与公
孙康与袁氏兄弟一样,相互杀的天昏地暗。于此时的日本而言,只需平衡各方势力,不
让一方做大,令其恶斗不止,则功成。
3、借中国内斗之机,于日占区全力发展经济,积蓄实力。如果一开始日本人采取
的是攻心为上,并且直接统治而不设傀儡,真心而不是带有怀疑色彩,重用汉人知识分
子。不将中国人劣等化(支那),而是民族平等化,藉由同文同种,以经营台湾之手法
——看看日军中台湾兵的忠诚和勇敢,看看李登辉就知道,日本人当时经营是多成功—
—费20年之功,先彻底经营好朝鲜、东北和华北,做实东亚共荣。一则可以将朝鲜、东
北和华北做成样板,二则,可做成其日后发展之后勤保障基地。
如此,一方面自己的实力得到充实,一方面敌人则疲于内斗。待敌疲惫,乘机蚕食
山西、陕西,且见好就收。欧美必不会有太反应。再以同样手法,通过模式的复制,在
山西、陕西经营15年。再适机越秦岭、吞巴蜀,照搬其在台湾、东北、华北和山西、陕
西之成功经验,好生经营巴蜀。向西南,则可进攻缅甸、泰国,进而窥伺整个东南亚乃
至南亚。向东则可如晋灭吴、隋灭陈之故事,一旦国际局势有变,则一路顺长江而下,
一路自海上来攻,一路从华北经山东南下江苏,国民政府几可灭矣。
幸庆的是,从一开始,日本的战略就失误:本可靠制度为主、军事为辅而取胜,最
后硬生生的搞成了单靠军事手段。也正是得益于日本人的这一战略失误,才有了今天国
共争功的闹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