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金庸诉江南侵权案示范意义大 (转帖)
avatar
金庸诉江南侵权案示范意义大 (转帖)#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S
1
据媒体报道,近日著名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将作家江南(本名杨治)告上法庭
,起诉江南及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购书
中心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要求“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停止
复制、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并公开道歉,共同赔偿经济
损失人民币500万元。
金庸与江南的这场官司由来已久。起因是江南的著名小说《此间的少年》当中大量
使用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人名,被质疑涉嫌侵权,而作者江南以及小说主要发行方则将
问题界定在“同人文”(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创作品人物置于新的环境,加入自己的想法
而写成的新作品)范畴之内,即对其他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中人名的化用是互联网时代
“同人文”习惯性做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近10年的时间里,双方就这个问题一直争执不下,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此次正式起
诉算是掉下的第一只靴子,而诉讼案的结果也就是待落的另一只靴子,可能对“同人文
”乃至整个网络文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金庸的诉讼要求包括封存并销毁所有相关库
存图书,业内人士表示,今后网站和出版方很可能关闭频道并停止签约“同人文”这一
类型的作品。
近年来,著作权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呈现,其引发的讨论也在不断开拓深度
和广度。借鉴和抄袭之间的区别如何界定?“同人文”类型和侵权行为的性质与分界在
何处?以现有的法律条文审视,这些问题很难得到清晰的答案,硬性的抄袭、侵权的判
定和软性的借鉴、化用的定性,在利益各方看来,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语境时差”。
以《此间的少年》为例,书中直接使用了“郭靖”“黄蓉”等金庸作品中广为人知
的人物名字,但其人物小传、人物关系以及重要情节则是另起炉灶,与原著并无关系。
在江南初次创作并在网站发表该小说的时候,“同人文”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形式已经
广泛存在,网文作者们以既有作品中独特的标签生发出新的周边创意甚至是独立创意,
形成作品,他们的“语境”保持着与互联网社会当中主体认知共通的一致性,以人类全
部知识与信息的总和,作为自我知识储备取用。在这个语境中,经典作品与流行语在本
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当下爆炸式知识与信息的一部分。
而在金庸等原著作者看来,一字一句皆出自原创,若有改动则属侵犯版权。在这个
语境里,因为知识和信息生产周期的漫长和艰辛,知识生产者往往单打独斗式地创作作
品,以全新的作品面世。但面对“互联网+”和IP开发,原有的知识生产体系正在面临
考验。人们讨论知识和信息碎片化的利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事实。正是由于
秉持不同话语体系的社群对知识和信息的认知偏差,版权问题在当下显得尤为“分裂”。
目前,相关判例仍然主要依靠司法解释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律规定不够明晰
。因此,金庸诉江南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的结果值得关注。社会应该保护原创版权,也
应鼓励创意创新,法律在其中的衡量,对一类网络文学产品的“兴亡”有重大影响。此
案无疑具有示范意义,在网络文学已蔚为大观的当下,无疑是值得严肃讨论的话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