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高不成,低不就,是一种心理病。
avatar
高不成,低不就,是一种心理病。#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c*1
1
1.实验
有个实验,说有100个男的和100个女的,分别都是1到100分,分数在头顶,你可以看到
别人的分数,但不能看到自己的分数,大家都不能说话,男女两两组合,两个人分数加
起来是多少,就能拿到多少钱。
一开始,场面非常混乱,到后来结束时候,发现每个人找的另一半基本跟自己分数对等。
道理很简单,大家一开始都往那些个100分,99分跑,人家不傻,这么多人过来,大概
都能推测出自己是几分,试个两次,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这个实验是几乎完全信息,加允许多次博弈,因此大家都能在短时间内匹配得很好,但
现实中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2.相对理性
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永远是最困难的事情。
虽然经济学上假定我们是理性人,我们总会用上帝视角的最优解去做出选择,但模型就
是模型,事实是,很多人感性的比例是很大的,且就算理性,由于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
距,导致你认为他人的理性选择应该会是这样,但他或许达不到这个理性要求,因此他
那儿的理性选择,或许只是你那儿的低层次冲动。
因此,理性本就是一个相对词,选择的正确性当然也是相对,这才是为什么当获得了更
高层次的理性之后,看之前的选择几乎都是错的原因,就算是对,也是蒙对。
3.麦穗判断
高不成,低不就,是我们现实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严格来说,其实它不能被称为现
象,因为只是一种心理,一种不能正确做出判断,以及对自己有错误估计的心理。
我们说某个人高不成,低不就,指的是这个人无法就当前状况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始终对“高”抱有幻想。
这不是不可以,但“高”是动态的,如果你离“高”总是越来越近,那么“高”就像是
吊在你眼前的胡萝卜一样,足以让你一直有动力进步下去;如果你离“高”是越来越远
的状态,那么显然,你的上限会不断降低,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当前的“高”竟然是以
前的“低”时,追悔莫及。
我身边就有一个女孩子,她在25.26岁的时候,或许可以找到还不错的另一半,到了27.
28岁的时候,她降了一些标准,现在已经是30.31岁,虽然年纪并不大,但她的上限已
经降到了当初的下限,这也就意味着,当初她看不上的那些人,如今她都已经高攀不起。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女孩子找另一半就只能靠年轻美貌,但这是建立在你的社会吸引
力增长比年轻美貌的吸引力下降还要快的前提下,如若不然,岂不是一直在贬值么?
是,时间拖长一点,遇到“更好的人”的概率会更高,但这也是在上述两项的正负效应
可以相抵消的前提下,如此,你拖得越久,的确遇到的人就越多。
不过这里还得注意一个特殊点,找对象也好,做别的什么事也罢,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是
不可回头的,我们可以比喻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那个经典的“拣麦穗”难题,或许你
可以保持一直不贬值,甚至略微增值,但如果你早期错过的就是最大的那颗呢,后期你
募然发现这个事实,但人家已经结婚了,你只能大概知晓自己能匹配的范围,却无法保
证还能遇到同样标准的,于是,只要能符合你范围的,你就得马上拿下。
4.价值曲线
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了解自身的价值曲线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价值曲线向上,且斜率陡峭,那么你可以等一等,赌一把,毕竟你匹配到的资
源大概率是越来越好的;如果恰好相反呢?显然你每一次的拖延,都有极大的成本,所
以青年男女谈恋爱,时间成本是各不相同的,有人拖越久越有利,有人拖越久,就越匹
配不上,那么什么时候结婚?这就不是一个感情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学和商务谈判能力
的问题。
有人说,你这样不对,太不纯洁了,那么美好的事情,被你一形容,顿时就失色了不少。
OK,当你30岁,开始催男朋友结婚的时候,开始开口问男朋友婚姻计划的时候,你当然
是以纯洁的感情为理由,因为他若是不以结婚为目的,就是耍流氓嘛,是随时有背弃你
们感情的打算的,你有理由敲打他一下。
不过再想一下,你的这一行为真的是想让对方尊重感情吗?不是的,这也只是你的商务
谈判策略,因为你意识到了价值滑坡这件事,你想尽早趁着还能匹配的时候,先给自己
一个保障。
如果你的男友刚好也在价值滑坡中呢?你那纯洁的感情可能就不会放出来了,而是可能
以一件小事为导火索,跟他提分手,或许理由还是感情,但事实是如果你再不分手,就
更没的选了。
感情只是一个挡箭牌,当谈感情自己能得利时,我们宣称自己是重情重义的感性主义者
;当谈感情自己不能得利时,我们顿时变成了智商180的极端理性主义者。
5.额外成本
那么既然高不成,照理说应该先就当下最好的选择做起才是,以后有机会了再换,如果
当下只能是低,那么为什么低还不愿意就呢?
主要是不甘心和面子在作祟。
你想,原本我都不愿意搭理他,现在去搭理他,岂不是告诉自己,当时我错了,或者是
现在我的价值变低了?这个很多人不能接受,且会很不好意思。世间最痛苦的事就是“
本可以”,于是,很多人在继续等待中,又将这个“本可以”等成了另一层级的“本可
以”,那就更不甘心了。
就像股票,原本因为缺钱,2块就套现了,现在虽然有钱了,2块5我也绝不会再买回来
,除非它跌回2块,接着到100块还是没有买。
不甘心是一种极不理性的心理行为,它是有额外成本的,我们说心理获得也是一种利益
,平时那些嘴上说不重利益重感情的,其实是没有把“在感情的相处中对大脑的兴奋刺
激”归为利益,就像有人喜欢钱,有人就爱荣誉,两者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不甘心,就会导致做出理性行为的某一种心理成本的增加,相应的,做出理性行为
的概率就会变小,当这种心理成本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彻底跟没了脑子一样。
6.高估低估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大学生找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难了?
这话问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找工作难不难只有两个原因:
1.你自身处于什么层次的竞争水平;
2.你对自己有多大程度的高估。
谁又会真正找不到工作呢?极少,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做。如果你觉得我大学毕业就该
拿多少薪水,就该有什么样的办公环境,那你得看看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力的哪个层次
,你又处于大学生群体的哪个层次,你要的这个薪水和办公环境处于社会的哪个层次。
对这些的估计如果比较准确,你会很容易找到相应的工作,如果不太准确,且高估的是
自己这边儿的层次,那可不就难找呗。
所以从来不存在什么越来越难,只存在人是不是越来越倾向于高估自己,低估他人。
这不是社会的问题,都是心理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