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一句却鲜为人知(图)
avatar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一句却鲜为人知(图)#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a*8
1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一句却鲜为人知(图)
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举头三尺有神明”,举是指向上的意思,因为所敬的神明被安放在供桌的上方。古人
信仰神灵,遇到不如意,就会到祭庙中叩拜。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
你,你虔诚祈祷、供奉,神明就会显灵帮助你。
后来引申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人不要以为没人看见就做坏事。是劝人勿作恶、要行善。以后又有“抬头三尺有神
灵”的说法,也是类似的意思。还有就是泛指神明很多,无处不在。
很多人只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却不知道还有下一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
话出自于一首诗,也伴随着一个典故。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他做官三十多年,清廉自守。在离任时,僚属们要
派船来为他送行,但船却迟迟没有来。直到明月高挂时,方才见到划来一叶小舟。原来
僚属们准备了临别赠礼,故意等到天黑才送来,以避人耳目。
送别之情不好拂,但送行之礼不能收。叶存仁赋诗写道:
月白风清夜半时,
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
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哪怕是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可掩盖隐恶,却回避
、掩饰不了自己的良心。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做人处世、行事为官的一种境界和操守。
叶存仁没有严词拒绝,用一首诗表明了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对的起良心,廉洁、不受
贿的态度,使送礼者们不好再强求。
与“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相似的,还有一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何谓无知?”的故事。
东汉的杨震,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
。后来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而力荐他为秀才,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这个故
事发生他担任东莱太守期间。
杨震有次经过昌邑,昌邑令王密是他的门生。王密为了对提拔自己的杨震表示感谢,晚
上怀揣着“十金”晋谒杨震。
杨震说:“我很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说:“送您钱的事情,晚上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万分,只好又揣回金子离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天、地、人都会知道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慎独”和“不欺暗室”,即使处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
仍然要坚守节操,遵循上天给人规范的道德,因为有神佛、有老天爷在看管着。
“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敬神畏天的人们知道,上天在关注着人的一思一念,一举一
动。
“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种自守精神,是说能够自己用“心法”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纵观古今,人类社会一旦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瘟疫、灾难往往就会结伴而来。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句俗语、老话,是先人留给后人宝贵的
智慧、财富,是作为人应该遵行的法则。遵循这个法则的人,就会走过种种劫难,走向
美好未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