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印边界爆流血 印度兵增至20死 中共拒提军队死伤
avatar
中印边界爆流血 印度兵增至20死 中共拒提军队死伤#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8
1
2019年12月7日中国士兵与印度军队的双边军事演习。示意图。(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6月17日
中印两国近日关系紧张,印度军方16日证实,中印两国军队15日晚在具争议性边界地带
爆发冲突后,印度官兵丧生人数增至20人。中国外交部16日虽证实了中印边界发生冲突
,但却不肯透露死伤人数,令外界感到不解。
边界冲突 印度官兵增至20死
印度官方最新消息指,中国、印度两军15日晚间在加尔万河谷(Galwan Valley)发生
暴力冲突,在一名印度上校军官与2名官兵丧生后,又有17名官兵伤重不治。
印度军方在声明中还说,此次冲突双方都有人员受伤,目前在爆发冲突地区的部队已分
隔开,两国高级军官正在开会以缓解局势。
中国官方回应 只字不提死伤人数
北京时间6月16日晚间,中国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印边防人员在加勒万
河谷地区冲突发表了声明,但未提及死伤人数。
当日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证实了中印确实发生冲突,同时指控印度士
兵违背中印共识,两次越过边境线,“挑衅和攻击中方人员,导致双方部队发生严重肢
体冲突” 。但对于中方不对在冲突中,有多少人死伤,却只字未提。中国媒体也未有
相关报导。
印度发声明 谴责中共违背承诺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印度政府发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则在
记者会上表示,中印双方6月6日经过“建设性和有成效”的会晤,达成缓和局势和边界
对峙降温的共识。他原本期待双边基层团队可以顺利执行双方协议,但没想到中共军方
做法“偏离了”双方达成的共识。
斯里瓦斯塔瓦说,“2020年6月15日晚,由于中方士兵试图单方面改变原有实际控制线
,导致暴力对峙。对峙双方都有人受损,而这些损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环时》记者发推文又改口
事实上,1962年以来,中印边境一直存在争议,从5月起中印边境紧张情势就开始升温
,特别是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到班公错一带,两方都称对方逾越其边线,爆
发过不少小型冲突。
在16日早些时候,曾有印度媒体最先报导,中印军方在克什米尔拉达克(Ladakh)的争
议地区与发生小型冲突,期间有3名印度官兵遭投掷石块丧生。
当时《环球时报》记者王雯雯在推特发文称,“报导指冲突造成解放军5死11伤”,总
编辑胡锡进也发文称,据他了解,中共士兵也有人员伤亡。
但诡异的是,随后《环时》官方立即发推文称,《环球时报》官方报导从未报导过中方
的确切伤亡情况,目前无法证实这一数字(5死11伤)。王雯雯也改口表示,“针对昨
天(15日)中印边界发生的冲突,我引用了印度@NewsLineIFE的说法,但是中国官方还
没有确认伤亡情况。印度把这当成是中国官方的说法,是不专业的。”
Global Times

@globaltimesnews
The official Global Times accounts have NEVER reported the exact casualties
on the Chinese side. The Global Times CANNOT confirm the number at the
moment.
Wang Wenwen @WenwenWang1127
I cited an Indian source of @NewsLineIFE about a physical clash at LAC China
-India border yesterday. No confirmation from the official Chinese source
regarding casualties yet. It is unprofessional for Indian media to say this
is official news from the Chinese side. @IndiaToday
中印双方说法不同
中国与印度有着超过3440公里的边境线,但两国对大部分边界都有不同看法。两国边境
巡逻人员也经常发生冲突,偶尔会发生混战,但双方都坚称40年来没有发射过子弹。
据了解,中印此前在1962年发生过战争,当时印度遭受了屈辱性的失败。印度指责中共
占领了该国3.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在过去30年的几轮谈判中,双方都未能解决边界
争端。
今年5月,数十名中印士兵在印度东北部锡金邦边境发生肢体冲突;2017年两国也曾在
该地区附近发生冲突,原因是中共试图修建一条穿越争议高原的边境公路。
http://tinyurl.com/y7n3xaun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