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外汇储备與通膨的關係#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w*e
1
註: 我不是經濟系本科的,只是我對經濟有些興趣,因此讀了一些相關的閒書。
在此,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說自己對當前局勢(外汇储备與通膨)的了解。
〈狀況一〉
在一個經濟体最初,假設有100人,擁有 100 元,每年生產 100 個果子(食物,或說
是資產亦可),
同時每年也消秏 100 個果子。也就是說,這個經濟体內的人用這 100 元錢幣,
作為這100個果子的交易媒介。(每人工作一年可以得到一元)
在這個情況下,經濟是安定,平衡的。
let's say everything is perfect. 一元可以買一個果子。
〈狀況二〉
有一天 ,假設生產力上升了,每年可以生產 110 個果子了。這時候,全國有 110 個
果子,
可是還是只有 100 元錢幣。很明顯的,一元現在可以買 1.1 個果子了。這時候產生了
通縮。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由央行多印 10 元。大家工作一樣多的時間,可以得到多一點
的錢(1.1元),買多一點(同樣價格)的果子。
這時候,經濟又安定,又平衡了。(人民生活水準上升,一年可以享用110個果子)
【以上說的是在沒有對外交国進行貿易的情況下。】
如果有了貿易呢?
〈狀況三〉
假設,你多生產出來的十個果子,不拿來吃了,賣給米國 (得 1 美元),會有什麼後
果?
(在此假設 1 美元 等於 10 元本國貨幣)
這時候你的國內又回到只有 100 個果子了。
而這10個果子,賣出後得到的 1 美元,無法在國內直接使用,他就必須換成 10個本國
貨幣。
這麼一來,你的國內只有 100 個果子,但是國家卻擁有 110 個本國貨幣,以及 1 美
元外匯。
這時候,本國人民,在貨幣完全流通(亦即沒有儲蓄的概念下),就要用 1.1 元才能
買到 1
個果子了。因此就有了通膨。這也是發生在 80年初的日本,80末的台灣,以及現在的
大陸的情況。
(當一個國家,生產力急速上升時的必然現象)
〈狀況四〉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拿這 1 美元去米國買東西(可以是肉,可以是飞机
,也
可以是高科技或高等人材。只要是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東西都可以)。當國家把
這一美元用了。假設買了 10 個大米好了。那人民當年的消費就有 110 本幣,吃掉
100 個
果子,10 個大米。這時候,經濟又安定,又平衡了。(人民生活水準上升,也沒有通
膨,因為每人
每年有 1.1 元可以買 1 個果子,0.1 個大米)。這種情況就是貿易均衡的情況。人民
生活水準
比上面〈狀況二〉更好,因為每人吃 1 個果子,0.1 個大米 比光吃一種果子 1.1個好
(有多樣性)
由以上簡單的例子,可以導出。外匯存得多,通膨就高。
等等,這時候有人說了,你的說法不對 ,怎麼日本和台灣外匯這麼高,反而有通縮呢?
這道理就在於貨幣的流動性上 。上 面說的是完全流動。什麼是完全流動?就是一有錢
就要花!
日本和台灣並不是這種情況。但是大陸是具有(或說比較接近)完全流動,因為国內還有
剛性需求 (食衣住行),尚末完全滿足。
今天日本的情況是,國家的基礎建設,以及人民的食衣住行,在大部份得到滿足的情況
下,
消費完全無法提振,而同時在生產面,又因為大量自動化(超過人口老化的速度),導
致失
業的問題,更進而限制了貨幣的流動。其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增加休假,以造成人力短缺
,進
而提升就業,以加速貨幣流動(休閒類的消費,因為不是剛性需求,可以大幅上升)
另一個辦法是移民(消化外幣,同時減少人力,變相的擴大國土。)。
台灣目前介於大陸和日本之間,豪宅价格上升,但是底層基礎消費不振。
比較好的辦法可能是增加社會福利,或加強基礎建設。主要還是以日本模式為主。
其實,以現在人類工業化的能力,全世界的人都應該週休三日,才能平衡生產與消費之
間的落差。
如果不這麼做,不論你貨幣政策怎麼變,你最後的產出永遠大於消秏,最後還是得通縮。
你就算是印再多鈔票,在沒有流動性的需求下,印出來的錢也只是堆到床底下,印了也
是白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