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郑永年: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
avatar
郑永年: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c*u
1
阿拉伯世界发生了被称之为“茉莉花革命”的一连串事件。西方世界在关切阿拉伯
世界的
同时,似乎并没有忘记中国。实际上,从媒体聚焦的深度和力度来看,对中国的关切甚
至甚于
对阿拉伯世界的关切。为什么会这样?
人们那么关切中国,但没有一个一致的理由。不同的人对中国的关注出于不同的背
景。一
些人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假设: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事,已经对外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如
果中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外在影响呢?无疑,较之阿拉伯世界,中国在
世界事
务上的影响更大。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的内在一部分,甚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其
中一个
最大的驱动力。在中国事务上,外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利益
相关
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怀,他们来关心中国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并不希
望中国
发生类似阿拉伯世界的事情。
不过,也的确有些人希望中国发生类似的事情,并且要尽力推动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上世
纪90年代苏联东欧剧变之后,很多人一直在关切中国,期待着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
前些
年,每当有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时候,他们都会把中国带入其思考的空间。一些人
甚至总
是在预测中国什么时候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在这个群体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动机:
一些人
希望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民主化,一些人对现状极度不满,一些人恐惧于中国的继续崛起。
中国有不同的制度背景
不过,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如果光从一些社会现象来看,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确
有一些
相似的地方,例如社会不公平问题、收入差异、腐败、大学生失业或就业不足等等。(
应当
说,所有这些现象都值得中国关注。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就会面临不稳定的严
峻挑
战。)但是,做这样简单的比较,并不能回答为什么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要回答“中
国为什
么不是”的问题,就要看中国本身所具有的制度性因素。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存在一些类
似的社
会现象,但因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具有不同的制度背景,因此尽管有类似的社会现象,
它们所
能导向的结果是很不相同的。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那些相信中国会步阿拉伯世界后尘的人,大都是从简单的意识
形态来
看问题。这个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民主,并且是西方式的多党制民主。民主先发生在西
方,也
早就成为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都特别强调“多元”,例如经
济多
元、社会多元、宗教多元和文化多元等等,但就是在政治制度问题上只容许“单元”,
就是单
线的历史发展观,即所有政治制度都必然走向西方式民主。早就有学者宣称西方式民主
是“历
史的终结”,尽管历史的现实并非如此。客观地看,现实世界上所存在的众多政治制度
,并不
能用简单的“民主”与“专制”或“非民主”所能概括的。那种把世界简单地划分为“民
主”和“专制”,并且进一步简单地认为“专制”必然向“民主”发展的理论,已经远
远不能
解释现实世界了。
西方过度地从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也希望中国朝着西方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导
致了很
多人忽视中国本身到底在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出了什么样的制度。决定中国命运的正是
中国本
身的发展,和其所发展出来的制度模式,而非外力。要理解中国为什么不是阿拉伯世界
,就是
要看这些方面,而不是从任何西方的概念和理论。
说到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不同,很多人都会强调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
和其关
联的社会发展。这些因素当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制度因素。阿拉伯世界也曾
经有很
不错的经济发展成就,一些社会远较中国富裕,但是其政治制度僵硬不变,很难适应变
化了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今日的局面。一些相信中国会阿拉伯世界化的人,其错误也
就在于
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等同起来。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上
面提到
的,这些人简单地把世界划分会(西方式)“民主”和“专制”两个阵营。实际上,正
是中国
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区分开来,也使得中国不会出现阿拉伯世界所出现的
情况。
很显然,如果从西方多党民主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应
当指出
的是,正是从这一西方观点出发,很多观察家并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任何有意
义的政
治改革。
事实上又怎样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不过是这
些变化
并不是西方式的。不管人们评价如何,正是这些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使得中国有能力适
应和消
化社会经济变革,以及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那么,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官方的意识形态,并不能帮助人们获
得有关
中国政治制度实质性的知识,一切要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行为出发。因为政党制度是
中国政
治制度的核心,人们又进而要从认识这一政党制度入手。
简单地说,中国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一党主导下的开放型政党制度。
第一是开放。开放最重要。任何一个政治制度,如果不开放,就必然表现为排他性
和封闭
性。只有开放,政治才具有包容性。政治上的开放性,在西方是通过外部多元主义,即
多党政
治来实现。理论上说,每一种利益都能够找到能够代表其利益的政党。在中国,因为没
有多党
政治,依靠的是内部多元主义来实现。内部多元主义表明政党的开放性。社会上产生了
不同的
利益,执政党就向它们开放,把他们吸纳到政权里面,通过利益的协调来实现利益代表。
中共多年来致力于从一个革命性政党转型成为执政党。在革命期间,政党要强调依
靠一些
特定的阶级和阶层,但作为执政党,其必须依靠所有的阶级和阶层,才能拥有最广泛的
社会基
础。中共的转型不可说不快。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成功地解决了民
营企业
家加入执政党、进入政治过程的问题。面临迅速崛起的社会组织和新兴社会力量,执政
党现在
又开始强调社会管理,致力于通过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扩展执政的基础。随着社会基
础的扩
大,党内民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执政党在不断强调党内民主重
要性,
并寻找多种形式的党内民主的原因。
这种内部多元主义基础上的政治开放性,其有效性并不比其它任何制度低。阿拉伯
世界基
本上既无外部多元主义,也无内部多元主义,多数政权表现为封闭性,有一个家族(君
主政
权)或者少数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政权,统治国家。即使在民主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和
日本,
国家政权也经常被几个政治大家族所垄断。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从社会底层进入政治领
域的人
数,中国远远超过民主国家。共产党统治不是家族统治,这使得共产党更具有群众性。
第二,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解决了精英阶层更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民主的
本质是
通过定期的选举,解决政治精英的变更。在民主政治产生之前,暴力往往在政权更替过
程中扮
演最重要的角色。这种情形也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数千年,所谓的“革命”就是“改朝换
代”的意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拒绝走西方式的民主道路,但已经发展出非常有
效的精
英更替制度。
这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确立了两种相关的制度,一是领导人退出制度,即退休
制度;
二是人才录用制度,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录用人才。现在这个制度从基层到最高领导层已
经高度
制度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即任何一个领导人一旦到了规定的年龄,就
必须从
相应的职位上退下来),各个阶层精英更替的速度,是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制度所能比拟
的,包
括民主制度。尽管年龄规定的“一刀切”制度在外界看来,甚至已经到了不合情理的程
度,但
的确产生了诸多积极的政治效果。
这个体制的优势是很显然的。首先,它避免了个人专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内
部多元主义所形成的“党内民主”,或者党内集体领导制度。中共党内高层之间的制衡
,远比
民主国家的多。例如在美国,一旦当选总统,其经常拥有“帝王般”的权力。而中国领
导层
中,在强人政治时代过去之后,再也难出现这种“帝王般”的权力者了。二是限任制。
现在一
般上,领导层包括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其它重要职位,至多是两个任期,即十年
。这和
西方的总统制并没有什么区别。很显然,限任制是对个人专制的一种有效制度制约。就
是说,
中国尽管没有西方式民主,但也找到了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方式,来保证不会出现个人
专制。
但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现象就是个人专制,无论是君主制国家还是具有现代政党制度
的国
家。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时候,就会弊端丛生,令社会不可忍
受。其
次,中国的政治体制使得政治更新异常地迅速,政治能够有效反映代际变化,因此也是
利益的
变化。较之其它任何政体,中国政治体系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官员流动速度非常之快。
每年都
有数以万计的官员离开其任职的岗位,也有同样多的官员进入这些岗位。这种快速的流
动尽管
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时代的变化。
第三,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策动员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变化。从理
论上
说,多党制国家的政策变化的阻力应当比一党制的为少,因为政策可以随着政党的轮替
而变
化。但事实上则不然。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
民主,
反对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
,具有
实质性意义的政策变化变得非常困难。
中国则不然。如果西方式民主更多地表现为政权轮替,中国更多地表现为政策“轮
替”。
尽管中国社会经常抱怨执政党政策变化缓慢,但较之其它政体,中国的政策变革速度还
是相当
地快。只不过,在民主国家,人们可以互相推卸责任,而在中国,执政党具有不可推卸
的责
任。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再到本世纪,中国实现了数次重大的政策转型。看不到执政
党的政
策动员能力,就很难理解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制度不存在问题。相反,中国的制度面临很多非常严峻
的挑
战。想说明的一点是,包括西方式民主制度在内,所有制度都在面临挑战。任何一个制
度,如
果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发生危机。没有一个制度是终极的,可以终结
世界历
史。所有制度都要在变化中求生存和发展。
尽管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改进和改
善空
间。但是要认识中国,并不能用任何西方的或者其它别的概念和理论来理解中国,用西
方或者
其它的价值来评判中国。如果这样,既无助于理解已经发生的变化,更无助于看到所存
在问题
的本质,要谈解决问题更不可能了。这一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却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
漠视。
作者为国大东亚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看法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