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了一位清华毕业生的文,实在是精辟,中国教育的优胜者都在迷茫,普通人的浑浑噩噩也是可想而知。转载过来顺便也吐槽下。
avatar
看了一位清华毕业生的文,实在是精辟,中国教育的优胜者都在迷茫,普通人的浑浑噩噩也是可想而知。转载过来顺便也吐槽下。#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r*u
1
我是2001年清华本科毕业的,今年清华要搞100周年大庆,请校友们回去庆祝。我和过
去要好的同学一直都有联系,所以觉得校庆意义不大。但又意识到,学校这几年应该出
了不少牛人,去认识一下,拉拉人际关系总是好的。
想到这里觉得有点失落:好歹是母校校庆,自己除了“关系网”之外,居然没有想到什
么想回去看看的理由。。。中国几千万上亿的大学毕业生里,有多少人是和我这一样的
心态?
大学母校,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一个个年轻人的成长做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想到的是上过的课程(我是学工科的),第一堂课就是微积分,实际上,在上第一
堂课之前,新生要参加一次理科水平摸底考试,考题里就有高中没碰过的微积分。各班
最高分能拿大几百块奖学金,而后面四年的主修课程,就是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这两块
"基石"上往上搭积木 。。。
十年之后,同班同学里有做基金经理的,开外包公司的,开发软件的,做采购的 .....
. 大家聚在一起,最好笑的话题就是回顾当年微积分考试的各种痛苦,结尾总会有人来
一句”早知现在上班乘法都用不上,当初还求个p导啊!“
工 科学生里,10个人里大概2-3个是做本行,教书或者为大公司做研究。对于他们,本
科的基础知识很重要。而剩下的7-8个人,当初那片茫茫的积分号和 NxN矩阵,得来的
是1)出校门进社会后即可丢弃的门票;2)异常激烈的脑力竞技场所培育的逻辑思辨和
勤奋态度;3)校友的人际关系。
换个角度说:如果一个学校承诺你1)出校门进社会后即可丢弃的门票;2)异常激烈的
脑力竞技场所培育的逻辑思辨和勤奋态度;3)校友的人际关系。你会为之付出多大的
努力?你会觉得这4年有多大价值?
再换个角度,如果你想要如上三点价值,是不是一定要在一所中国名校里呆上4年?如
果这些价值用1/10的时间就能实现,那么我们的高校,可以用剩下的时间来多做些什么?
我 在美国做了几年本科生的助教,发现他们的数学基础非常非常差。全美Top-20学校
的理科本科生,有大约1/3的人无法顺利完成中国高1高2水平的数学 题。整个大三大四
的工科教材和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微积分和矩阵。而与之相对的,学生们需要花费
每周几十个小时的时间,组成3-4人的小团队,去完成教 授布置的”projects“。我印
象非常深的是有一个大二”机械设计和自动制造“课程,一个4人的本科生团队,起初
是没有任何CAD/CAM基础的,第 一堂课,他们就被告知,期末总成绩,是看他们能不能
用CAD软件设计出一套铝制模具,生成CAM代码,用自动机床加工出来,最后用冲塑机+
模具作出一个有 趣有用的塑料产品。差的学生最后会作出垃圾桶,优秀的则会作出大
众甲壳虫的车模。而观察他们一个学期的成长,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工的过程,计划的
制定和 deadline的恪守,团队领袖的渐渐凸显,危机时期的个人性格展现和磨练,最
后团队胜利后每个成员的喜悦。
毫 无疑问的,这样的教育过程,更加贴近职场,贴近校园之外的人生,贴近雇主的需
求。能够更好的预备一个年轻人。我最近几年面试了大约一两百个大学生,试用了 有
几十个,我总是懊恼问自己:大学到底教了他们什么?同样的工作岗位,一个有4年工
作经验的中专生,几乎毫无意外的秒杀本科菜鸟。这说明中国的社会很能锻 炼人,可
是高校呢?
令我非常非常惊讶和无语的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甚至没有一个词能够很好的对应
-- "project"。
接 着让我们来看看研究生。99%的美国本科生是不愿意念理工科研究生的,但选择读研
的那1%,都的确是对科学工程有抱负有追求,甚至有天赋的学生。理由很简 单,除了
有爱,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理由来读研究生,毕业薪水高不了太多,数学基础又不如
中国印度留学生,在同龄人中也会被视为“怪胎”,而且。。。又不 用考虑城市户口
。。。对于这些学生,美国的高校给予他们的,是几乎地狱式的跳跃教材。大三大四不
碰高等数学,到研究生第一堂课,稀里咣当的张量,实变函 数,有限元分析就砸了下
来。你不是对理工科有“爱”吗?那就表现一下咯。。。而且研究生院为社会培养的是
有顶尖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这时候什么组个小团 队做塑料模具,就太小儿科了。
我们中国的研究生院?首先,有几个人读研时为了走科研道路?又有几个导师带研究生
是为了培养科研人才?甚至有几个导师是真正在做科研的?我有同学已经当上正教授,
有的还在讲师的道路上狂奔,大家聊起来,在中国大学教书,出路只有两条:
avatar
w*a
2
这是清华毕业生吗?明显某职业学院的学生冒充的
avatar
c*o
3
作者是hoopchina的站长
avatar
y*w
4
烂文章,美国现在国力每况愈下和本国人不愿意搞复杂而又不赚钱的工程技术是有很大
关系的,不知道大家在公司的感觉如何,我觉得公司里的搞技术的老美是一代不如一代,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2001年清华本科毕业的,今年清华要搞100周年大庆,请校友们回去庆祝。我和过
: 去要好的同学一直都有联系,所以觉得校庆意义不大。但又意识到,学校这几年应该出
: 了不少牛人,去认识一下,拉拉人际关系总是好的。
: 想到这里觉得有点失落:好歹是母校校庆,自己除了“关系网”之外,居然没有想到什
: 么想回去看看的理由。。。中国几千万上亿的大学毕业生里,有多少人是和我这一样的
: 心态?
: 大学母校,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一个个年轻人的成长做了怎样的贡献?
: 首先想到的是上过的课程(我是学工科的),第一堂课就是微积分,实际上,在上第一
: 堂课之前,新生要参加一次理科水平摸底考试,考题里就有高中没碰过的微积分。各班
: 最高分能拿大几百块奖学金,而后面四年的主修课程,就是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这两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