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知难行易 zt
avatar
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知难行易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n
1
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知难行易

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是许多人的渴望,但如何融入则众说纷纭。图为伦敦Selfridges
百货店厨师麦克唐纳(Scott MacDonald)做的三明治,每客85英镑(148美元)。
主流社会(Mainstream)的概念,好像人人都很清楚,但又都很模糊。一般认为,
主流属于文化的范畴,相对于支流和侧流,是指社会内大多数人的思维和习惯,包括由
媒体传播的大众文化。相比之下,“非主流”则指社会内少数人的“亚文化”(支流)
和“对立文化”(逆流)。主流社会的电影,常指好莱坞的大片;主流社会的媒体,是
读者和观众群最大的报刊和广播电视;主流社会的压力,则通过“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施加,会驱使个人去符合团体的观念和习俗。
能否融入主流社会,似乎成了海外华人的心病,有人把“融入”当作成功的象征和
奋斗的目标。华人谈及“融入西方主流”时,所抱怨的多是没能进入企业管理层或社会
上层;甚至有人认为“主流社会”只是婉转的说法,其本质是有钱有势的“强势群体”
,那才是混迹主流社会的前提。这种认知上的误区,显然带着中国畸形社会结构的烙印
,和人们对权势的膜拜。对于主流社会,人们需要意识到这首先是文化的概念,而要融
入社会主体,必须融入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这些文化元素的
综合。
主流社会不是什么
究竟什么人构成主流,主流和上流、菁英、富人及中产阶级是什么关系呢?应该说
,主流社会不是上流社会,或者不仅仅是上流,但上流却是主流的中坚。主流也不等同
于菁英(Elite),菁英阶层和上流社会一样,是主流的领袖和先导。菁英阶层之外,
跟随菁英的主体人群,奉行同样的价值观念,承载文化的传统,就也是主流。主流和富
人也有所不同,前者是文化的概念,后者是经济的分野。绝大多数富人,除了孤岛隐者
,因为属于上流,所以也应是主流,会对主流文化起到影响。主流社会应该包括上流社
会、菁英阶层和富人,也包括中产阶级,尤其是上中产阶级的人们。主流作为社会的中
坚和主体,是可以影响全社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 人群,包括政界、企业界、教育
界、媒体及演艺娱乐界的人士。
上流社会的特点
对大部分处于中层的人们来说,上流社会、菁英阶层和富人往往具有神秘色彩。但
接触上层会发现,越上层的人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要接触上流,如果不是一个圈
子的,必须通过许多把门的(Gatekeeper),而这经常不太容易。人们说阎王易见、小
鬼难缠,确有几分道理。
上流社会的人喜欢如意和舒适,舍得花大钱,但不乱花小钱。美国中产阶级开丰田
佳美(Camry),每辆2万美元,座椅上有2个机械的姿态控制;上流社会开奔驰S系列房
车,座椅上有4个电动控制按钮、4个位置记忆,一辆要9万美元。但加油站兼便利店的
经理会告诉你,开大奔的人来加油,加完就走,最多买瓶果汁; 工薪层开丰田来加油
,欢天喜地大买特买,连吃带喝一起上,完全没有意识到便利店的价格比起超市,要高
出至少4成。
亚特兰大有本 《ATLANTA》杂志,面向高端人群发行了50年。杂志的餐馆点评,会
为读者精心描述享受65美元一客的牛排的过程,周边的环境和餐馆提供的1,350 种葡萄
酒。以前宾州有位朋友,典型的中产阶级,他说怎么也不理解他的富豪邻居的举动。富
豪夫妇外出旅行,开车上了高速公路,想起回廊上一盏电灯没关,就来 回多花一个小
时回家关灯。这一个小时的油钱,足够那盏电灯亮一个月。但这种观念上的坚持,是其
他阶层的人难以理解的。
华人常抱怨的,是没进入企业管理层、社会上层。但在主流看来,华人初来乍到,
许多就进入了他们难以进入的科技、教育和自营企业等领域。中国国门打开后,许多菁
英流落海外,因而有人探讨为什么中国的菁英不能融入美国主流。留美学生论坛上,这
也是经常的话题。有人说即使做与美国人同样的工作,穿同样的衣服,住同样的房子,
说标准的英语,吃一样的饭,还是不能融入主流,因为没参加过童子军、夏令营,没看
过听过他们从小到大看过的几百部电影、几千首歌。当美国人谈及这些问题时,中国人
无法插嘴,所以不算融入主流社会。
华人为何难入主流
华人为何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语言的掌握,包括口语和俚语的运用,虽然是第一个
障碍,但并不是太大的障碍;口音也不是问题,只要语法正确就好。其他对西方历史和
文化的了解也不太困难,能听懂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幽默和玩笑
,就差不多了。
美国主流社会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和尊重他人的理念。从自由理念衍生的,有如何
保障自由,如何预防对自由的压制,如何惩戒侵犯自由的行为。自由包括政治自由、经
济自由、企业自由、文化自由、信仰自由,乃至拥枪自由。华人要融入主流,既困难也
不困难。但观念上如果不改变,比方说在对持有不同意见、不同信仰、不同政治观点的
同胞的态度上,如果忘记了主流社会宽容、善良的特性,而继续持有偏执、偏激和党文
化中假恶暴的观念,在这样的心态下奢谈融入主流,不啻缘木求鱼。
读过一位不知名华人女士的故事,她认为在显现出华裔优秀品德和善良天性时,她
已融入了美国社会。她参加消防队的邻居联席会,为社区学校募款,参加年度游行,同
街角老太太议论选举,到附近农庄买蜂蜜时送给老农一串中国结,到美国邻居家做客时
带上青岛啤酒,7月4日门前挂起美国国旗。所以她认为,融入美国社会并不难,只要你
不把自己当外人就行。这种态度,其实非常的健康和大度。
世上事“知易行难”亦或“知难行易”,人们往往各执一词。在大多数事物上,确
实是“知易行难”,国人明知佛法真道就在眼前,却不能勤而行之。但在如何融入主流
社会的问题上笔者觉得,至少对大陆人来说,还是观念的转变最难,该算“知难行易”
。◇
avatar
g*i
2
靠, 我的理解就是为人处事, 生活 etv 和所在的社会的majority一样, 没有不适感
avatar
v*e
3
上流社会的人喜欢如意和舒适,舍得花大钱,但不乱花小钱。美国中产阶级开丰田
佳美(Camry),每辆2万美元,座椅上有2个机械的姿态控制;上流社会开奔驰S系列房
车,座椅上有4个电动控制按钮、4个位置记忆,一辆要9万美元。但加油站兼便利店的
经理会告诉你,开大奔的人来加油,加完就走,最多买瓶果汁; 工薪层开丰田来加油
,欢天喜地大买特买,连吃带喝一起上,完全没有意识到便利店的价格比起超市,要高
出至少4成。
avatar
f*r
4
ai

Selfridges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知难行易
:
: 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是许多人的渴望,但如何融入则众说纷纭。图为伦敦Selfridges
: 百货店厨师麦克唐纳(Scott MacDonald)做的三明治,每客85英镑(148美元)。
: 主流社会(Mainstream)的概念,好像人人都很清楚,但又都很模糊。一般认为,
: 主流属于文化的范畴,相对于支流和侧流,是指社会内大多数人的思维和习惯,包括由
: 媒体传播的大众文化。相比之下,“非主流”则指社会内少数人的“亚文化”(支流)
: 和“对立文化”(逆流)。主流社会的电影,常指好莱坞的大片;主流社会的媒体,是
: 读者和观众群最大的报刊和广播电视;主流社会的压力,则通过“同侪压力”(Peer
: Pressure)施加,会驱使个人去符合团体的观念和习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