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马克思的偏执狂自私性格-自炎黄论坛
avatar
马克思的偏执狂自私性格-自炎黄论坛#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j*n
1
我对你的许多方面都做了公正的评价,但我无法完全排除这个念头,即你还有利己主义
,它可能在你身上超过了自我保存所需要的程度。
——亨利希?马克思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尽管党文化一直把马克思捧为完美无瑕的道德圣人,但马克思的父
亲显然不会认同这种说法。在老马克思看来,马克思的“内心”是“自私的”。俗话说
知子莫如父,老马克思对儿子的这一评价,揭开了马克思身上长期被掩盖的真实一面。

传记资料显示,马克思离家上大学后,爱子心切的老马克思经常给他写信,这些信中有
16封被保存了下来,全都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中。(1)多
亏它们今天我们才得以知晓,在老马克思眼中,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原
来是一个相当自私的人。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老马克思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慈父,他对离家读书的儿
子的关心可谓事无钜细无微不至,相信读过他信的人,都会对此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
事无钜细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源自他对儿子发自内心的爱。毫不夸张地说,在老马克思
的笔下,不仅从不掩饰对儿子的爱,而且可以说是从不吝啬表白这种爱,诸如“你知道
,也应当知道,我是多么爱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妈妈之外,我最爱的便是你
了”,“我不想也不能掩饰我对你的偏爱。当我想到你和你的未来时,我的内心就充满
喜悦”,“有一点你要永远相信,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这就是你在我心中占着很大的
位置,你是我生命中最强大的杠杆之一”这一类的话在他给马克思的信中几乎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老马克思也对儿子说过不少褒扬之词,这其中有一部份是他内心的真实流露
,还有一部份多半是出自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勉励和期盼。
不过,令老马克思遗憾的是,尽管马克思是他最偏爱最欣赏寄予了最美好期望的子女,
但自从马克思读大学后,他从儿子那收获的却不是快乐而是烦恼。如果说这种烦恼曾一
直被克制着,那么到老马克思去世前夕,却一下爆发了出来。在信里老马克思满腔怨气
地对儿子说:“必须告诉你,你给你的父母带来了许多烦恼,而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给
他们带来欢乐。”细读老马克思在他生命最后阶段写给儿子的每一封信,几乎写满了对
马克思的失望和责怪。
作为一个看重道德和责任感的基督徒,老马克思不仅希望自己的儿女功成名就,生活美
满,更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内心高尚的人。他在一封信中对马克思说:
“你的前途,你要在某一时候成名的这种值得赞许的愿望,以及那你当前所处的顺境,
——这一切不仅是我记挂在心上的事情,而且也是我内心深处早就珍藏着的幻想。但是
,其实这些感情大多是软弱的人才有的,而且也都是些没有摆脱诸如骄傲、虚荣、自私
之类的糟粕的感情。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便这些幻想成了现实,也不会使我感到
幸福。只有当你的心始终是纯洁的,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真正人道的,任何一个恶魔都
不能把你心中比较高尚的情操赶跑,——只有那时候,我才会得到我从你那里梦寐以求
的幸福。否则,我将看到我一生最美好的目的被毁灭。”在另一封信中他还说过:“不
管我把你的智力估计得有多高,要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智力对我说来就失去任何
意义。”
在老马克思看来,“人类最高的美德是自我牺牲的能力和意志,是把‘自我’撇在一边
的能力和意志,如果责任和爱要求这样做的话。------它出自好人的纯洁的心,出自慈
爱的父亲、温存的母亲、恩爱的夫妻、感恩的儿子的纯洁的心,这种牺牲赋予生命以无
与伦比的魅力,使生命不论遭受多少苦难都变得更加美丽。”
然而,恰恰在这方面,令老马克思格外痛苦的是,从爱子马克思的身上,他看到的并不
是他衷心希望看到的自我牺牲的美德,而是他鄙弃的“利己主义”、“自私”,他对儿
子的失望和责怪主要就集中在这方面。如果说他一直疑虑马克思的心灵是否与他的才能
相称,那么这种疑虑后来竟被事实完全证明了。事情就像他在信中对马克思说的那样:
“我对你的许多方面都做了公正的评价,但我无法完全排除这个念头,即你还有利己主
义,它可能在你身上超过了自我保存所需要的程度。”

在老马克思的眼里,马克思的“自私”主要体现为对家庭缺乏应有的责任。他指责说:
“我无法摆脱这种思想,如果我处在你的地位,我会更怜惜自己的双亲,会为他们做出
更大的自我牺牲。”
从老马克思信中的内容来看,马克思显然在这方面为自己做过辩解,但由于有关信件没
有保存下来,我们并不知道他究竟具体说了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老马克思对这种
辩解的驳斥:“不要用性格为自己辩护,不要怪天性,它肯定像母亲那样对待你。它给
了你足够的力量,而且,人是有意志的。但是,稍为受到一点风暴的袭击,便悲痛不已
,每受一次创伤,便暴露出自己那颗破碎的心,并以此来撕裂我们所爱的人们的心——
你把这叫做诗吗?上帝发发慈悲,让我们摆脱一切天赋中这个最出色的才华吧,如果它
的直接效果就是这样的话。不,这样懦弱、娇生惯养、自私和自负才会促使一个人一切
只为自己着想,才会把甚至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放在次要的地位!”
从老马克思的信里我们得知,马克思曾在写给家中的信里很出色地描写过“崇高的母亲
的生活,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她的一生整个儿地贡献给了爱和忠诚。”谈及这一点,老
马克思不无激动地责问儿子说:“你的确没有夸大其词,但是,光辉的榜样如果不能引
起仿效,又有什么用处呢?你能不能问心无愧地说,到目前为止,你都是这样做的呢?”
老马克思并且对儿子强调说,他这样指责他主要的倒不是出于自己受到的伤害,而是为
他未来的幸福着想。“我并不想冒犯你,当然也不愿使你伤心,因为实际上我的心是很
软的,生怕委屈了你而后悔。但是,问题不仅在于我为此而受苦,你慈祥的母亲也为此
而受苦。这一层我或许还能够忍受下来。没有哪个人的私心比好父母的私心更少。但是
,为了你自身的幸福,我不能不说这段话,而且,在我未确信你已经从你本应非常高尚
的性格中抹掉这个污点之前,我将继续说下去。”因为“不久,你将成为,而且一定会
成为一家之父。但是,不论荣誉、财富或名誉都不能使妻子儿女幸福,只有你,你的良
好的‘自我’,你的爱,你的温柔的举动,抑制暴躁性格、发脾气和神经过敏的能力等
等,才能使他们幸福。”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老马克思觉得儿子“只为自己着想”,对家庭不负责任呢?
首先是他始终不能及时认真地给家里写信。老马克思曾多次告诉儿子,能够收到他的来
信是他和妻子生活中最盼望的一件事,马克思本人当然也完全清楚这一点,但是在父亲
生前,马克思从来都没有做到过。这自然引起了老马克思的极度不满。
1835 年10月13日,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告别父母去波恩读大学。爱子第一次离家,作父
亲的当然希望尽早知悉他在外求学的详情,谁知马克思却一去渺无音讯。为此,老马克
思十分生气地写信责备他说:“你走后已经有3个星期了,可是音信全无!你是知道你
母亲和她担惊受怕的心情的,但是你竟漫不经心到这种地步!”“我重复一遍,你这样
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此后,老马克思不止一次在信中表达过他对读到儿子来信的急切渴望。“别让我们再这
么长久地等信啦。你那慈祥的妈妈需要鼓一鼓劲,而你的信对她的情绪有一种奇妙的作
用。这个夏天她受了这么多苦,这一切只有完全忘记自己的人才能忍受得住,还能活下
来 -----有时也给爱德华(注:马克思的弟弟)写几行吧”。
但马克思并没有接受父亲的批评,也没有回应他的恳求,依然常常几个月不给家里写信
。即使偶尔写封信,也是语焉不详,缺乏内容,没头没尾,甚至连地址都没有。
老马克思不得不再次责备他:“我们常常几个月见不到你的信”,“我们从未从理智的
通信——照一般道理说,这是离别的一种慰籍——中得到快乐。因为通信要求双方互相
而协调地、连贯而经常地交换意见。我们从来没收到对我们的信件的直接答覆;你的每
封信从来没有一次同你的上封信或者同我们的信相联系。
假如说,今天我们得悉你有了一位新交,那么,随后他便像死婴似地永远销声匿迹了。
我们的宠儿究竟在忙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关于这些,偶尔发出一两句豪言壮语,接
着,那洪亮的声音又魔术般的沉寂了-----坦白地说,这样的东西我与其收阅,还不如
扔出门外。这是一派胡言乱语,只能证明你白白浪费了你的才华和好几个不眠之夜去制
造怪物、证明你正在步现代无耻之徒的后尘,这些人自己编造出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想
听的话,却宣称这些滔滔不绝的话是天才作品,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思想或者只有被歪曲
了的思想。”
作为父亲,老马克思不仅希望儿子能在信中告诉他在外学习和生活的详情,而且还希望
能得到儿子的关心和温情。特别是在去世前的一段日子里,他年已老迈,有病在身,收
入减少,操心事多,情绪低落,妻子和身边的儿女也大多身体欠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
特别渴望远在他乡的长子的关爱,但马克思偶尔的来信中却根本没有这些。这真是伤透
了他的心!他气愤地说:“你明知爱德华生病,妈妈微恙,我自己也不大舒服,再加上
柏林霍乱流行,可是,在你的来信里对这些只字未提,好像这一切无需亲请求原谅似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