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WinXP更苗条、性感、速度更快,使用更便捷 ZZ# Windows - 看得见风景的窗口
j*n
1 楼
血缘亲情,是人间最神圣与牢固的关系。中国历史长,但是,记录亲情的却不多。
是不愿记,还是不能记?难说。正史上的父子关系,不正常的居多:为了争夺龙椅,常
常是父子兄弟之间,为了“天意”而兵戎相见,豆萁相煎。为了表现孝道,多的是畸形
的埋儿、割股疗亲等违背人伦的恐怖事件。只有家书,稍稍有些温情,还能说些人话。
前几年再次风靡的《曾国藩家书》,倒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
最时髦的《傅雷家书》,几乎成了知识青年的必读书。但总体而言,这些家书,都是诫
子书,即以长者的姿态,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待人接物,是单向的输出。当然
,因为对象是自己的子女,所以充满温情。即如最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叫别的孩子斗私
批修的时候,在家书里,还是叫儿子多学习业务,不要去纠缠所谓政治。在充满谎言的
中国文字里,家书,大约是唯一一块净土了。这一点,唐朝的杜甫就十分明白,所以他
说:“家书抵万金”。别的,不值钱。
同文字一样的,是我们的画家中,能表现家庭温情的,也是寥若晨星,以我的见闻
,大概只有丰子恺先生在这方面广有建树。他的儿童画,百看不厌,留连忘返。而外国
作品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就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
《父与子》漫画集。
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塞尔,1903年生于德国,少年时
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曾给《横断面》、《新莱比锡报》、《
前进》、《诙谐报》作过画。因为发表了大量的幽默画和政治讽刺漫画,与一元化的专
制政治唱反调,卜劳恩的作品被纳粹当局禁止发表。在政治高压的恐怖岁月中,生性耿
直的卜劳恩不愿违背一个艺术家的良知,依然以尖刻的漫画进行讽刺,虽然画作被禁止
发表,但他常在官方艺术展览会、防空洞等许多不同场合对当局进行嘲笑与责骂,因此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对他恨之入骨。1944年3月他和挚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邻居告
发,指控犯“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处
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在遗书中,他承担了全部指控,想以此为
朋友开脱。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
(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卜劳恩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斗的勇士,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我不知道是因为父亲的身份让他变得勇敢,还是因为他是自由战士的艺术家身份,才
对儿子有了更深沉的爱,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三者是相互促进的。他的《父
与子》是在禁止发表政治讽刺画时创作和发表的,从1934年到1937年的三年不到时间里
,用惯了投枪和匕首的画家,以鲜花般的温情,为他的儿子和全世界的父与子创作了
195套“不讲政治”的漫画杰作。漫画在《柏林画报》的发表后,犹如红海洋中一片人
性的绿州、灰色水泥森林里的一枝娇艳的玫瑰,立即赢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漫画中
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全都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实际上就是卡劳恩
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画面里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
着人们的心灵,虽然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却同样赢得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心,他的名字
从此载入了世界幽默画巨匠的史册。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入我国,得到了丰子恺等艺术大师的欣赏和推介
。几十年来,印行了数十万册。我对此书非常喜欢,至少买过三十本分赠朋友。
《父与子》是文盲也可以阅读的杰作。它的每个故事大都由6幅漫画组成,即使不
加任何翻译和标题,也能让人读懂。《父与子》问世时,作者天真无邪的儿子克里斯蒂
安年仅3岁,全部漫画所表现的,就是父亲对儿子深情的爱。漫画里的父亲有时很机智
,有时候很搞笑,有时候又很糊涂。儿子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很调皮,有时候还很可
爱。但是不论在哪里,他们都是好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淘气,无论做什么
事情,爷俩都在一起。在《除夕玩具》中,父亲叫儿子去买牛奶,儿子却在玩具店前流
连忘返,父亲起初还有些不快,可最后的结局却是,父子各举着一支玩具手枪,兴高采
烈地从玩具店里冲了出来。在《输光纽扣》中,儿子和伙伴玩砸纽扣,输光了,父亲便
扯下衣服上的纽扣给儿子继续玩,最终父子俩衣服裤子上的纽扣全部输光,只好提着裤
子狼狈回家。在《爱子无畏》中,一个歹徒举枪抢银行,冲进银行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
儿子。随后赶来的父亲问清缘由,怒不可遏地冲进去,逮着歹徒一顿狂扁,直至把他打
倒在地。
我不知多少遍地看《父与子》,我为其中温馨而深挚的父子之情感动。卜劳恩深深
地爱他的儿子,就象他所热爱的自由平等的理想。我想,他之所以面对纳粹政权坚决不
妥协,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因为心中有爱,对未
来有希望,所以他才无所畏惧,才是一个真正勇敢的父亲。
每一个男人,都会记住他。
来源: 共识网2012-06-04
是不愿记,还是不能记?难说。正史上的父子关系,不正常的居多:为了争夺龙椅,常
常是父子兄弟之间,为了“天意”而兵戎相见,豆萁相煎。为了表现孝道,多的是畸形
的埋儿、割股疗亲等违背人伦的恐怖事件。只有家书,稍稍有些温情,还能说些人话。
前几年再次风靡的《曾国藩家书》,倒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
最时髦的《傅雷家书》,几乎成了知识青年的必读书。但总体而言,这些家书,都是诫
子书,即以长者的姿态,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待人接物,是单向的输出。当然
,因为对象是自己的子女,所以充满温情。即如最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叫别的孩子斗私
批修的时候,在家书里,还是叫儿子多学习业务,不要去纠缠所谓政治。在充满谎言的
中国文字里,家书,大约是唯一一块净土了。这一点,唐朝的杜甫就十分明白,所以他
说:“家书抵万金”。别的,不值钱。
同文字一样的,是我们的画家中,能表现家庭温情的,也是寥若晨星,以我的见闻
,大概只有丰子恺先生在这方面广有建树。他的儿童画,百看不厌,留连忘返。而外国
作品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就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
《父与子》漫画集。
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塞尔,1903年生于德国,少年时
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曾给《横断面》、《新莱比锡报》、《
前进》、《诙谐报》作过画。因为发表了大量的幽默画和政治讽刺漫画,与一元化的专
制政治唱反调,卜劳恩的作品被纳粹当局禁止发表。在政治高压的恐怖岁月中,生性耿
直的卜劳恩不愿违背一个艺术家的良知,依然以尖刻的漫画进行讽刺,虽然画作被禁止
发表,但他常在官方艺术展览会、防空洞等许多不同场合对当局进行嘲笑与责骂,因此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对他恨之入骨。1944年3月他和挚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邻居告
发,指控犯“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处
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在遗书中,他承担了全部指控,想以此为
朋友开脱。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
(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卜劳恩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斗的勇士,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我不知道是因为父亲的身份让他变得勇敢,还是因为他是自由战士的艺术家身份,才
对儿子有了更深沉的爱,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三者是相互促进的。他的《父
与子》是在禁止发表政治讽刺画时创作和发表的,从1934年到1937年的三年不到时间里
,用惯了投枪和匕首的画家,以鲜花般的温情,为他的儿子和全世界的父与子创作了
195套“不讲政治”的漫画杰作。漫画在《柏林画报》的发表后,犹如红海洋中一片人
性的绿州、灰色水泥森林里的一枝娇艳的玫瑰,立即赢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漫画中
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全都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实际上就是卡劳恩
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画面里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
着人们的心灵,虽然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却同样赢得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心,他的名字
从此载入了世界幽默画巨匠的史册。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入我国,得到了丰子恺等艺术大师的欣赏和推介
。几十年来,印行了数十万册。我对此书非常喜欢,至少买过三十本分赠朋友。
《父与子》是文盲也可以阅读的杰作。它的每个故事大都由6幅漫画组成,即使不
加任何翻译和标题,也能让人读懂。《父与子》问世时,作者天真无邪的儿子克里斯蒂
安年仅3岁,全部漫画所表现的,就是父亲对儿子深情的爱。漫画里的父亲有时很机智
,有时候很搞笑,有时候又很糊涂。儿子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很调皮,有时候还很可
爱。但是不论在哪里,他们都是好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淘气,无论做什么
事情,爷俩都在一起。在《除夕玩具》中,父亲叫儿子去买牛奶,儿子却在玩具店前流
连忘返,父亲起初还有些不快,可最后的结局却是,父子各举着一支玩具手枪,兴高采
烈地从玩具店里冲了出来。在《输光纽扣》中,儿子和伙伴玩砸纽扣,输光了,父亲便
扯下衣服上的纽扣给儿子继续玩,最终父子俩衣服裤子上的纽扣全部输光,只好提着裤
子狼狈回家。在《爱子无畏》中,一个歹徒举枪抢银行,冲进银行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
儿子。随后赶来的父亲问清缘由,怒不可遏地冲进去,逮着歹徒一顿狂扁,直至把他打
倒在地。
我不知多少遍地看《父与子》,我为其中温馨而深挚的父子之情感动。卜劳恩深深
地爱他的儿子,就象他所热爱的自由平等的理想。我想,他之所以面对纳粹政权坚决不
妥协,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因为心中有爱,对未
来有希望,所以他才无所畏惧,才是一个真正勇敢的父亲。
每一个男人,都会记住他。
来源: 共识网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