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斑海豹“家”在何处:栖息地宁静不再
avatar
斑海豹“家”在何处:栖息地宁静不再# Animals - 动物园
i*s
1
_U7917P2DT20130502102947.jpg
通往斑海豹保护核心区的小路上立着警示牌,不远处的铁塔就是一个钻井平台。本报记
者 辛阳摄
200多只可爱的斑海豹,如今正在辽河入海口处活动。作为唯一在中国海域内繁殖
的鳍足目海洋哺乳动物,斑海豹在辽东湾经历一个冬天的“添丁进口”后,5月份起将
逐渐离开,踏上返回太平洋的漫漫征途。
然而,辽宁省盘锦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会长田继光所担心的是:明年当这些憨态
可掬的斑海豹再回来时,它们的家还在不在?
位于辽河入海口盘山县三道沟至六道沟海域,是辽东湾斑海豹在世界上8个繁殖地
最南端的一个。近年来,由于河水和海水的污染、石油勘探开发、海水养殖业的兴起等
等因素,斑海豹由上世纪30年代的7100多只,下降到如今不足2000只。现在,能在辽河
入海口看到的斑海豹,仅有200只左右。斑海豹的栖息地,正遭遇严重威胁。
钻井开采,旅游开发,栖息地宁静不再
在斑海豹栖息的核心区内,一个个油井随着辽河油田的不断开发“冒”了出来。在
去往六道沟斑海豹管护站的途中,记者一行的车辆就被一个钻井塔挡住了去路,不得已
从它的作业区内“蹭”了出去。
就在三五百米外,还醒目地竖着由斑海豹管护站和小道子边防派出所设置的警示牌
,上面写着:“斑海豹核心栖息地,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禁止捕猎、鸣笛、拍照、游玩
。”记者目测了一下钻塔到斑海豹活动的海岸线距离,不足千米。
“这些油井都是24小时开钻,尤其是晚上,‘嗡嗡’的声音特别大。海豹听力又十
分敏锐,如果受到噪音干扰,很可能就不上岸了。”盘锦六道沟斑海豹管护站的赵恒武
说。
让老赵忧心的还不只是石油勘探开发。在管护站周边的芦苇丛中,能够清楚地看见
一排已达千米长的木桩,“这里要建设10公里的湿地景观长廊,吸引游客来看苇田、看
斑海豹”。
记者在盘锦市林业局的官方网站找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开发建设湿地公园、
观鸟亭、万米甬路长廊等项目,打造新的湿地旅游景观。”
小道子边防派出所所长刘延坤说,“斑海豹很敏感,基本上无法与人近距离接触。
我们平常都只能通过监测摄像头对斑海豹进行观察。这个长廊正好穿过斑海豹的栖息带
,如果它们受到惊吓,就会放弃这个‘家’,不会再回来了”。
斑海豹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亟待救助
“斑海豹特别聪明,成年斑海豹拥有相当于4岁孩子的智商。它们也很敏感,对环
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活动区域分成觅食区、繁殖区、休息区三块。涨潮的时候,斑海豹
就上岸觅食,吃一些鱼类贝类,休息的时候则一定要挑陡坡,晒晒毛。别看它们在水里
游得快,在岸上行动可不便,所以一旦受到惊动,就会直接从陡坡上滚下去。”谈起斑
海豹的生活习性,赵恒武如数家珍。
斑海豹的毛皮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其幼仔的毛皮质量更属上乘,常被用来制成皮
衣、皮帽、皮褥;斑海豹肉可以食用,脂肪可以炼油……捕杀偷猎斑海豹的情况一度猖
獗,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为防止有人捕猎在岸滩上栖息的斑海豹,边防官兵会定期到海边进行巡护,同时还
到海域周边饭店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储藏及餐桌食用斑海豹肉的情况,以遏制捕食
斑海豹的现象。
赵恒武所在的六道沟斑海豹管护站,是为保护这些海洋精灵而专门设立的。在这个
远离盘锦市中心80余公里、孤零零立在海岸边的活动板房里,老赵和他的同事们3个人
一班,轮流值守,每次一住就是一个礼拜。
“你看,那个就是渔政部门去年花200万元建造、用来监测斑海豹活动情况的。”
老赵手指着数百米开外的监控塔对记者说,“摄像头都是高清的。斑海豹怕人,我们在
站里就能将它们的活动看得清清楚楚,有什么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志愿者呼吁,尽快设立核心保护区
“我们希望能停止观景长廊的建设,缓一缓油田开发的脚步,为斑海豹留一片宁静
安全的家园。”田继光说,盘锦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3000名会员一直为此奔走疾呼。
“我们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救助站,对于石油勘探以及地方政府开发旅游景点的行为
,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斑海豹的‘家园’遭到破坏。”田继光建议,应确立以
斑海豹5年来的上岸点为中心,半径2公里大小的地方为辽东湾斑海豹核心保护区,用铁
丝网围栏、电视监控等设备隔离,禁止核心区内的捕鱼、养殖等人类活动。
盘锦市边防支队干事张峰告诉记者,“边防有执法权,渔政有船只工具,志愿者协
会有专业的救助知识,三家联合在一起,才能保护好斑海豹,少了哪个都不行。”
据了解,近年来,边防官兵和志愿者们曾多次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成功救助起斑海
豹,7年来,已经有28只斑海豹获得了救助。
田继光说,被救助的斑海豹幼仔,有的被送进所谓的“生态酒店”,有的被送进海
洋馆。这些方式也威胁到斑海豹野生种群繁衍。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区域性的海洋动
物与鸟类国际救助中心。
avatar
I*i
2
关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