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idwestPstD (中西部博士后), 信区: Fishing
标 题: 故乡的稻田(I,II)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 09:18:10 2015, 美东)
抓黄鼠狼
老家的稻子是两熟的。秋天收割的那季,稻田都是半干,以准备种作肥料用的红花草子
。在收割稻子之前,先用手移开一行稻子,开出一条小沟,让水从稻田里流走。这新开
出来的小沟,就是野生动物的迷宫和乐园了。
70年代的农村,野生动物还是不少。野兔,野猫,田鼠,黄鼠狼,刺猬等等。那时,
家里穷,父亲经常出去捕捉野生动物,一来是为了野生动物的肉,二是为了毛皮。所以
,小时候,没有少吃野生动物的肉,从兔子到刺猬,再到黄鼠狼。而黄鼠狼的皮则是珍
贵的毛皮,一条上好的毛皮,能卖四块一毛六分钱呢。而那时城里一般人的工资才30
几块钱。
父亲是捕黄鼠狼的高手。每年秋季一到,黄鼠狼长出准备过冬的新毛,父亲就开始了他
的捕捉季节。每天傍晚他都会出去下夹子,天亮之前收回来。运气好,一个月会有3-
4只的收获。他把黄鼠狼从夹子上取下来,小心翼翼的从嘴上开始,把毛皮剥下来,再
塞稻谷的壳进去,就象制作动物标本一样。这样制作出来的毛皮,一看就知道好坏,是
否完好无损。干上几天,他就拿到县城里的供销社去卖。那里的收购人员认识他,总是
给他一个好价钱。妈妈很会烧菜,那黄鼠狼的肉,经她少量油炸和干炒,加白酒除味,
加酱油调色,加辣椒调味,每次都是父亲上好的下酒菜,我们孩子们的下饭菜。
俺小的时候,父亲都是一个人去干地。俺到了7-8岁时,就和父亲一起去。父亲胆小
,一个人去坟地害怕。有我作伴,他就敢去那些地方。天天跟着父亲,也学会了不少东
西。父亲白天,在别人歇息的时候,往往是去找黄鼠狼的巢穴;或者沿着那些稻田里的
小水沟,从黄鼠狼的脚印多少,判断黄鼠狼经过的频率;和脚印的新鲜程度,判断经过
的时间。到晚上,我们父子俩就会根据父亲白天的信息,在手电的灯光下,或者把夹子
放在黄鼠狼巢穴的出入口,或者在黄鼠狼经常经过的路边,挖个小洞,再把一点白纸,
搓成一小团,模仿成一个鸡蛋放到洞里,洞口再放上夹子。为让我多睡会儿,早上父亲
是不会叫我起来地。他自己一个人去收夹子。夹子偶尔也会让人偷走。更多的时候,是
黄鼠狼聪明,用一只前脚试探,把脚夹住,而后拖着架子去一个隐藏点。这样,我放学
后,再帮他去找。那时日子过得虽是紧巴巴地,但真是快乐。
到了80年代,人越来越多,荒坪息地都改成了稻田,野生动物也没有了栖身之地,父
亲的那些夹子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最后都成了柴火,被母亲做饭烧掉了。只是那儿时
的温馨记忆,总让我想起聪明,胆小,而又勤劳的父亲。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仅已此文纪念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的父亲。)
(二00六年六月五日)
照黄鳝
故乡是水乡,农田基本上是用来种水稻的。除了冬天农田是干的,用来种红花草作肥料
,其他季节都是稀泥。所以,稻田里最适合泥鳅和黄鳝的生长。小时候,许多农村人是
不吃泥鳅和黄鳝的,所以,稻田里基本是泥鳅和黄鳝为患。
黄鳝喜欢在田埂上打洞。有经验的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常常会在经过的田埂上找黄鳝
洞。找到进口和出口,用脚在一个洞口捣几下,黄鳝就会从另一个洞口逃出来。碰到大
的,孩子就会拿回家,算是一道美味了。
俺从小就不是抓黄鳝的好手,只是偶尔看大孩子抓。小学时,有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和
邻居同岁的孩子五生一起,在田埂上就找开了黄鳝洞。正好是早春春耕的季节,稻田已
经翻耕,秧苗还没插。所以,黄鳝洞是一目了然。找着找着,五生大喊一声:“快来,
这里有一个大洞!”我过去一看,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黄鳝洞呢。手是不敢伸进去了,
怕给黄鳝一口咬住。只好脱了鞋子,挽起裤腿,让五生看着另一个洞口,我用脚往洞里
捣。说时迟那时快,一条乌龙似的黄鳝从另一个洞口冲了出来。哇,两个孩子都吓了一
跳,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黄鳝呢!
黄鳝飞快地在稻田里游,却无处可藏。我和五生回过神来,下田就追开了。水不深,地
刚翻耕,还比较硬,跑起来就快。从田埂边追到田中间,又追到田的另一边,几个回合
,终于让俺追上了。常规的抓黄鳝的办法是伸中指把黄鳝夹在中指和食指无名指之间,
但这条黄鳝太大,一只手还握不住了。只好两手对握。又怕黄鳝咬人,就只好把手抓在
离头近的地方。回到田埂上,摔上几次,把黄鳝摔晕了,才拿上书包回家。一条2-3
斤的黄鳝就成了盘中的美味。
再大一点,就开始学大孩子的办法来抓黄鳝了。春耕一完,初夏气温也高了,水稻开始
生长,黄鳝在傍晚时分开始出来捕食。这时是照黄鳝的季节。用手电筒也好,打火把也
行,只要去田埂,就可以抓到黄鳝。碰到闷热的天气,一个傍晚抓上五斤十斤是没问题
的。但这种方式要两个人。父母一天劳作下来,是不会干这事的,只好找妹妹一起出去
。一手拿火把,一手提柴油灌,妹妹提着装黄鳝的鱼篓,少时三两斤,多时5-6斤,
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抓多了,自然是想卖钱。上县城太远,就去离家不远的蚕桑场。蚕桑场是知青办的,他
们拿工资,一个月30几块钱。经常会在需要大量桑叶时,雇当地农民采摘桑叶,和我
们这些小孩子也就熟悉。城里来的知青都不会抓黄鳝,但都特别喜欢吃。第一次去卖,
就碰到了老知青老沈。在他家门口讲价钱,5分钱一斤还是8分钱一斤。老沈的太太在
屋里听见了,就嚷开了:“老沈,人家乡下伢子挣钱不容易,你就给他一角钱一斤算了
。”太太一发话,老沈马上就冲我说:“好吧好吧,一角钱一斤,你给我洗干净。”8
斤黄鳝,花了俺两个钟头才清理完。拿着8角钱,欢欢喜喜地回家赶早饭呢。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