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比起人类恐惧的基因编辑,自然界的“真社会”更残酷
avatar
比起人类恐惧的基因编辑,自然界的“真社会”更残酷# Animals - 动物园
d*a
1
科幻作品里有一类设定,向我们展示有社会高度分工的未来社会。
经基因编辑和控制孵化,人类被指定只需并习惯从事某一种工作。
他们完全丧失情感、自由及个性,再没有任何其他娱乐活动,却依然觉得“快乐”。
对于这样如傀儡般的人类世界,我们感到毛骨悚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基因编辑的
到来表现出巨大的恐惧。殊不知,类似的设定在自然界已是普遍现象。
比电影更夸张的是,这些生物连完整的个体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群体中的小部件。
例如这种天生会产蜜的蚂蚁就是全然放弃自由,作为“活仓库”以此为族群服务。它就
是号称世界上最甜蜜的蚂蚁:蜜罐蚁。
乍一看,它们自我牺牲的精神,让残酷的世界多了不少温情。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尽情地宣扬蚂蚁等身上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切却可能也是我们最害怕看到的。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蚂蚁,蜜
罐蚁当之无愧是最为奇特的。
它英文为honey-pot ant,又被称为贮蜜蚁、蜜蚁等。
这名字并不是单指某个种类,而是能用腹部存储蜜露的多种蚁科的总称。
比如有专门的蜜罐蚁属,也有属于弓背蚁属的澳洲蜜罐蚁。
它们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以澳大利亚、非洲和北美为主。蜜罐蚁大多喜欢生活在
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地区。
能在如此恶劣条件下存活的生物,必然有它的独门绝技。
比如骆驼利用驼峰内贮脂肪,储存能量;甲虫会在清晨从沙子里采集水珠等。
而勤恳的蜜罐蚁也早就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
当食物相对丰沛时,体形相对较大的工蚁就主动担负起储存蜜露的职责。它们倒吊在洞
中深处,巨大的“储蜜罐”中装满了群内其他工蚁采来的花蜜。
等到食物短缺时,族群里的其他蚂蚁只要碰碰它的“储蜜罐”,它就可以吐出食物。
靠此方式,蜜罐蚁的家族才得以度过最饥饿的时光。
有意思的是,蜜罐蚁可不只是会储存花蜜这一种物质。它还会存植物汁液和蚜虫蜜露、
捕获的昆虫体液的,甚至单纯又来储存水分的。
正因储存的成分不同,蜜罐蚁所携带的“蜜罐”呈现来的颜色不同。
比如富含葡萄糖、果糖和微量蔗糖的蜜罐蚁就接近琥珀色。以糖和水分为主的蜜罐蚁,
看起来是透明的。实际上,蜜罐蚁用作采集器或储蜜罐更像是消化器官。
当其身体胀大到圆滚滚之后,它们就无法灵活动弹,终生就被“囚禁”在蚁巢内。
不光是失去自由,要是同伴将它们赶出蚁巢,会原地炸开或是摔到地上死掉。
但这些蜜罐蚁对同伴是有求必应的。尤其在食物匮乏时,它们会毫无保留地将食物吐出
来供养其他蚂蚁。
这将动物界的利他主义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生物学上,最先的利他行为起源于一种情
绪感染的机制。
它在整个群体里能快速传递了有关食物和危险的信号,也能保护同伴。
比如大多数蚂蚁,当蚁穴受到其他蚂蚁攻击时,蚂蚁们会释放一种粘稠的腐蚀性物质,
这种物质落在入侵的蚂蚁身上,足以将对方杀死。
但是,释放腐蚀性物质的蚂蚁也会被这种物质杀死。
自杀式的攻击保全了蚁穴的安危,该蚂蚁却也牺牲了自己。这样的利他主义存在于“真
社会性”的生物中。
所谓“真社会性”是专门用来定义蜜蜂、蚂蚁、白蚁等高度社会化组织的动物。
对绝大多数动物来说,是不具有社会性的。就算出现的是一堆鹿群,但它也只是一群鹿
聚在一起。
它们是因为机缘巧合群居在一起,没有其他明确的分工。我们人类则是有着“社会”价
值观,懂得合作、互利,就能够发挥出团体的力量。但每个个体还是独立自主的。
但真社会性生物走得更远,它们聚居成群,合作照料后代,子代亲代之间有重叠,甚至
愿意为了群体终身劳作而放弃生育权。
目前已知真社会性的生物约有17000种,大多数是我们所熟知的蜜蜂、蚂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