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亡于通货膨胀而非金兵
宋朝通货膨胀严重,铜钱面值赶不上铜料价值,导致铜钱大量被人销毁铸造铜器。
这其实是很反常的,因为市面上的货币量少了,缺钱的经济应该表现为通货紧缩,为什
么宋朝却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沼呢?
答案很简单,宋朝不仅有铜钱和铁钱,它还印刷了远比铜钱面值大得多的古代纸币
——楮币。楮币在短时间内缓解了宋朝的钱荒危机,但巨浪滔天的楮币潮水也最终冲垮
了大宋的两代王朝。
从飞钱到交子:四川人有法子
中国是世界上印刷术的鼻祖,蔡伦造纸和毕昇活字印刷这两大发明,使中国人很早
就享受到了轻薄的纸张带来的生活便利。但是纸张用于金融领域,却已经是唐朝后期了。
在唐宪宗在位时,许多商人外出经商,随身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非常不方便。于
是发明出了“飞钱”,商人在一地比如京城把铜钱如数交给官府,官府给开具一张有效
力的凭证,上面记录着开具的地方和铜钱数目。商人只要带着这张凭证到异地相关官府
部门,就可以提取同样数量的铜钱,用于购买货物,铜钱就好像自己飞到了目的地一样
。这种凭证就是飞钱,相当于现代金融业里的汇票。
飞钱使得商人们可以轻装上路,交易更方便了,同时也减少了长距离的铜钱大搬家
,减少了人们在交易中使用铜钱的数量,缓和了铜钱短缺的现象。不过,使用飞钱只是
汇兑业务,它本身不是货币,使用完毕就销毁,不进入货币流通领域,所以它并不算真
正的纸币。
在宋朝建立之初,灭掉了位于四川的后蜀国,把当地的铜钱劫掠到京师,只留下铁
钱在当地流通,以此缓解新兴王朝的货币短缺问题。此后,北宋朝廷甚至宣布,禁止四
川地区使用铜钱,只能使用铁钱,希望减少市场上对铜钱的需求量。
可是,铁钱购买力太低下,按照北宋前期的货币兑换比率,一贯小铁钱重6斤多,
币值却只有铜钱的1/10。当时要买一匹绢,需要的小铁钱的重量有30多斤。可以想见,
人们日常生活因铁币的流通产生了诸多不便,商人就更苦不堪言了,想进货100匹绢,
竟然要用牛车拉着铁钱去买。许多小额交易的买卖双方一想到沉重的铁钱,立刻打消了
念头,回家洗洗睡了。
迫于无奈,受飞钱的启发,宋太宗初年,成都十六家富商订立契约,联合创立了世
界首家发行纸币的私人金融机构“交子铺”,开始发行信用纸币“交子”。交子一开始
还是与飞钱类似,只是一种民间的汇兑凭证,并非真正的货币。后来,北宋政府介入了
交子的发行之中,交子的发行由民办改为官办,并把交子作为货币强制推行,交子摇身
一变,成了可以在四川市场中流通的货币。
世界上的第一张纸币就这样在四川人手中诞生了,而且北宋官府在发行纸币之初,
就显露出了高度的现代金融标准,宋朝人知道纸币虽然看上去一本万利,但却不能随意
乱印,毕竟这东西只是货币,不是财富,论实际价值,纸币还不如铜钱,后者起码有料
。纸币的发行必须要以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作为基础,以防人们大规模把纸币兑换成其他
货币时能够应付挤兑潮。
由于纸币诞生于北宋的四川地区,这个地区又是铁钱的流通范围,于是一开始宋朝
人会预留一定数量的铁钱作为准备金,然后再发行相当数量的纸币,从面额来看,铁钱
面值约是纸币发行额的二成八,也就是28%。我们今天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在百分
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之间波动,几乎不会超过20%,由此可见,宋朝刚发行纸币的时候,
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那时候的造纸工艺不比现在,纸币磨损得很快,北宋官府通常过
3年就要再发行一次新纸币,同时回收旧纸币,以新换旧。
纸币对于被钱荒折磨的大宋,真是一剂灵丹妙药。上一篇已经谈到,民间对铜钱趋
之若鹜,收集起来熔化铜钱造铜器,使得市场上难见铜钱。其实,大宋的铜钱不仅是本
国的法定货币,而且“一国所铸,四朝共用”,在辽朝、西夏和金朝境内也是硬通货,
大家都处于一个货币体系中,类似于今天欧元在许多欧洲国家中充当法定货币一样。大
宋铜钱甚至还流向了不与本国接壤的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进一步导致了大宋境内
铜钱严重缺乏的状况。
铜钱缺乏,自然会引发通货紧缩,但纸币一发行,用少量的铁钱准备金放大出面额
巨大的纸币,流通于世,立刻抵消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市场上有了流通的货币,人们做
交易也就更加方便了。
除了法定的楮币这种纸币,宋朝官府还发行类似于今天的汇票或支票之类的证券,
有些证券有固定面额。拿着这些证券,人们可以在官营的部门领取到盐、酒、茶、矾、
香料等专卖品,类似于几十年前中国大地上通行的布票、粮票、油票之类的作用。更有
趣的是,大宋就连和尚、道士也有专门的证券,叫做“紫衣”或“师号”,他们可以用
这种专用证券购买自己所需之物。纸币一旦出现,人们就开始思如泉涌,发明出各种花
样的用法,方便自己的生活。
大宋开始对纸币上瘾
纸币绝对是划时代的金融创新,但这个早产儿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喜悦,也有痛苦
和灾难。任何货币都有自身的特性,纸币也不例外,纸币的“铸造”过于容易,面额又
可以随意书写,这让纸币好像是一匹性情暴烈的骏马,骑手驾驭得当,可以日行千里,
建功立业;但如果驾驭不当,直接尥蹶子把骑手摔翻在地。纸币是福是祸,全看骑手的
驾驭能力。
北宋最初对纸币的使用很谨慎,严格遵守准备金比率发行,维护了纸币的市场信用
,所以从宋仁宗到宋神宗的50年中,纸币币值保持稳定,为大宋的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到了宋徽宗的时候,蔡京太师主持朝政,开始大肆印刷纸币,把纸币的流通地
区扩大到全国,搜刮民间财富,终于把北宋的经济局面引入了严重通货膨胀的深渊中。
发行纸币时的准备金比率越来越低,准备金只有纸币面额的1/60时,也敢开印;甚至到
了最后,没有准备金也照样发行纸币,汹涌的纸币搞乱了北宋末年的经济。
北宋末年,固然有辽朝、金朝大举进攻的威胁,国家需要筹集足够的御敌资金。但
也正是这个时期,蔡京帮助宋徽宗大办花石纲,给皇上四处搜罗奇石怪树,满足皇上高
雅的艺术需求,却搞得许多中产阶级都倾家荡产;方腊在南方揭竿而起,朝廷又要花钱
去镇压。假如能够把办花石纲的钱用于御敌,也就不必靠狂印纸币来筹措军费了。所以
北宋滥发纸币,怪不到辽朝人和金朝人的头上,皇上和奸臣的贪婪才是病根。
民众的财富也不是可以随意屠宰的羔羊。大量的纸币不仅带来了通货膨胀,还把市
场中的铜钱彻底驱赶走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北宋民众知道纸
币肯定会贬值,而且还会大幅度贬值,于是拒绝接收纸币,手头有纸币的也尽快兑换成
铜钱或实物,把铜钱压在箱底存着。于是市场上纸币充斥,铜钱难得一见,纸币这种“
劣币”驱逐了铜钱“良币”。
面对混乱的局面,北宋官府不得不宣布,民众纳税时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铜钱;纸
币和铜钱的币值必须按照某个固定的汇率进行兑换。可是,破坏纸币信用的恰恰是北宋
官府自己,它却希望老百姓尊重纸币的信用,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金融政策,也向老
百姓暴露了纸币的信用已经崩溃的现实。
还没等金朝的铁骑冲入国境,北宋其实已经被纸币摧毁了,金兵南下不过是收拾一
下残局而已。北宋已死,有事请烧楮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