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fincher的电影,以前戏剧冲突很强烈的,他另一个特点是叙事很讲究,故事讲
的一波三折的,再一个是他是个很有视觉感觉的导演。他拍这个社交网络,其实不算他
典型的电影类型。主要是这片子不但没情绪高潮,连戏剧冲突其实也不强烈(说起来几
个创业者的矛盾是不少,但关键是不集中,很零散,写小说或许还行,但是电影上视觉
上很难展现)。导演把故事控制得非常好,始终都让人入戏(我看过的电影有一些,不
论什么片子,看电影过程中都要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的出戏,只有这片子是例外,
从头到尾集中精力)。
说起这故事不好视觉化,电影不好拍,例子还是有的。比如火烧赤壁,故事波澜壮阔,
但实际上当作电影完全无法控制好。因为主角们几乎都没有见过面(曹操/周瑜孙权/诸
葛亮),这种矛盾冲突人物不能汇聚一堂的电影不好拍,所以吴宇森他就拍不好。为了
克服这个问题,他编造了小乔渡江等情节,就是试图串联起主角(因为这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导演无法篡改情节让各方主角碰头来个群英会)。主角不能碰面,让一个配角跟所有主角碰面总可以吧
对比一下鸿门宴,就是极其好拍电影的故事,角色济济一堂同一场景出现,矛盾一触即发,在几个小
时里尖锐发生。
再说社交网络,主角的两个冲突对象,华多和孪生兄弟,根本没见过面。他们与主角的
矛盾的也是长期积累的,没有太突出的爆发点(冲突高潮,情绪高潮)。所有的事都散
落在日常生活里。这样的片子是最难拍的。对比芬奇的社交网络,和吴宇森的赤壁,这
水平差距还不是一目了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