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纳为四种类别。首三
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经教里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究竟法)。识蕴(vibbana)在此列为心(citta);「心
」此字通常是用于代表基于其相应心所而得以分门别类的诸「识」。在论教方面,五蕴
的中间三蕴(受、想、行)则被列入心所(cetasika)之内;心所与识同生(俱生),
执行种种不同的作用。在《阿毗达摩论》所列出的五十二心所当中:受蕴与想蕴各是一
种心所;行蕴(sankharakkhandha)则再分为五十种心所。而色蕴则当然是相等于《阿
毗达摩论》里的二十八「色」。
除了这三种有为究竟法之外,还有第四种究竟法,属于无为的究竟法(不是由于因缘和
合而成之法)。这不包括在五蕴之内的究竟法即是涅盘(Nibbana):脱离诸有为法之
苦,而达至最终解脱之法。如是在《阿毗达摩论》里一共有四种究竟法:心、心所、色
、涅盘。』
以上的《阿毗达摩论》教証, 对于大众所误解的涅盘境界 真是一针见血, 如下 :
『色、受、想、行、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
纳为四种类别。首三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
上文所述的「心」, 「心所」与「色」: 包含了一切有为法,所谓包含了一切有情, 从
欲界到无色界, 一切众生的身心活动, 而四果圣人断尽我执而入灭, 已完全没有自我
的存在, 但却又不是断灭, 不是一切法空, 正是引文之最后一段 :
『这不包括在五蕴之内的究竟法即是涅盘(Nibbana):脱离诸有为法之苦,而达至最
终解脱之法』。
所以涅盘中无境界, 完全无我, 把自我完全灭尽, 方便说为清凉, 方便称为解脱. 并非
一般人误解的有个无贪, 无瞋, 无痴的快乐境界, 而为何很多人如此误解 ? 因我见俱
足故, 不愿能思能做主的意识自我消失故. 所以声闻初果圣人须断『我见』, 尤其是意
识自我, 须要建立这个解脱慧的正知见, 须要接受能把自我给灭了, 道理也就是在此,
这正是佛法中不共外道的解脱慧. 佛世中有许多的修行者, 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虽
然成就了四禅八定, 还是被称为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