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ipad mini在国内卖的奇差,为何?
avatar
ipad mini在国内卖的奇差,为何?# Apple - 家有苹果
a*y
1
孔老爷子有没有教导过,如果乱邦不得不居该怎么办?
avatar
b*7
2
太小?
avatar
b*l
3
韬晦呗。
老爷子说过很多次“邦无道”要干嘛。
邦无道则愚,则卷而怀之,危行言孙 什么的。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孔老爷子有没有教导过,如果乱邦不得不居该怎么办?
avatar
w*t
4
你买了吗?

【在 b******7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小?
avatar
a*y
5
哦,那如果情况恶劣到韬晦都没法了呢?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韬晦呗。
: 老爷子说过很多次“邦无道”要干嘛。
: 邦无道则愚,则卷而怀之,危行言孙 什么的。

avatar
c*u
6
thats what she said, lol
说实在的,美国卖的好倒是挺奇怪的。只能说美帝人民花钱能力强

【在 b******7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小?
avatar
b*l
7
养个娃,学会应付娃的为什么,就什么都知道了。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哦,那如果情况恶劣到韬晦都没法了呢?
avatar
l*g
8
因为还不到过年送礼的时候
avatar
a*y
9
呵呵,这事估计老爷子没说,就只有弟子们自己私下想法解决了就完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养个娃,学会应付娃的为什么,就什么都知道了。
avatar
z*l
10
都还没开始正式发售。
avatar
l*a
11
who?
who will go 危邦, 乱邦?
where is 乱邦? send me email,please.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这事估计老爷子没说,就只有弟子们自己私下想法解决了就完了
avatar
l*a
13
karma.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哦,那如果情况恶劣到韬晦都没法了呢?
avatar
l*t
15
四书五经 的内容蛮多的 没有时间全读
可能有那儿说过了 只是不知道而已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这事估计老爷子没说,就只有弟子们自己私下想法解决了就完了
avatar
f*5
16
我姐让我带俩,我表哥让我带一个

【在 b******7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小?
avatar
T*n
17
贴一篇天涯的
孔子的“邦有道”与“邦无道”
《论语》里面,孔子时常提及“邦有道”与“邦无道”,辑录下来约有八、九次
之多: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天下有道,则纵横四海,图画东周的千年旧梦。道不行,则退回故里,依门而歌
,杏坛论道,调理后生小子。这点酷似柏拉图。三奔西西里,游说两代国王,建造人间
天国。新国王听得不耐烦了,挥手便把柏拉图当奴隶卖了。蓬头垢面的柏拉图拥挤在登
船的奴隶群中,幸亏被一早年学生发现,赎了出来,一路飞奔,逃回雅典,开始了学园
生涯。
大凡精神领袖,都有类似的蹉跎。这种人物,天生就有一种“使命”(Call)感
,总觉得自己冥冥中听到了某种召唤,去经受一些苦难,做出一番功业。孔子以醒世的
“木铎”自居,苏格拉底以雅典的“牛虻”自喻。大概都是出于此种超常的“先觉”。
以“先觉”觉“后觉”,以“先知”知“后知”,带上一帮门徒,掀起一层风浪,留下
一声叹息。先师的思想,之所以闪闪发光,只所以代代传咏,只因它是未能实现的,或
根本不能实现的理想。千年一叹!思想的美学原理正在于此。假如夫子的东周之梦梦已
成真,柏拉图的理想王国尘埃落定,历史上最多多了一个帝王身边的幕僚政客、御用文
人,却少了一个孔子和柏拉图。现实需要政治技术,不需要政治思想。现实的不幸造就
了思想的万幸。一部人类思想史,基本上是由失意者的心路铺就的。得志,往往意味着
大脑的枯萎,肢体的膨胀。
从孔子的“道不行”来看,他老人家似乎有两个不主张。一是遭遇强权暴政、昏
君乱臣,不主张以卵击石,头撞南墙。二是不主张愤世嫉俗、息影山林,做笑傲江湖的
隐士。
天下清明,则直言直行(“危言危行”)。万马齐喑,则洁身自好、保持低调(“
危行言孙”),避免引火烧身。有个叫宁武子的人,其处世智慧深得夫子的欣赏。天下
有道,什么都明白。天下无道,则难得糊涂。所以“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夫
子不喜欢他的弟子门人做不识时务的牺牲品,像子路那样侠肝义胆,别人从暴乱的城中
往外跑,他却往里跑,就是为了“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而被活活捣成肉酱(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礼记》檀弓上第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孔子奉行的“
一以贯之”的人生哲学,甚至连嫁女赘婿也“一以贯之”。子曰:公冶长“可妻也”,
因为此人虽有牢狱之灾,却能无罪释放,所以把女儿的终身托付给这样的聪明人可以放
心了,保证做不了寡妇。如法炮制,夫子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一个叫南容的君子,因
为此兄为官很是老道,“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尽管夫子也曾说过“志
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
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的豪言壮语,但总体上夫子所推崇的君子形象似乎是审
势度时的俊杰。夫子与曾子、孟子相比,血气之间有着相当的温差。曾子给人的印象是
崇尚慷慨悲歌之士,里面可以隐隐嗅出《出师表》的那种味道。君子,除了孔子的“三
戒”、“九思”这些文质彬彬,曾子赋予了他责任、道义、气概等刚性品质。君子的身
子骨越来越硬朗了。曾子曰: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这些表述,的确有点像专为诸葛孔明、文天祥等民族脊梁量身定做的一样。从曾
子“弘毅”的“士”,到孟子的善养“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可理解为由仁到义的
重心转移。古人云,孔子重仁,孟子讲义。那曾子就在仁义之间了!
面对“道不行”,孔子的立场显然不同于孟子的“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
定”,来得那么直白和彻底,而是于心惴惴,冷暖自知。所以在孔子身上,少了一份大
丈夫的刚烈和英气,多了一些君子的润滑和内敛。宋儒程子曰:
“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
去圣人只毫发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看来,孟子之所以被奉为“亚圣”,不及圣人,也不及离圣人“毫发间”的颜回
,在于他有“害事”的“英气”。这闪烁逼人的英气,被几代鸿儒打磨下来,到了王阳
明那里,只剩下满大街跑的迂腐无骨的“圣人”了。怪不得鲁迅先生不喜欢“宋明气象
”,此时孟子的英气早已枯萎凋零。
面对道之不行,孔子选择的是“卷而怀之”。留住青山,等待时机,重返仕途。
孟子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用现在的套话
说,就是夫子既坚持原则,又不拘泥于原则。用夫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无可无不可”(
《论语》微子第十八)。既不与猛士烈士合光,又不与隐士逸民同尘。前者拘泥于原则
,后者游离于原则。《论语》里面提到的“楚狂”接舆、“耦而耕”的长沮和桀溺、子
路遇到的丈人,均为当时的“隐者”。提及他们,孔子总体上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鸟兽不可与同群”。隐者虽能独善其身,然断发文身,裸以为饰,有悖于人伦常理。“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遁世不仕,而废长幼之节、君臣之义。可见,夫子之道在乎以
出世的心态入世,以入世的心态出世。这一进一退,刻画出几千年主流知识分子的心路
。中庸智慧尽在其中矣!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孔老爷子有没有教导过,如果乱邦不得不居该怎么办?
avatar
S*s
18
没正式发售确实没法直观看数字
不过似乎苹果产品的热度在正式发售前,只要是看华强北的水货热度。
遥想当年iphone4,疯狂的和运毒一样。
小朋友往返深港都要绑上10块8块的
avatar
a*y
19
我觉得不会说,说了得败坏儒家的形象,呵呵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四书五经 的内容蛮多的 没有时间全读
: 可能有那儿说过了 只是不知道而已

avatar
p*r
20
儒家的问题还是从来就没有过主人翁意识。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贴一篇天涯的
: 孔子的“邦有道”与“邦无道”
: 《论语》里面,孔子时常提及“邦有道”与“邦无道”,辑录下来约有八、九次
: 之多:
: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
: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avatar
a*y
21
但是又不甘心去做隐士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儒家的问题还是从来就没有过主人翁意识。
avatar
s*n
22
不大了解孔子,不懂儒底史盲路过。给一个结合历史的浅薄解释。
夫子是春秋时下开战国私学之第一人,春秋时各国诸侯开始脱颖而出,但还是尊王攘夷
的礼法道德,大不同于秦汉后中国(也不同于战国,不过在此与战国区别稍次要吧)。
其中一大区别就是君臣大义(大到弑君如赵盾)越境乃免。
归根结底春秋时政治环境较后世宽松,士的身价高。这点不仅统一中国不能媲美,战国
也不行。
总之,春秋时不得不入、不居的情况少吧--政府执行力也远达不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因此“避地、避世”归结到底“避人”做法很普遍。。。比如夫子与小人一般难
养的南子妹妹,多少加剧夫子去(卫)国之意;又如战国诸子,那也是倾巢而出的流窜
在乱邦危邦之外的广阔洞天福地上。。。生际如此优渥,夫子想不到晚生们生活艰难也
在情理中 -.-||||
晚生们自求多福吧,即使宋明以后,找个深山老林躲一辈子都还未尝不可;战国即使面
对秦政,也可以效法鲁仲连避地浮海嘛;再晚些屈居汉廷,可以效法“惟寂寞,自投阁
”底杨雄同学嘛。。。再悲催的晚到大明,可以效法明贤露骨底玩一票嘛,反观阳明,
龙场悟道我觉得不得不说被逼的够呛,未尝不可怜。。。实在玩不起躲不起(被逼到表
态比如梁漱溟也只能反复一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大概也就前几十年
。。。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孔老爷子有没有教导过,如果乱邦不得不居该怎么办?
avatar
k*n
23
说得太好了。谢谢分享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贴一篇天涯的
: 孔子的“邦有道”与“邦无道”
: 《论语》里面,孔子时常提及“邦有道”与“邦无道”,辑录下来约有八、九次
: 之多:
: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
: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avatar
a*y
24
这位说的不错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大了解孔子,不懂儒底史盲路过。给一个结合历史的浅薄解释。
: 夫子是春秋时下开战国私学之第一人,春秋时各国诸侯开始脱颖而出,但还是尊王攘夷
: 的礼法道德,大不同于秦汉后中国(也不同于战国,不过在此与战国区别稍次要吧)。
: 其中一大区别就是君臣大义(大到弑君如赵盾)越境乃免。
: 归根结底春秋时政治环境较后世宽松,士的身价高。这点不仅统一中国不能媲美,战国
: 也不行。
: 总之,春秋时不得不入、不居的情况少吧--政府执行力也远达不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因此“避地、避世”归结到底“避人”做法很普遍。。。比如夫子与小人一般难
: 养的南子妹妹,多少加剧夫子去(卫)国之意;又如战国诸子,那也是倾巢而出的流窜
: 在乱邦危邦之外的广阔洞天福地上。。。生际如此优渥,夫子想不到晚生们生活艰难也

avatar
a*y
25
还有一个,孔老爷子一向追求复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对晚生们折腾出来的世界,估
计根本也不乐意去多说,呵呵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大了解孔子,不懂儒底史盲路过。给一个结合历史的浅薄解释。
: 夫子是春秋时下开战国私学之第一人,春秋时各国诸侯开始脱颖而出,但还是尊王攘夷
: 的礼法道德,大不同于秦汉后中国(也不同于战国,不过在此与战国区别稍次要吧)。
: 其中一大区别就是君臣大义(大到弑君如赵盾)越境乃免。
: 归根结底春秋时政治环境较后世宽松,士的身价高。这点不仅统一中国不能媲美,战国
: 也不行。
: 总之,春秋时不得不入、不居的情况少吧--政府执行力也远达不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因此“避地、避世”归结到底“避人”做法很普遍。。。比如夫子与小人一般难
: 养的南子妹妹,多少加剧夫子去(卫)国之意;又如战国诸子,那也是倾巢而出的流窜
: 在乱邦危邦之外的广阔洞天福地上。。。生际如此优渥,夫子想不到晚生们生活艰难也

avatar
l*a
26
孔子是圣人,儒家讲的是帝王之道,
内圣外王才是百姓的福气。
和苏格拉底的哲学王,理想国一样。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有一个,孔老爷子一向追求复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对晚生们折腾出来的世界,估
: 计根本也不乐意去多说,呵呵

avatar
l*a
27
孔子之前只有士以上的才能受教育。
孔子打破了这个阶层的划分,认为人人都可受教育。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楼上说的那些和秦的强大和统一有关系。
秦的统一靠的是法家的霸道,而不是王道。
所以,秦不能长久。
中国的文化是源于道家的,儒家也是师从道家的,
孔子就拜老子为师,从来都讲仁慈的,仁者爱也,
但是是圣贤之爱,而非俗世之情。
连兵家都是主张,兵乃不善之器。
是不得已而为之。言孙子兵法。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孔子是圣人,儒家讲的是帝王之道,
: 内圣外王才是百姓的福气。
: 和苏格拉底的哲学王,理想国一样。

avatar
l*a
28
孔子以醒世的
“木铎”自居,苏格拉底以雅典的“牛虻”自喻。大概都是出于此种超常的“先觉”。
以“先觉”觉“后觉”,以“先知”知“后知”,带上一帮门徒,掀起一层风浪,留下
一声叹息。
对的,此两人都是觉知者,已经醒悟的人,
先知先觉了,才能把思想渊源流传。都是圣贤。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贴一篇天涯的
: 孔子的“邦有道”与“邦无道”
: 《论语》里面,孔子时常提及“邦有道”与“邦无道”,辑录下来约有八、九次
: 之多:
: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
: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