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敦煌画家常书鸿(多图)# Arts - 艺术殿堂
j*n
1 楼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88
·孤 山·
80年代中去敦煌玩时,了解到近代莫高窟的守护和敦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靠常
书鸿这个人。而常书鸿竟然是一个杭州人,居然在偏僻的大西北过了40多年。同为杭
州人,我非常钦佩他为艺术所做的牺牲和执着。最近一次在杭州,我路过西湖孤山的浙
江省博物馆,正好有时间,就进去参观了。杭州的许多博物馆,包括浙江省博物馆,是
对公众免费开放的。
上一次来浙江省博物馆,还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为了给班里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活
动,来浙博联系。办成后,全班来这儿参观。那时,浙博是不对外公开开放的,自己很
得意能不靠任何关系办成这件事。
事过景迁,浙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尤其是里面池塘的金鱼,活奔乱跳的,大有赛过花
港观鱼的气势。正好看到有常书鸿美术馆,大声叫好,就进去参观了。
1999年,常书鸿的家属决意无私地将常书鸿遗留下的二百四十余幅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
物馆收藏,其中有油画、水粉、素描和写生,基本上反映了作者风格的全貌。这次看到
的就是这些作品。。
看介绍,常书鸿 是出生在杭州的旗人。杭州有个地名叫旗下,原来共交车有一站,离
西湖不远,在原来的浙江医科大学附近。杭州的湖滨原来是清军的军营,辛亥革命后,
旗人在杭州留了下来,融入民众中。常书鸿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并留
校任美术教员。1927年6月赴法国,10月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为公费生。1932年夏以
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并通过里昂油画家赴巴黎学习的公费奖
学金考试。1933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朗斯
画室学习。在法国所作的《葡萄》后来被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
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妇》在1934年
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在法
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本来想拍一下展出的作品,照了一张后,管理员来说馆内不让拍照,所以只能从网上找
点常书鸿的作品。
馆内拍到的唯一作品,西北民居。有人喂鸡,有人带孩子回家,有狗和鸭子在边上闲呆
着。红土地的背景毫无疑问地表明这是西北的民居。而高高的绿树给人面目一新的春夏
景色。唯一不解的是女人都穿着旗袍,显然不是正宗的做农活的农妇。
网上能看到的常书鸿的画很少,这几张是我喜欢的。他画的人物很有个性,画中的女人
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很有气质。
肖像,画中那个时代的女性,很有气质。
浴后的西方女人,拿着东方扇子,穿着厚厚的现代拖鞋,准备踏入古老的神秘大门?
敦煌莫高窟庙会。这张画可能是常书鸿作品中引用最多的。 以敦煌的建筑为背景,人
们从各处赶来参加庙会。蓝天,红楼,绿树,黄土,不同的色彩。刚载完货的牲口悠悠
地喝着路傍水沟的水。
Box
埃及壁画。三位埃及美女,脸部表情各不相同。
静静的荷塘。浮萍漂移在水面,颇有印象派的风格。
敦煌三危山木板油画。红红的,孤脱的,重叠的山梁,简单充分地刻画出西北地域特征。
不知这张是否就是他的名作《裸妇》。逼真,光线照得恰到好处。
常书鸿的爱情婚姻故事或许比他的美术生涯更有意思。年轻的时候,他不顾家人反对,
坚持退掉了父母早已为他定好的婚约,与一见钟情的,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妹陈芝秀在杭
州结婚。结婚后的第3年,常书鸿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取留法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法国
留学。先后进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西方绘画,一年
后,常书鸿将陈芝秀接到了法国。妻子的到来,给常书鸿的留学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他的成名作《裸妇》、《病妇》、《浴后梳妆》等,都是以陈芝秀为模特创作的。
陈芝秀和常书鸿结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这是全家照。
陈芝秀在法学雕塑,成为雕塑家。陈芝秀不情愿地跟常书鸿跑到敦煌后,难于忍受敦煌
的生活条件和枯寂,与同乡赵忠清搭上了。另外的一个原因是陈芝秀作为一个虔诚的天
主教徒,她很难跟敦煌艺术建立感情。最终发展到和赵忠清私奔逃离敦煌,返回杭州。
常书鸿几天骑马赶路追赶陈芝秀,最终因体力不支,从马背上摔下来,昏倒在戈壁滩上
。幸好被人救起,经过抢救,得以保住性命。几天后,兰州的报纸上刊登出了陈芝秀宣
布和常书鸿脱离关系的声明。 听人说,陈芝秀的性格其实挺好,待人和气,乐意助人
,她只是实在不能忍受敦煌的生活条件和枯寂,也不能体念身负重任的丈夫。她曾劝常
书鸿放弃敦煌事业,为此两人经常争吵。作为母亲,丢下两个孩子,陈芝秀心中也非常
不忍。离开敦煌后,她过得并不好,先是在浙江老家当了一名中学美术教师。49年之后
,赵忠清因历史上当过国民党的军官和其他问题被判入狱,陈芝秀也因她曾到法国留过
学,被认为历史复杂而清理出教师队伍。不久,赵忠清病殁狱中,陈芝秀改嫁一个工人
,生下一子,生活更加窘迫。为了生活,她给人家洗衣,当佣人,浑浑噩噩了此一生。
更为可悲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同在杭州城常书鸿的大哥家生活,却不愿意认她。陈芝秀
只能在远处偷偷地看看自己的亲生儿子。陈芝秀后来穷愁终生,只有女儿沙娜在北京中
国美院当教授时常接济她。陈芝秀给女儿留下的一句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依
我看,陈芝秀的决定和做法没有错,错的是世道对她不公。陈芝秀是个时代的悲剧人物
。1979年,陈芝秀去世,享年74岁。
常书鸿到了敦煌后,大概是因为行政上的事太多了,好像在画画艺术上没有发展,作品
也很少。
1994年6月,常书鸿在北京病逝,时年90岁。按照他的遗愿,常书鸿的骨灰埋葬在了莫
高窟。
参考文献:
http://www.zyyworld.cn/world/ren/pic_show.asp?ren_id=375&bh=1&p
敦煌飞天——常书鸿与陈芝秀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30695432177966
·孤 山·
80年代中去敦煌玩时,了解到近代莫高窟的守护和敦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靠常
书鸿这个人。而常书鸿竟然是一个杭州人,居然在偏僻的大西北过了40多年。同为杭
州人,我非常钦佩他为艺术所做的牺牲和执着。最近一次在杭州,我路过西湖孤山的浙
江省博物馆,正好有时间,就进去参观了。杭州的许多博物馆,包括浙江省博物馆,是
对公众免费开放的。
上一次来浙江省博物馆,还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为了给班里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活
动,来浙博联系。办成后,全班来这儿参观。那时,浙博是不对外公开开放的,自己很
得意能不靠任何关系办成这件事。
事过景迁,浙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尤其是里面池塘的金鱼,活奔乱跳的,大有赛过花
港观鱼的气势。正好看到有常书鸿美术馆,大声叫好,就进去参观了。
1999年,常书鸿的家属决意无私地将常书鸿遗留下的二百四十余幅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
物馆收藏,其中有油画、水粉、素描和写生,基本上反映了作者风格的全貌。这次看到
的就是这些作品。。
看介绍,常书鸿 是出生在杭州的旗人。杭州有个地名叫旗下,原来共交车有一站,离
西湖不远,在原来的浙江医科大学附近。杭州的湖滨原来是清军的军营,辛亥革命后,
旗人在杭州留了下来,融入民众中。常书鸿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并留
校任美术教员。1927年6月赴法国,10月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为公费生。1932年夏以
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并通过里昂油画家赴巴黎学习的公费奖
学金考试。1933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朗斯
画室学习。在法国所作的《葡萄》后来被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
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妇》在1934年
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在法
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本来想拍一下展出的作品,照了一张后,管理员来说馆内不让拍照,所以只能从网上找
点常书鸿的作品。
馆内拍到的唯一作品,西北民居。有人喂鸡,有人带孩子回家,有狗和鸭子在边上闲呆
着。红土地的背景毫无疑问地表明这是西北的民居。而高高的绿树给人面目一新的春夏
景色。唯一不解的是女人都穿着旗袍,显然不是正宗的做农活的农妇。
网上能看到的常书鸿的画很少,这几张是我喜欢的。他画的人物很有个性,画中的女人
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很有气质。
肖像,画中那个时代的女性,很有气质。
浴后的西方女人,拿着东方扇子,穿着厚厚的现代拖鞋,准备踏入古老的神秘大门?
敦煌莫高窟庙会。这张画可能是常书鸿作品中引用最多的。 以敦煌的建筑为背景,人
们从各处赶来参加庙会。蓝天,红楼,绿树,黄土,不同的色彩。刚载完货的牲口悠悠
地喝着路傍水沟的水。
Box
埃及壁画。三位埃及美女,脸部表情各不相同。
静静的荷塘。浮萍漂移在水面,颇有印象派的风格。
敦煌三危山木板油画。红红的,孤脱的,重叠的山梁,简单充分地刻画出西北地域特征。
不知这张是否就是他的名作《裸妇》。逼真,光线照得恰到好处。
常书鸿的爱情婚姻故事或许比他的美术生涯更有意思。年轻的时候,他不顾家人反对,
坚持退掉了父母早已为他定好的婚约,与一见钟情的,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妹陈芝秀在杭
州结婚。结婚后的第3年,常书鸿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取留法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法国
留学。先后进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西方绘画,一年
后,常书鸿将陈芝秀接到了法国。妻子的到来,给常书鸿的留学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他的成名作《裸妇》、《病妇》、《浴后梳妆》等,都是以陈芝秀为模特创作的。
陈芝秀和常书鸿结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这是全家照。
陈芝秀在法学雕塑,成为雕塑家。陈芝秀不情愿地跟常书鸿跑到敦煌后,难于忍受敦煌
的生活条件和枯寂,与同乡赵忠清搭上了。另外的一个原因是陈芝秀作为一个虔诚的天
主教徒,她很难跟敦煌艺术建立感情。最终发展到和赵忠清私奔逃离敦煌,返回杭州。
常书鸿几天骑马赶路追赶陈芝秀,最终因体力不支,从马背上摔下来,昏倒在戈壁滩上
。幸好被人救起,经过抢救,得以保住性命。几天后,兰州的报纸上刊登出了陈芝秀宣
布和常书鸿脱离关系的声明。 听人说,陈芝秀的性格其实挺好,待人和气,乐意助人
,她只是实在不能忍受敦煌的生活条件和枯寂,也不能体念身负重任的丈夫。她曾劝常
书鸿放弃敦煌事业,为此两人经常争吵。作为母亲,丢下两个孩子,陈芝秀心中也非常
不忍。离开敦煌后,她过得并不好,先是在浙江老家当了一名中学美术教师。49年之后
,赵忠清因历史上当过国民党的军官和其他问题被判入狱,陈芝秀也因她曾到法国留过
学,被认为历史复杂而清理出教师队伍。不久,赵忠清病殁狱中,陈芝秀改嫁一个工人
,生下一子,生活更加窘迫。为了生活,她给人家洗衣,当佣人,浑浑噩噩了此一生。
更为可悲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同在杭州城常书鸿的大哥家生活,却不愿意认她。陈芝秀
只能在远处偷偷地看看自己的亲生儿子。陈芝秀后来穷愁终生,只有女儿沙娜在北京中
国美院当教授时常接济她。陈芝秀给女儿留下的一句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依
我看,陈芝秀的决定和做法没有错,错的是世道对她不公。陈芝秀是个时代的悲剧人物
。1979年,陈芝秀去世,享年74岁。
常书鸿到了敦煌后,大概是因为行政上的事太多了,好像在画画艺术上没有发展,作品
也很少。
1994年6月,常书鸿在北京病逝,时年90岁。按照他的遗愿,常书鸿的骨灰埋葬在了莫
高窟。
参考文献:
http://www.zyyworld.cn/world/ren/pic_show.asp?ren_id=375&bh=1&p
敦煌飞天——常书鸿与陈芝秀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3069543217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