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方程# Astronomy - 天文
f*r
1 楼
德里克方程
编译:Alex
德里克方程是用来估计我们星系中科技文明的数量。
这个方程式是由弗兰克·德里克(Frank Drake)博士在1961年提出的,当时他还是美
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一名射电天文学家。而现在他已成为SETI研究所理事会主席。
德里克方程首先假设外星智慧生命向外发射无线电波;此方程包含了一些因子,用来
假定它们在这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个方程已为科学界广泛接受。
方程如下:
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我们现在唯一充分理解的因子是R*,它代表了“适当”恒星的生成率。所谓“适当”
指此恒星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居住区”(habitable zone),并且其寿命要足够长,使得
智慧生命能够完成进化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可排除质量大于1.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因
为,地球上生命进化花费了35至40亿年,而一颗大质量恒星在生命完成进化之前就变成了
红巨星或发生了超新星爆炸了。但是,恒星质量又不能太小,否则它对生命来说太冷了。
恒星周围存在一个生命的“可居住区”问题——即在此区域内,行星上能保持生命所
编译:Alex
德里克方程是用来估计我们星系中科技文明的数量。
这个方程式是由弗兰克·德里克(Frank Drake)博士在1961年提出的,当时他还是美
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一名射电天文学家。而现在他已成为SETI研究所理事会主席。
德里克方程首先假设外星智慧生命向外发射无线电波;此方程包含了一些因子,用来
假定它们在这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个方程已为科学界广泛接受。
方程如下:
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我们现在唯一充分理解的因子是R*,它代表了“适当”恒星的生成率。所谓“适当”
指此恒星有一个足够大的“可居住区”(habitable zone),并且其寿命要足够长,使得
智慧生命能够完成进化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可排除质量大于1.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因
为,地球上生命进化花费了35至40亿年,而一颗大质量恒星在生命完成进化之前就变成了
红巨星或发生了超新星爆炸了。但是,恒星质量又不能太小,否则它对生命来说太冷了。
恒星周围存在一个生命的“可居住区”问题——即在此区域内,行星上能保持生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