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车为什么在日本卖不动# Automobile - 车轮上的传奇
d*g
1 楼
面对丰田的让步,日本媒体坐不住了,即便你们妥协,但咱可要把话说清楚了,日本街
头看不见美国车,应该从美国自身找原因。
日媒还讽刺地回应:“无论你多么强势,美国车在日本就是卖不动。”此时日本汽车评
论家池田直渡站了出来:“大家都别吵了,日本人不待见美国车,到底谁之过?”
1、美国汽车产业贸易逆差全球最高
目前,美国汽车产业的贸易逆差全球最高,达到了340万辆,是英国的3倍,这与日本、
韩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脱不了干系。
如果不是日本车企纷纷在美国当地建厂,这个逆差还会更大。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竭
力反对丰田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
日本媒体教育特朗普 美国车为什么在日本卖不动
当下,美国的小型车(这里以及下文的小型车是指“皮卡”及“商用车”以外的车型)
主要依靠日本车企生产。与此同时,美国也向海外出口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日本车”。
假如有一天,日本车企全部从美国撤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降低,但相应的出口量
也会随之减少。那样必将重创美国经济。
2、美国小型车也曾号称“日本车杀手”
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印象中,美国车的确不入流。第一印象很重要,观念定了,改变起来
确实有难度,这也怪不得日本人。不过对于美国车不入流这个观点,笔者只赞同一部分。
对于一辆车是否是好车,其性能指标涉及到多方面。若要举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那就
是“驾驶性能”和“制造工艺”。这里的驾驶性能,不是要扯上纽博格林赛道,应着眼
于作为一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汽车,在道路上可以安心愉悦地驾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在小型车的生产研发方面发力。通用的“土星”(Saturn
)和克莱斯勒的“彩虹”(Neon)等车在当时被称为“日本车杀手”。
那个年代的日本媒体也都认为日本车的危机来了,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认真起来
的美国很可怕”。
然而,现实却让人出乎意料,无论哪个外国的汽车品牌,最终都没能在日本市场获得成
功。
日本媒体教育特朗普 美国车为什么在日本卖不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克莱斯勒“彩虹”(Neon)
虽然笔者没有开过土星,倒是驾驶过彩虹。如果作为一辆单纯的交通工具,在当时,彩
虹确实比很多日本车优秀,是一辆车身结实开着稳当且毫无违和感的车。
不过,也许是笔者的期待过高,真正开过之后才觉得这辆车过于“平淡和朴素”。那个
年代,对彩虹评价高的都是业内人士,但要想把彩虹的优秀之处传达给消费者却并不容
易。
因为大多数日本人不相信汽车行业人给出的评价(小鹿按:看到这里,小鹿笑了。),
所以这些专家只能在试驾文章的最后捎带上一句话:“欧洲汽车杂志也对彩虹这款车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
头看不见美国车,应该从美国自身找原因。
日媒还讽刺地回应:“无论你多么强势,美国车在日本就是卖不动。”此时日本汽车评
论家池田直渡站了出来:“大家都别吵了,日本人不待见美国车,到底谁之过?”
1、美国汽车产业贸易逆差全球最高
目前,美国汽车产业的贸易逆差全球最高,达到了340万辆,是英国的3倍,这与日本、
韩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脱不了干系。
如果不是日本车企纷纷在美国当地建厂,这个逆差还会更大。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竭
力反对丰田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
日本媒体教育特朗普 美国车为什么在日本卖不动
当下,美国的小型车(这里以及下文的小型车是指“皮卡”及“商用车”以外的车型)
主要依靠日本车企生产。与此同时,美国也向海外出口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日本车”。
假如有一天,日本车企全部从美国撤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降低,但相应的出口量
也会随之减少。那样必将重创美国经济。
2、美国小型车也曾号称“日本车杀手”
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印象中,美国车的确不入流。第一印象很重要,观念定了,改变起来
确实有难度,这也怪不得日本人。不过对于美国车不入流这个观点,笔者只赞同一部分。
对于一辆车是否是好车,其性能指标涉及到多方面。若要举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那就
是“驾驶性能”和“制造工艺”。这里的驾驶性能,不是要扯上纽博格林赛道,应着眼
于作为一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汽车,在道路上可以安心愉悦地驾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在小型车的生产研发方面发力。通用的“土星”(Saturn
)和克莱斯勒的“彩虹”(Neon)等车在当时被称为“日本车杀手”。
那个年代的日本媒体也都认为日本车的危机来了,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认真起来
的美国很可怕”。
然而,现实却让人出乎意料,无论哪个外国的汽车品牌,最终都没能在日本市场获得成
功。
日本媒体教育特朗普 美国车为什么在日本卖不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克莱斯勒“彩虹”(Neon)
虽然笔者没有开过土星,倒是驾驶过彩虹。如果作为一辆单纯的交通工具,在当时,彩
虹确实比很多日本车优秀,是一辆车身结实开着稳当且毫无违和感的车。
不过,也许是笔者的期待过高,真正开过之后才觉得这辆车过于“平淡和朴素”。那个
年代,对彩虹评价高的都是业内人士,但要想把彩虹的优秀之处传达给消费者却并不容
易。
因为大多数日本人不相信汽车行业人给出的评价(小鹿按:看到这里,小鹿笑了。),
所以这些专家只能在试驾文章的最后捎带上一句话:“欧洲汽车杂志也对彩虹这款车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