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本版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博士后写的关于自己对老板的见解。
其实当我们回看美国的师生的关系可以发现,这几十年来不知不觉中,它已经变化和发
展,由“导师--学生/被训练”者的关系模式,变成了前几年的“老板--雇员”的
关系模式。而当今生物领域研究经费的紧张,使得这种“老板--雇员”的模式在PI的
眼里都开始崩溃,成为一种更新的模式,就是“宿主--吸血鬼”模式。
在大部分PI的基本生存权随时都在被挑战的时候,任何高等级的需要都是奢谈,在PI的
眼中,好不容易从NIH,NSF得来的经费--挖空心思,用尽关系,才好不容易拿到的续
命钱--是无论如何不可以被糟蹋的。所以博士后,只是PI招来完成标书目标的劳动力
,而一旦博士后不能完成目标--无论是博士后能力的问题,还是PI当年设计中有原理
性的漏洞,或者是上帝的设计本就是另一条路--那么博士后就不知不觉成了PI的敌人
。是的,在Trainee无法按期完成发表文章任务的时候,他的身份已经竟然突然由合作
者变成了拦路虎。如果Trainee是博士生,因为博士生往往有自己的经费,加上学校的
约束,师生的名分,这时还能套上一层虚伪的外衣,但是Trainee是一群不出大成果的
博士后的时候,在许多PI的眼里,注意,所说的是“在PI的眼里”,他们就成为了附属
在PI身上的寄生虫,是利用PI的资源去办绿卡,去生小孩,去学课程转行的吸血鬼。这
里没有温情默默,没有师生情谊,这里就是你死我活。所以PI的说法做法将是“快滚蛋
”,而博士后觉得“太残酷”。
但是博士后是吸血鬼吗?博士后领着业界1/2到1/3的工资,每天工作别人1.5-2倍的时
间,这怎么能是吸血鬼呢?这是献血者。所以问题出在制度上,因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具
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经费本来就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是你拿了钱就一定成功的。同时
基础科研不具有转化价值,也就是传统的“老板--雇员”模式并不适用。在公司的雇
员模式中,只要你工作,老板就可以剥削你的剩余价值,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因为雇
员是直接创造价值的。而科研中,一切是不定的,科学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保证了
大部分的研究者(包括很多的PI),也都只是分母,最终会是牺牲品。是的,大部分的
PI并不是食物链的上层,他们是食物链的下层,是大海中随时被鲨鱼吃掉的角色。
所以只有NIH提高经费,解决了生存压力,让大部分实验室吃饱,才能缓解这个“PI和
博士后"矛盾。这个是个结构性的问题,而并不是给PI们上上课,让他们注意提高修养
,就可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