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采访冯新华# Biology - 生物学
B*n
1 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9863-968915.html
2016年4月7日细胞出版社旗下的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杂志也刊发了类似的
声明,提醒关注同一实验室在《分子细胞》上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说法如出一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称:有学者(Yao-Yun Liang)自爆自己在细胞出版社旗下的《分子
细胞》发表的论文造假,具体为,他通过操纵实验,得到了图2F, 2H和3G的预定结果。
然而事情出现反转,论文的通讯作者冯新华(Xin-Hua Feng)驳斥了梁耀云所言之事,
并对梁耀云的动机和信誉表示担忧。
编辑部关注称:这些实验目前正在进行中,这一声明仅为提醒科学界,注意有关的数据
,关注我们的进程。这是“为了促进论文调查的传播,提高透明度”。
网友救国有方针对此事件的评论:
我估计当年,这个通讯作者逼迫学生发表文章,学生为了毕业,就有的地方造了假,后
来导师又把学生放在第三作者,学生心里气啊,累死累活,全给他做贡献,但为了毕业
,没办法就这样了。后来学生自己在学术界混不好,也不想混了。干脆对以前受到的不
公平待遇进行报复,但也没什么好的手段,只能选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直接自
报自己学术造假,让当年对自己不好的导师,也就是通讯作者推到浪尖上,当年那么对
我,我混不好,你也别想在学术界混了。
《知识分子》采访当事人新闻稿
梁耀文自曝造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贝勒医学院兼
职教授冯新华对《知识分子》表示无奈。
他说,论文发表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数据的保存已经过了期限,但是他还是尽量提供
原始的实验数据。他表示,贝勒医学院最后的调查显示,论文原始的数据和原始的记录
证明梁耀云没有造假,实验的记录是没有错的。
因为无法联系到梁耀云,尚无法了解梁耀云举报自己造假的动机,以及举报自己造假的
具体内容。据冯新华介绍,现在年逾50的梁耀云当年加入冯实验室的时候是讲师,后任
助理教授。在冯回国任职前,梁耀云去了加拿大一家机构继续从事研究。
冯新华说,梁耀云声称自己在实验中做了补样,但是在实验记录汇没有提及。“他所有
的实验记录我们都翻出来看了,没有记录,贝勒调查原始数据都找出来了,并不能证明
他的说法,就是说我们的物证并不能证明他自己造假”。
“但是他现在不承认他的记录,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冯新华说,就梁耀云自
己举报自己造假,他本人、贝勒医学院和细胞出版社已经沟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虽然贝勒医学院给出的建议是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鉴于梁耀云自己举报自己造假
,细胞出版社评估并选择了独立的实验室对其声称存在问题的实验进行重复。
冯新华表示,他这个研究做出来花了几年的时间,而独立的实验室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
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实验室都是有自己的项目要做,做他的研究的重复实验只可能在
业余时间进行。
但是,独立实验室重复实验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细胞出版社就发布声明称要小心被质疑
的论文,冯新华表示对细胞出版社的这一行为需要商榷,“证据出来之前,你不应该引
起他人的误解。”
“细胞出版社把这个事情看得很淡,他们坚持这个声明,觉得发这个声明对我们没多大
影响,但这是我跟他们争论的地方”,冯新华说,细胞出版社开了这样一个先例,如果
实验室某个人不高兴,声称自己造假,最终证明实验结果可以被重复,但那时伤害已经
发生了。
冯新华说,他曾提出在细胞出版社刊登“编辑部关注”的同时刊登一个自己的回应,但
并没有得到细胞的同意。冯新华告诉《知识分子》,细胞出版社也曾表示,他本人可以
在自己的网站澄清,但是,“谁会看我的网站?都是去看细胞(出版社)的网站!”
旁观者觉得目前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一个年龄大的不成功的
研究者,不管自己的学术前途,甚至希望把其他人拉下水。当然,一个人十年后良心发
现,反悔当年的造假,也是有可能的,虽然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2016年4月7日细胞出版社旗下的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杂志也刊发了类似的
声明,提醒关注同一实验室在《分子细胞》上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说法如出一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称:有学者(Yao-Yun Liang)自爆自己在细胞出版社旗下的《分子
细胞》发表的论文造假,具体为,他通过操纵实验,得到了图2F, 2H和3G的预定结果。
然而事情出现反转,论文的通讯作者冯新华(Xin-Hua Feng)驳斥了梁耀云所言之事,
并对梁耀云的动机和信誉表示担忧。
编辑部关注称:这些实验目前正在进行中,这一声明仅为提醒科学界,注意有关的数据
,关注我们的进程。这是“为了促进论文调查的传播,提高透明度”。
网友救国有方针对此事件的评论:
我估计当年,这个通讯作者逼迫学生发表文章,学生为了毕业,就有的地方造了假,后
来导师又把学生放在第三作者,学生心里气啊,累死累活,全给他做贡献,但为了毕业
,没办法就这样了。后来学生自己在学术界混不好,也不想混了。干脆对以前受到的不
公平待遇进行报复,但也没什么好的手段,只能选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直接自
报自己学术造假,让当年对自己不好的导师,也就是通讯作者推到浪尖上,当年那么对
我,我混不好,你也别想在学术界混了。
《知识分子》采访当事人新闻稿
梁耀文自曝造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贝勒医学院兼
职教授冯新华对《知识分子》表示无奈。
他说,论文发表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数据的保存已经过了期限,但是他还是尽量提供
原始的实验数据。他表示,贝勒医学院最后的调查显示,论文原始的数据和原始的记录
证明梁耀云没有造假,实验的记录是没有错的。
因为无法联系到梁耀云,尚无法了解梁耀云举报自己造假的动机,以及举报自己造假的
具体内容。据冯新华介绍,现在年逾50的梁耀云当年加入冯实验室的时候是讲师,后任
助理教授。在冯回国任职前,梁耀云去了加拿大一家机构继续从事研究。
冯新华说,梁耀云声称自己在实验中做了补样,但是在实验记录汇没有提及。“他所有
的实验记录我们都翻出来看了,没有记录,贝勒调查原始数据都找出来了,并不能证明
他的说法,就是说我们的物证并不能证明他自己造假”。
“但是他现在不承认他的记录,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冯新华说,就梁耀云自
己举报自己造假,他本人、贝勒医学院和细胞出版社已经沟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虽然贝勒医学院给出的建议是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鉴于梁耀云自己举报自己造假
,细胞出版社评估并选择了独立的实验室对其声称存在问题的实验进行重复。
冯新华表示,他这个研究做出来花了几年的时间,而独立的实验室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
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实验室都是有自己的项目要做,做他的研究的重复实验只可能在
业余时间进行。
但是,独立实验室重复实验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细胞出版社就发布声明称要小心被质疑
的论文,冯新华表示对细胞出版社的这一行为需要商榷,“证据出来之前,你不应该引
起他人的误解。”
“细胞出版社把这个事情看得很淡,他们坚持这个声明,觉得发这个声明对我们没多大
影响,但这是我跟他们争论的地方”,冯新华说,细胞出版社开了这样一个先例,如果
实验室某个人不高兴,声称自己造假,最终证明实验结果可以被重复,但那时伤害已经
发生了。
冯新华说,他曾提出在细胞出版社刊登“编辑部关注”的同时刊登一个自己的回应,但
并没有得到细胞的同意。冯新华告诉《知识分子》,细胞出版社也曾表示,他本人可以
在自己的网站澄清,但是,“谁会看我的网站?都是去看细胞(出版社)的网站!”
旁观者觉得目前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一个年龄大的不成功的
研究者,不管自己的学术前途,甚至希望把其他人拉下水。当然,一个人十年后良心发
现,反悔当年的造假,也是有可能的,虽然可能性不是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