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30年短短征途# China - 中国研究
i*m
1 楼
by:Orville Schell,美国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主任
中国政府正为一场盛大的北京天安门国庆游行大事准备,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60周年,并纪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周年。那天夜晚当我步行穿过天
安门广场时,不禁回想起自己最初开始追随和观察中国这段惊人历程的日子。那幅标志
性、有着蒙娜丽莎般面容的毛主席画像仍然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上,但我身边所发生的一
切却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一切已经大大地改变了。
半个世纪前,当我于哈佛大学开始研究中国时,中国领导人还在大肆宣扬严密控制
人民各方面生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中美两国之间的敌意,则成为了像
我这样的学子到中国实地体验的绊脚石。
在1975年,当毛泽东依然在世,文化大革命的怒潮尚未平息,阶级斗争理论依然吃
香,整个中国还没有私人汽车、商店、商业广告和私有财产的时候,我终于到了北京。
而即便是我们这些前来访问的外国人——全部恭敬地身着毛式服装和帽子——也必须定
期参加政治“学习班”,以便用“四人帮”编写的无产阶级小册子来“净化”我们的资
产阶级思想。那次的中国之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我后来衡量中国所经
中国政府正为一场盛大的北京天安门国庆游行大事准备,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60周年,并纪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周年。那天夜晚当我步行穿过天
安门广场时,不禁回想起自己最初开始追随和观察中国这段惊人历程的日子。那幅标志
性、有着蒙娜丽莎般面容的毛主席画像仍然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上,但我身边所发生的一
切却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一切已经大大地改变了。
半个世纪前,当我于哈佛大学开始研究中国时,中国领导人还在大肆宣扬严密控制
人民各方面生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中美两国之间的敌意,则成为了像
我这样的学子到中国实地体验的绊脚石。
在1975年,当毛泽东依然在世,文化大革命的怒潮尚未平息,阶级斗争理论依然吃
香,整个中国还没有私人汽车、商店、商业广告和私有财产的时候,我终于到了北京。
而即便是我们这些前来访问的外国人——全部恭敬地身着毛式服装和帽子——也必须定
期参加政治“学习班”,以便用“四人帮”编写的无产阶级小册子来“净化”我们的资
产阶级思想。那次的中国之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我后来衡量中国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