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古代犯了死罪,为何非得秋后才能问斩?
avatar
古代犯了死罪,为何非得秋后才能问斩?# China - 中国研究
a*5
1
古代的死刑犯,一般由监斩官负责监斩,专门的刽子手负责执行斩首。而且还专门定下
了时间,一般有满足两点:一、秋后处斩;二、午时三刻。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如果一
个人年初就被判死刑,还等到秋后,那不白白让囚犯多潇洒了大半年吗?
其实这里面都是有讲究的,先说午时三刻,我们知道一天正午的时候太阳照射最强。但
古代并不是我们现在的24小时制,而是一天分为12时辰。午时三刻换算成今天差不多就
是正午时分。而古代科学文明远没有今天发达,在他们看来,正午斩首囚犯可以避免死
后怨恨。而且行刑前都准备酒肉,让他们吃饱喝好上路。
秋后问斩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汉,秦朝的时候是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国。但西汉开始
尊崇儒术,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曾特意下诏全国征求好的治世策略。其中就有儒家代表
大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囚犯秋后处决落叶归根,不会逆天道。后来慢慢就影响后世,各
个朝代都沿用这种方法。当然除了这点,还有一点很重要。
我们知道斩首不仅仅为了处决犯人,还有一点就是做给世人看以儆效尤。但古代以农业
为主,前面大半年百姓都要忙农活,闲暇时间很少,也没有闲工夫特意来看斩首,但等
到秋天收获作物后大家都基本没什么事干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百姓集中观斩。
像在大清朝的时候,每逢市口有斩首的话,百姓都会跑过去观看。尤其是清朝年间惩治
贪官严厉的时候,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占位置观斩,看着人头落地心里特别解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