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p*r
1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大学》新读之一
陈明
颜元《习斋馀录·言行录》称:“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
。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或许
受明魏校《大学指归》启发,钱穆先生的《大学格物新解》引入同属《礼记》之《乐记》
及其所蕴含的思维、意义相与发明,并将格物之“物”亦纳入致思范畴以求究格物致知的
底蕴,大大拓展了学人的索解思路。身为文字学家的裘锡圭先生即意识到,“要解决这个
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训诂学的一般方法”,而必须“以先秦时代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
,对古人关于知与物的关系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考察。”
遗憾的是,钱、裘二文对格物的具体诂解,也跟习斋所谓“汉儒以来”及习斋本人一样,
带入正经时给人的感觉仍是“似皆未稳”。本文试图把思路进一步放大,从包括有《大学
》、《中庸》、《乐记》诸篇在内的《礼记》全书中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与
虞、夏、商、周的礼乐文化传统亦“述”亦“作”的基本关系出发,既充分重视“三王之
法”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又细心体察孔子之道在语境和情怀上的曲折,把《大学》置
于传统与现实、现
avatar
p*r
2
呵呵,那文章确实写得乱七八糟,没有条理。不过我觉得他大概的解释是对了。
我觉得说白了,就是进行生活实践。没有和物的交流互动的"感性"体验,也就无法认识诚
心,无法认识性和建立知。
只是这个过程确实没有什么神秘的,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生活体验。而只是最普通的每天的
生活。这也许是为什么大学中后来就再没提到过了。
如果我现在讲学来一句,怎么办,那就去生活吧。想来其意也是自现,后面不会再解释了

而且注意,这个地方语势有变化的,前面都是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等等,谈先决甚至是必要条件。
而这里是
致知在格物。
似乎是一直进行的过程。
一家臆测,毫无证据,不好意思。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