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义解 (ZT)# ChineseClassics - 中华古典文化
p*r
1 楼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大学》新读之一
陈明
颜元《习斋馀录·言行录》称:“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
。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或许
受明魏校《大学指归》启发,钱穆先生的《大学格物新解》引入同属《礼记》之《乐记》
及其所蕴含的思维、意义相与发明,并将格物之“物”亦纳入致思范畴以求究格物致知的
底蕴,大大拓展了学人的索解思路。身为文字学家的裘锡圭先生即意识到,“要解决这个
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训诂学的一般方法”,而必须“以先秦时代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
,对古人关于知与物的关系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考察。”
遗憾的是,钱、裘二文对格物的具体诂解,也跟习斋所谓“汉儒以来”及习斋本人一样,
带入正经时给人的感觉仍是“似皆未稳”。本文试图把思路进一步放大,从包括有《大学
》、《中庸》、《乐记》诸篇在内的《礼记》全书中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与
虞、夏、商、周的礼乐文化传统亦“述”亦“作”的基本关系出发,既充分重视“三王之
法”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又细心体察孔子之道在语境和情怀上的曲折,把《大学》置
于传统与现实、现
陈明
颜元《习斋馀录·言行录》称:“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
。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或许
受明魏校《大学指归》启发,钱穆先生的《大学格物新解》引入同属《礼记》之《乐记》
及其所蕴含的思维、意义相与发明,并将格物之“物”亦纳入致思范畴以求究格物致知的
底蕴,大大拓展了学人的索解思路。身为文字学家的裘锡圭先生即意识到,“要解决这个
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训诂学的一般方法”,而必须“以先秦时代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
,对古人关于知与物的关系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考察。”
遗憾的是,钱、裘二文对格物的具体诂解,也跟习斋所谓“汉儒以来”及习斋本人一样,
带入正经时给人的感觉仍是“似皆未稳”。本文试图把思路进一步放大,从包括有《大学
》、《中庸》、《乐记》诸篇在内的《礼记》全书中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与
虞、夏、商、周的礼乐文化传统亦“述”亦“作”的基本关系出发,既充分重视“三王之
法”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又细心体察孔子之道在语境和情怀上的曲折,把《大学》置
于传统与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