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乱用退热药》- 潘德孚(ZZ)
avatar
《不乱用退热药》- 潘德孚(ZZ)# ChineseMed - 中医
f*e
1
《不乱用退热药》- 潘德孚
——摘自潘德孚著《人体里有个自愈医院》
做一个临床医师到现在,我觉得发热是我临床上碰到最多的症状。所以,认真对待
发热的治疗十分重要。我提议大家碰到发热要冷静,不要急于退热。因为,大多数发热
是人体机能的自制防卫。退热等于开门揖盗,对身体不利。
1.发热的机理:
发热是机体对付微生物的感染一种最好的方法。大多数发热病人的发热,是机体对
抗感染的防御。因此不必急于谋求退热。人体高度进化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了自我保护
,将自己的皮肤散热孔关闭,体温不能外泄而引起的发热,就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
存;人体也会因发热而增加代谢率,把毒物排出体外。
医师临床看病,发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许多病人急于求治的原因。人体是一个高
度严密的、信息化的机体。生了病的身体,也就马上会自动组织抵抗疾病,导致疾病的
消除。所以,做医师最为重要的是如何维护病人身体中的这种抵抗和消除疾病的能力,
而不是乱用药来摧毁人体的这种能力。过去,我们许多公费医疗单位的医师,在职工患
感冒发热时,都不大主张用药,而劝说他们多喝开水(编者注:要视身体是否确需要水
而非视为定律。),增加排尿量,加速排出毒素。有的时候,发热不去医治,顺其自然
,比勉强退热要好得多。只有少数病人的发热,不属于机体抗病现象这一类型,而是一
种消耗性发热。碰到这种发热就不能任其自然了。(此种发烧相当于热水瓶的盖子打开
,热气即能量外泄了。医学术语为“相火失位”。应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将瓶盖塞紧。
)所幸的是这类发热极少(现今这种情况太多太多了。本书“求证篇”所涉及的病例不
少是此种情形。),也很难治疗(依据六经辨证,经传统经方家治疗,并不难。),本
文就不涉及。
一般人都以发热的高低来确定病情的轻重,认为体温高就是病重,体温低的病轻。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他们对发热的机理不理解。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
高热的病人易治,退烧快;大多数低热的病人难治,退烧慢,而且容易出变症(低烧的
病人并非难治,而是顺应人体之本意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对医者用药的精准度要求更
高,对患者七分养更为苛求而已。而且,真正的中医接手低烧的患者,不要关注甚则忽
略其体温,而应着眼于精态气色食眠二便等体气方面的指征。随着体气的变更,低烧这
一附带的症状会不知不觉中消失。我治疗过低烧的患者据此治则,历经三个月至半年才
得体温恢复应于其体气的温度。)。
发热的病人总是希望很快退热,却不知如果勉强退热的危险后果。因此,做医师的
必须事先把以上所说的道理告诉病人。医患双方需要协同,治疗才会有理想的效果。生
病发热马上就想退热,极其愚蠢。有的医师就利用迅速退热来博取病家的赞赏,这种医
师不是好医师。医师的职责是维护病人的身体健康。如果仅为博取病家称赞,就不计后
果乱用退热药,就是背离临床医师的医德原则。
患病恢复健康的第一要义是:发热的病人,应该相信自己的身体,完全能够对付发
热;切切注意,必须极其慎重地使用退热药。只要看非典病人的痊愈,就可以知道,人
类的现代医学虽然还不知道该如何杀死非典病毒,为什么许多人都痊愈了?这就是人体
自身的作用。它远远胜过一切医疗方法。所以,医师的责任在于发扬人体自身的自卫能
力。病人最危险的敌人是自己的无知。
2.研究证明:
当蜥蜴被感染时,会选择一个温暖的地方使体温升高一些,大约2℃左右。如果找
不到一个能使体温升高2℃的温暖的地方,则蜥蜴多半会死去。
仔兔不能自己发热,因此一旦患病,它也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去升高它的体温;成
年兔能发热,一旦被退热药阻断,也多半会死去。
把因感染体温上升2℃的大鼠放进一个很热的小室,它会启动降温机制保持那高于
正常的2℃;放进凉爽的小室,它便启动保温机制来维持2℃的发热。这个实验说明,是
它的控温中枢调高了2℃。
使上千名梅毒患者感染疟疾。使梅毒的自然缓解率从百分之一,上升百分之三十。
水痘患儿用扑热息痛之后比用安慰剂的,平均要迟一天才能恢复。另一个研究,56
名志愿者为试验退热剂而吸乍感冒病毒,一部分人用阿斯匹林或扑热息痛,另一部分人
用安慰剂。安慰剂组的抗体水平显著地更高些,也较少鼻塞,播散传染性病毒的日程也
要短些。有的研究认为,对某些病人的退热治疗,会导致败血症。这是因为阻止发热干
扰了机体对感染做出反应的正常机理。
3.高热才需要退热
当然,如果人体维持40℃体温没有什么不好的话,那么就一直保持40℃(103)以
免感染好了,何必等到感染之后再发热呢?然而40℃的体温有着不菲的代价,能量消耗
增加百分之二十,还有男性的暂时不育。更高的发热,有可能引起谵忘,或许还有惊厥
甚至永久性的组织,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现在有许多孩子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经常感冒,一睡着就满头大汗,都是过早服
退热药或注射退热针的结果。我告诫大家:孩子(包括自己、亲人)体温没到38.50C,
最好不要退热。体温太高,对健康有影响(是否有影响人体自会发出各种信息,影响越
大信息越多越显明。如面色苍白或潮红,神情萎靡不振,睡不着觉,虚汗淋漓,烦躁,
神色转差等。),当然应该退热(应用正确的顺应人体本意的方法,将热量引之为我所
用而非退热浪费了。此好比次品废品回收再利用。而退热相当于将次品、废品甚则半成
品全部当成垃圾清理了,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浪费显而易见。)。但是,这也是因人而异
的。病人在390C以上的,精神状态好,再升高也不要紧。病人自我感觉不好,头痛如裂
,恶心呕吐,这说明发热影响了神经系统,就要早一点使用退热药物。既不能乱用退热
药物,也不能在持续的高温之前不退热,我的这些话,包括任何其他的话,都不是金科
玉律,个别特殊的人物都要例外。(您的感觉、您的身体就是最好的医师。他会告诉您
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什么时候他能自行处理,甚则游刃有余。什么样的帮助是正确的、
他所需要的,什么样的帮助是错误的,甚则帮倒忙。作为成年人您应遵从您的感觉,仔
细体会身心的变化,作为家长您就多用心听视孩子的变化以决定是任其自调或及时予帮
助。)
临床绝大多数病人的发热,都是属于自卫防御性的发热。(此种发热为正面抵抗,
大多有完胜把握,不需要帮助的发热。多见于婴幼儿。即使需要帮助仅是一时,予一煎
或一二剂中药就可使人体转为正气占上风。)人这个生物体,在大自然中逐步进化、形
成,依大自然而生活、生存,必然要让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完全适应。既然大自然充满
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作为一个高级生物体,与这些微生物当然是非常融洽地在大自然中
“和平共处”。这就是《内经》人天合一的理论。有时候,由于某种原因,人体内部机
能失衡,微生物乘机发难,人就生了病。不过,微生物致病只是人体生病的原因之一。
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人具有高级神经系统,是一个感情活动充沛的“场所”。这些复杂的
高级神经活动与人的感情活动太过或不及而致病。中医把这两种致病的原因称为外因和
内因。现代西医重外因而忽略内因,所以尽管现代科学的微观研究已经到分子水平,但
因缺乏宏观的、整体的描述,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