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3)
avatar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3)# ChineseMed - 中医
d*x
1
看到有回帖的同学说为什么没有现代文译文,我大部分只是摘抄我正在读
的这本《内经》的内容,那本书里也没有白话文翻译。但是相信这里大家
都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就当是每日的古文消遣,读一段《内经》在我看来
也是件乐事。至于译文,相信依靠词语释义大家都可以明白大意的。
【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1]。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2]。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3]。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4]。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长生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5]。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
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6]。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7],不亦晚乎!
【词语释义】
[1]肝气内变:《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故逆春气,则少阳之令不能生发,肝气被郁而内变诸病。变,变动之意。
[2]心气内洞:《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故逆夏气,则太阳之令不长,心气内虚而为诸病。洞,空虚之意。
[3]肺气焦满:《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故逆秋气,则太阴之令不收,清肃之令不行,而肺热叶焦,发为胸闷胀满
之疾。焦满,上焦胀满之意。
[4]肾气独沉:【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1]。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2]。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3]。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4]。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长生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5]。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
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6]。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7],不亦晚乎!
【词语释义】
[1]肝气内变:《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故逆春气,则少阳之令不能生发,肝气被郁而内变诸病。变,变动之意。
[2]心气内洞:《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故逆夏气,则太阳之令不长,心气内虚而为诸病。洞,空虚之意。
[3]肺气焦满:《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故逆秋气,则太阴之令不收,清肃之令不行,而肺热叶焦,发为胸闷胀满
之疾。焦满,上焦胀满之意。
[4]肾气独沉:《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故逆冬气,则少阴之令不藏,而为肾气衰沉虚惫之疾。独沉,是指独有肾气
之消沉,而不能上济于心火的意思。
[5]愚者佩之:佩,古与“背”同声,通用。指不懂摄生修养之人,则背词养生
之道的意思。
[6]内格:王冰:“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意思是说体内的机能活动
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
[7]锥:兵器。《太素》作“兵”字。
(《太素》是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简称。)
【大意】
本段叙述了违背四时阴阳之气的正常规律,则会导致人体内脏发生相应的各种疾病。
从而相应地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养生原则,进一步强调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阴阳的正常次序,这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也是
万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人体必需与四时相应,才能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发生。
最后的“上工治未病”中一段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来比喻,进一步强调有备无患,
事先预防的积极思想。(所谓未雨绸缪啊!),体现了古代人重视养生,防病延年
的实际意义,这也是中医预防思想的精髓所在。
【读后感提要】
1.养生方法:调摄内因,重视精神和意志力量。《灵枢·本藏》曰:“志意者,所以
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精神情绪和器官组织的活动,在一定程
度上都是受自身意志支配的(所谓现代医学中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吧)。有关物质
和能量不多说了,之前一直围绕这个讨论过了。
2.“春秋养阳,秋冬养阴”,按阴阳观点,阴阳是矛盾的统一体,四时交替,昼夜更替
本身就是阴阳互相消长的循环,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所以医生要搞清楚病人气血
阴阳的偏胜偏衰,以此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中医有云“千人千方”,这也是中医
个性化治疗的体现之一。
更深一步,可以引出“冬病夏治/养”的观点。
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在三伏天用背俞贴敷疗法往往很有效,配合内服赔补
脾肾的药剂(所谓培土生金,脾土生肺金),疗效更好。推而广之,阳虚类
的疾患均可采取此“冬病夏养”的思路。而阳旺阴虚之体,则需要以水制火,
此时用温热之品则为火上浇油。
所谓“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离阴绝,精神乃绝。”
阳或阴无论哪一方都不能独立存在,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离,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
3.“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在此有3种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传,三
是早期治疗。《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必先三部九候之气,
尽凋不败而灸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起以败。”
这么来看,中医是真正的“无为而治。”这就放佛是天平盛事的黄帝,他看似政绩
平平,无所作为,因为所有潜在的问题都被这位高明的皇帝预先暗中“扼杀于摇篮
中”了,所以百姓不觉得皇帝有所作为。
4.关于四时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关系。其实很有趣。因为这是最朴素的
从自然界中提炼出的概念。有水则生木(水涵木),木生火(树木点燃即生火),
火生土(火烧之后的灰烬即为土),土生金(我们从地里挖出来各种矿石嘛),
金生水(关于这个有几种说法,试图解释古人的想法,欢迎大家讨论:
a.金属等铁器常有水凝结;
b.金属被加热至高温成液态水状;
c.土生金,而古人认为地下水由金属而来。)
五行的概念由此引申,可以到方方面面,比如五脏,五色,五音,五情,五味……
所以更抽象的说:五行不过一组概念,你用X,Y,Z或是αβγδ也未尝不可。
而五行中5个元素在中医学中则给出了其不同的性质。用来解释和预测不同的现象。
之后有关五行的概念还会详细讨论。
下一篇要进入《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谢谢大家的支持。
avatar
W*r
3
太好了。正打算开始读内经呢。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刚在素问下面建了个目录,如果能把精华区的链加在你的下篇最下面,可以方便大家阅
: 读你写的前几篇。
:
: 《内经》【原文】【读后感】by dyx
: http://www.mitbbs.com/bbsdoc3/scitech.faq/ChineseMed/Theories2/
: 多谢!这个进度也是超赞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