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3)# ChineseMed - 中医
L*D
1 楼
☆─────────────────────────────────────☆
dyx (...><... sep="">【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1],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一,故能寿敝天地[2],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合于
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3],此尽益其
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4],适嗜欲
[5]于世俗之闻,无恚嗔[6]之心,行不欲离其世[7],被服章[8],举不欲观其俗
[9],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
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10],辩列星辰[11],逆从
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又极时。
【简介】
1.真人:《淮南子》曰:“真人者,性合于道,能登假于道,精神及于至真,是谓真人
。”这是《内经》中提到的上古时养生修养境界最高的一种人,能够掌握天地阴阳变化
的规律,保全其精神和真气。
2.至人:《庄子》:“不离于真,谓之至人。”杨上善:“积精全神,能至于德,故称
至人。”即其修养于真人相近,亦能保精全真,长有天命。
3.圣人:高士宗:“圣人者,先知先觉之人也。”其修养之道又较真人至人为次。
4.贤人:张景岳:“次圣人者谓之贤人。贤,善也,才德之心。”
【词语释义】
[1]提挈天地:《淮南子》:“提挈天地,而委万物。”高诱注:“一手曰提;挈,举
也。”提指地而挈指天,即提地挈天,言其能支配天地变化规律之意。
[2]寿敝天地:王冰:“体同于道,寿与道同,故能无有终时,而寿尽天地也。”
敝,尽也。
[3]视听八达之外:视听敏锐,能远及八方之外的意思。
[4]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王冰:“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正理者,欲其养
正,避彼虚邪。”八风,四正四隅八方之风,详见《灵枢·九官八风》。
[5]适,适应。张景岳:“适,安便也……欲虽同俗,自得其宜,随遇即安。”
言其嗜欲可随世俗而安。
[6]恚嗔:恚,音会,怒也。嗔,《说文》:“盛气也。”《广韵》:“本做怒也。”
[7]行不欲离其世:其行为不离于世俗。
[8]被服章:此三字,《新校正》云:“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理由为“行不欲离
其世,举不欲观于俗”是相对为文,与下文“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同一
句法,今从林亿校此句为衍文,当删去。
[9]举不欲观于俗:“举”指举动。“观俗”者,张景岳,“效尤之谓”。高士宗:“
其举动也不欲观于习俗”。言其举动不必随俗而变。
[10]象似日月:象似同义。高士宗:“象似者,效像拟似。”亦仿效效法之意。
象似日月,指顺应日月之昼夜盈亏变化。
[11]辩列星辰:辩,同辨。列,分也。高士宗:“分辨条列也。”即观察辨析星辰之变
化,以了解阴阳四时六气盛衰的变化。
【大意】
本段分别论述了真人,直人,圣人,贤人之不同养生情况,以供后人借鉴。
可以说这里其实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所谓“仁者寿”。
中医强调考察形与神的关系,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身体体质与品德修养的关系,
这确实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单单是物质的人体,连同人的品性习性精神状态
一并都作为考量的范围,可见其考虑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其整体观我个人认为很
值得更多思考。
【读后感提要】
1.《内经》与其说告诉我们如何治病,不如说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长寿。
毕竟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了。而基于这种观点,就是要养生,要预防的思想。
如何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是中医的总方针之一。
所谓“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按这个观点,现代医学是不是可以称为是
“下工”?一般都是病入膏肓,症状已经明显得不得了的时候才能用仪器检查出来。
中医靠“望闻问切”来诊断,这其中也有很多详细理论,后面讨论。
2.从《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大体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保持健康的方法:
(1)顺应四时,阴阳,气候变化,防止外邪侵袭。所谓趋利避害。
(2)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例如,不熬夜,不过分劳作,不暴饮暴食,不纵欲,等等。
(3)思想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平常心,乐观开心的生活。
(4)修炼自己的品格,锻炼身体和意志力。
下一次要进入《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谢谢大家的支持。
☆─────────────────────────────────────☆
LDD (Linny) 于 (Sat Sep 17 11:18:37 2011, 美东) 提到:
多谢!读后感写的也很好。盼下篇。
☆─────────────────────────────────────☆
fivestone (fivestone) 于 (Sat Sep 17 14:21:22 2011, 美东) 提到:
不错,静下心来读经才是正道。
dyx (...><... sep="">【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1],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一,故能寿敝天地[2],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合于
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3],此尽益其
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4],适嗜欲
[5]于世俗之闻,无恚嗔[6]之心,行不欲离其世[7],被服章[8],举不欲观其俗
[9],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
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10],辩列星辰[11],逆从
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又极时。
【简介】
1.真人:《淮南子》曰:“真人者,性合于道,能登假于道,精神及于至真,是谓真人
。”这是《内经》中提到的上古时养生修养境界最高的一种人,能够掌握天地阴阳变化
的规律,保全其精神和真气。
2.至人:《庄子》:“不离于真,谓之至人。”杨上善:“积精全神,能至于德,故称
至人。”即其修养于真人相近,亦能保精全真,长有天命。
3.圣人:高士宗:“圣人者,先知先觉之人也。”其修养之道又较真人至人为次。
4.贤人:张景岳:“次圣人者谓之贤人。贤,善也,才德之心。”
【词语释义】
[1]提挈天地:《淮南子》:“提挈天地,而委万物。”高诱注:“一手曰提;挈,举
也。”提指地而挈指天,即提地挈天,言其能支配天地变化规律之意。
[2]寿敝天地:王冰:“体同于道,寿与道同,故能无有终时,而寿尽天地也。”
敝,尽也。
[3]视听八达之外:视听敏锐,能远及八方之外的意思。
[4]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王冰:“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正理者,欲其养
正,避彼虚邪。”八风,四正四隅八方之风,详见《灵枢·九官八风》。
[5]适,适应。张景岳:“适,安便也……欲虽同俗,自得其宜,随遇即安。”
言其嗜欲可随世俗而安。
[6]恚嗔:恚,音会,怒也。嗔,《说文》:“盛气也。”《广韵》:“本做怒也。”
[7]行不欲离其世:其行为不离于世俗。
[8]被服章:此三字,《新校正》云:“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理由为“行不欲离
其世,举不欲观于俗”是相对为文,与下文“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同一
句法,今从林亿校此句为衍文,当删去。
[9]举不欲观于俗:“举”指举动。“观俗”者,张景岳,“效尤之谓”。高士宗:“
其举动也不欲观于习俗”。言其举动不必随俗而变。
[10]象似日月:象似同义。高士宗:“象似者,效像拟似。”亦仿效效法之意。
象似日月,指顺应日月之昼夜盈亏变化。
[11]辩列星辰:辩,同辨。列,分也。高士宗:“分辨条列也。”即观察辨析星辰之变
化,以了解阴阳四时六气盛衰的变化。
【大意】
本段分别论述了真人,直人,圣人,贤人之不同养生情况,以供后人借鉴。
可以说这里其实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所谓“仁者寿”。
中医强调考察形与神的关系,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身体体质与品德修养的关系,
这确实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单单是物质的人体,连同人的品性习性精神状态
一并都作为考量的范围,可见其考虑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其整体观我个人认为很
值得更多思考。
【读后感提要】
1.《内经》与其说告诉我们如何治病,不如说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长寿。
毕竟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了。而基于这种观点,就是要养生,要预防的思想。
如何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是中医的总方针之一。
所谓“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按这个观点,现代医学是不是可以称为是
“下工”?一般都是病入膏肓,症状已经明显得不得了的时候才能用仪器检查出来。
中医靠“望闻问切”来诊断,这其中也有很多详细理论,后面讨论。
2.从《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大体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保持健康的方法:
(1)顺应四时,阴阳,气候变化,防止外邪侵袭。所谓趋利避害。
(2)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例如,不熬夜,不过分劳作,不暴饮暴食,不纵欲,等等。
(3)思想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平常心,乐观开心的生活。
(4)修炼自己的品格,锻炼身体和意志力。
下一次要进入《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谢谢大家的支持。
☆─────────────────────────────────────☆
LDD (Linny) 于 (Sat Sep 17 11:18:37 2011, 美东) 提到:
多谢!读后感写的也很好。盼下篇。
☆─────────────────────────────────────☆
fivestone (fivestone) 于 (Sat Sep 17 14:21:22 2011, 美东) 提到:
不错,静下心来读经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