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 如何区分温水与温开水?# ChineseMed - 中医
n*p
1 楼
别处看来的. 还挺有意思. 不过我这两年又开始喝温开水, 感觉是比瓶装水喝的舒服.
ZZ : 如何区分温水与温开水?
两杯纯净水,第 一杯从0度加热到50度,第二杯从0度加热到100度,即烧开,然后在自
然降温到50度。
请问:如何区分开这两杯水?
------------------------------------------------------------
第一杯阴盛,第二杯阳盛。
--------------------------------------------------------
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两杯水的阴阳状态肯定不一样。找一个脾阳虚的人,喝下去 区别就出来了。
第一杯水会出现不舒服,腹痛会腹泻,喝第二杯水不会有问题。
以前,我认为把水烧开喝,是为了高温杀菌消毒。现在看来不是这个问题,原因有二:
1 喝洁净的纯净水会有同样的问题
2.烧水时,刚开就关火,处于高温时间很短,不可能彻底杀菌。
所以,关键是阴阳状态不一样了。前者没有经过气化,后者经过了气化的状态(100度
是水气化的临界点)。而如果开水放凉到一定时间,这种状态就会消失,即长时间放置
后,两杯水的功能会归为统一。
还有,为什么说水沸腾了叫“水开了”,之后的水变为“开水”,这个“开”到底是什
么意思?
能否通过设备测试出来两者的差异。比如水里面的含氧量等原因。能否通过别的方式,
达到这种烧开后的效果。
希望有实验条件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
关于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想来古人肯定不是为了杀菌,或是 从阴阳角度来
考虑的。
个人觉得,把水从0烧到50(1),再从50烧到100(2),再从100凉到50(3),再从50
凉到0(4),分别对应《内经》所言之春夏秋冬。
(1)对应春,发陈之水,温,阴多阳少,风动虫生。
(2)对应夏,蕃秀之水,热,阳盛极。
(3)对应秋,容平之水,凉,阳降阴起。
(4)对应冬,闭藏之水,寒,阳热已经尽藏。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饮入于胃,还要
靠脾阳蒸腾散精。若水本阳盛,则入于胃后,消耗体内阳气少而事半功倍。故不取冬水
,夏水又太烫,亦不取。秋水阳热盛极而敛,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应秋,故秋水
合适,当然秋水不限于50度。至若春水,阳虽起,然阴气凝重,必然耗散过多人体阳气
,素禀阳虚之人,饮后胃多不适,而且春天风动虫生,故不宜饮用 。
古人所作所为,想来必是本于自然之道。
ZZ : 如何区分温水与温开水?
两杯纯净水,第 一杯从0度加热到50度,第二杯从0度加热到100度,即烧开,然后在自
然降温到50度。
请问:如何区分开这两杯水?
------------------------------------------------------------
第一杯阴盛,第二杯阳盛。
--------------------------------------------------------
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两杯水的阴阳状态肯定不一样。找一个脾阳虚的人,喝下去 区别就出来了。
第一杯水会出现不舒服,腹痛会腹泻,喝第二杯水不会有问题。
以前,我认为把水烧开喝,是为了高温杀菌消毒。现在看来不是这个问题,原因有二:
1 喝洁净的纯净水会有同样的问题
2.烧水时,刚开就关火,处于高温时间很短,不可能彻底杀菌。
所以,关键是阴阳状态不一样了。前者没有经过气化,后者经过了气化的状态(100度
是水气化的临界点)。而如果开水放凉到一定时间,这种状态就会消失,即长时间放置
后,两杯水的功能会归为统一。
还有,为什么说水沸腾了叫“水开了”,之后的水变为“开水”,这个“开”到底是什
么意思?
能否通过设备测试出来两者的差异。比如水里面的含氧量等原因。能否通过别的方式,
达到这种烧开后的效果。
希望有实验条件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
关于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想来古人肯定不是为了杀菌,或是 从阴阳角度来
考虑的。
个人觉得,把水从0烧到50(1),再从50烧到100(2),再从100凉到50(3),再从50
凉到0(4),分别对应《内经》所言之春夏秋冬。
(1)对应春,发陈之水,温,阴多阳少,风动虫生。
(2)对应夏,蕃秀之水,热,阳盛极。
(3)对应秋,容平之水,凉,阳降阴起。
(4)对应冬,闭藏之水,寒,阳热已经尽藏。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饮入于胃,还要
靠脾阳蒸腾散精。若水本阳盛,则入于胃后,消耗体内阳气少而事半功倍。故不取冬水
,夏水又太烫,亦不取。秋水阳热盛极而敛,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应秋,故秋水
合适,当然秋水不限于50度。至若春水,阳虽起,然阴气凝重,必然耗散过多人体阳气
,素禀阳虚之人,饮后胃多不适,而且春天风动虫生,故不宜饮用 。
古人所作所为,想来必是本于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