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陆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上)
avatar
大陆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上)# ChineseMed - 中医
l*z
1
刘 渡 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
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
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
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
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
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
.草河车6克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 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
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俞 慎 初
俞慎初教授(图中者),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
教授,主任医师。
俞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主编《现代医药》月刊。任上海《复兴中医》杂志编辑,【复
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教师。
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中国药学史学会】委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专题研究咨询专家,【福建省医史学会】主委、名誉主委,【陈修园
学说研究会】主委、名誉主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
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委会委员
,【福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1989-1992年又先后被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学院】编入《世界名人录》《澳大利亚及远
东名人录》,被聘为国际传记协会顾问。
俞慎初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60载,学宗古代医学经典《内》《难
》及仲景学说,其临证重视医理,深究病机,辨证精详,制方药多崇古人之法,灵活运
用前贤名方,且有变化创新。擅治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治肝胆疾病。临床喜用虫类药物
,善于从肝论治内妇科疾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风偏瘫、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证
,每有独到之处。
〔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 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
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
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
,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
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
、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祝 谌 予
祝谌予(图左者),1914年生,男,北京市人。中医内科教授。1933年毕业于【北
京市汇文中学】,随即师事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习医,深得其传。曾任【北京协合医院
】中医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政
协】副主委、【农工民主党】第十届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主任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
】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降糖方〕
〔组成〕 1.生黄耆30克 2.生地30克 3.苍朮15克 4.元参30克 5.葛根15克 6.丹参30克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
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罗 元 凯
罗元凯教授,汉族,1914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市之西樵山。
1977年被评为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广
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华全国中医
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工作50余年,长于内、儿、妇科,尤精于妇科。
对许多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曾先后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
等地作学术交流。已被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第十一版《世界名人录》
中。
〔理血通经汤〕
〔组成〕1.吴茱萸60克 2.赤芍60克 3.三棱30克 4.莪朮30克 5.红花30克 6.苏木30克
7.桃仁30克 8.续断60克 9.益母草30克 10.党参45克 11.香附45克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
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二次。
〔典型病例〕
姚某,32岁,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术后即发闭经8个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坠感和
小腹胀痛,伴有黄色黏稠带下、大便秘结、舌质淡暗,脉象沉涩有力。观此病,因患者
多次伤胎损及胞脉及肾经,又加之清宫手术因打胎伤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症见腰
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黏稠,为血海欲泻不得,脉络不畅之症。治当活血通路、理气
调经。宗本方之要,改散剂为汤剂。
处方:吴茱萸6克、赤芍12克、三棱6克、莪朮6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益母草15克
。 泽兰10克、水蛭3克、苏木10克、酒军5克。
〔备注〕酒军,即酒制大黄
裘笑梅
裘笑梅主任医师,汉族,1921年1月5日生于[ 浙江杭州] ,少年就读于[ 杭州弘道
女子中学] ,高中毕业时因体弱多病,深感痛苦乃萌学医之念,辍学就医,从师于杭州
著名中医清华门下,随师5年,1956年调入[ 浙江省中医院] 的前身([ 杭州医院] )
妇科,从事临床、教育、科研工作。曾任[ 省人大] 3~6届代表,[ 市政协] 3~5届委员
、[ 中国农工民主党] 省委常委,现任[ 中医学会浙江分会] 顾问,[ 杭州胡庆余堂制
药厂] 、[ 天目山制药厂] 、[ 保灵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 杭州不孕不育医院] 顾问
,1989年被编入[ 华夏出版社] 的《全国妇女名人词典》。
裘老积数十年之经验,著书《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萃》
,曾整理编写《叶熙春医案》妇科部分,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先进二等奖。
【理气逐瘀消脂汤】
〔组成〕炒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3克、橘红6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9克
、元参9克     浙贝9克、炒川断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生山楂、牡蛎(先
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朮6克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典型案例〕陶某,女,31岁,职工。1983年8月18日初诊。结婚五年未育,形体肥胖
,月经不调已有二年,周期缩短,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
拒按;(妇检:子宫增大曰二月孕,宫腔9.4厘米、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
位,右侧附件触及2.3× 2.4厘米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
、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瘀
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去瘀、理气消脂积。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方用:炒当归、
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炒枳壳、橘红、姜夏、生山楂、莪朮各6克
,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五剂。
李孔定
李孔定主任医师,汉族,1926年5月1日生于[ 四川省蓬溪县仙鹤乡] 。尤对吴鞠通
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领悟较深。1951年悬壶桑梓,名震一隅。1955年考入[ 重庆中医
] 进修学校专修班深造,聆名师任应秋、胡光慈等之教,进益良多。先后任[ 四川省中
医管理局] 科技评委,[ 四川省中医学会] 常务理事,《四川中医》副主编,《实用中
医药杂志》编委,[ 绵阳市中医学会] 会长,[ 绵阳市] 第一、二届人大常委等职。现
任[ 四川省] 政协委员,[ 绵阳市] 政协副主席,[ 农工民主党] 绵阳市主委,[ 成都
中医学院] 兼职教授,[ 绵阳中医学校] 副校长等职。
李氏主编有《温病三字经》《常用中草药单验方汇编》《绵阳市现代名医录》等书
,参编《中医精华浅说》《中医奇证新编》《长江医话》《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
明理论)阐释》等书和中专教材《古典医着》《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
方剂学》等书的审定。曾获[ 四川省] 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成果
奖2项,曾多次评为省、市和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消斑汤】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
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
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1).若斑历已溃加黄耆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克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
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
,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
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
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
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
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诊断:颈淋巴结核)。治疗:内
服消斑汤加黄耆30克、玄参10克。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
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
,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朱良春
朱良春主任医师,客座教授,汉族,1917年7月3日生于[ 江苏省丹徒县]。1938年
毕业于[ 上海中国医学院] ,同年取得医师执照悬壶于南通,由于善用重剂,屡起沉
,声誉雀起,近悦远来。 朱良春主任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育英才。他
擅治内科杂病,尤其对痹证、肝病、脾胃病、肾病研究深邃,诊治自成体系,经验丰富
,疗效卓著,并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独具匠心,有「虫类药学家」之称。  著
述、讲学、科研颇多创见,主要着作有《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现代中医临
床新选》(日文版)《朱良春用药经验》等10余部,曾先后2次应[ 日本] 东洋医学国
际研究财团等三个医学团体之邀,前往东京、札幌、西尾等地讲学,载誉而归。曾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科技进步奖。
1987年[ 中央卫生部] 授予他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 国务院] 批准
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1991年获[ 国务院] 颁给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
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
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
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
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
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
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
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
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
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
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
善后。
方药中
方药中,生于1921年,[ 四川省重庆] 人。现为[ 中国中医研究院] 研究员,国家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学科评议组委员,[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常务理事。方氏1940年从
师于著名中医陈逊齐先生,1952年在[ 北京医学院] 医疗系学习5年。方氏长期从事中
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和中医高级人材培养工作。
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辨证论
治研究七讲》《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
论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兼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等。于1989年被列入英国
国际名人录中。
【升麻甘草汤】
〔组成〕升麻30克、甘草6克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
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酉
每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
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 一直持续在500单位以上始终
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
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
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克。服药两周后,症
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酉每、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
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
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
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 曾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
恢复正常。
董廷瑶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主任医师,汉族,1903年生于浙江鄞县儿科世家。抗战避
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国内外。曾任[静安区中心医院] 中医
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 顾问、[市中医儿科学会]
顾问、[上海市高级科技职称评委会] 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 名誉委
员,现任[上海市文献馆] 名誉馆长。1991年获[国务院] 颁发「特殊津贴」。先生寝馈
岐黄,孜孜不倦,行医70载,诊治病儿达百万人次。出版儿科专著《幼科刍言》及《幼
科撷要》,并获[市中医研究院] 的著作二等奖。「董廷瑶独特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的
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科研课题已于1992年通过专家鉴定,该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
导,具有实用性及良好社会效益。
【温脐散】
〔组成〕 肉桂1.5克 公丁香1.5克 广木香1.5克 麝香0.15克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
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
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陶某,男,11个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
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 ,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
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
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
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但泄利尚多、小
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
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淡附片4.5克、广木香3克、茯苓9克、车前子9克(包),
二剂。三诊时泄利已 ,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石榴皮6克、淡
附片4.5克、炒扁豆9克,三剂。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 续以温扶而安。
锺一棠
锺一棠主任医师,汉族,1915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其曾祖、祖父
、父亲及兄长为五代世医,名噪莆城诸县,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又攻读[上海中国医
学院] ,于1933年夏毕业,从其兄一桂见习2年,尔后自行悬壶。于1977年9月创办[宁
波市中医医院] 任院长。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第一届理事,[浙江省中医学会] 分
会副会长。现任[宁波市中医院] 内科主任医师、业务技术顾问、[宁波市中医学会] 理
事、[宁波市政协] 常委、[宁波市科协] 顾问、[宁波市农工民主党] 名誉副主席。锺
氏涉足杏林近60年,平素治学严谨,理论基础典定,临床经验丰富,他的学术观点是:
「应吸收历代名医之精华而反对一家言;对于现代医学亦应取其长而补我之短,可以洋
为中用,而不可西化」。着有《无我斋内科疾病证治》《诊余随笔》《内科厥、热、痛
、血四大急诊》《中药学补充教材》等。
【沙参银菊汤】
〔组成〕南北沙参各15克 银花20克 菊花10克 薄荷6克(后下)杏仁10克 清甘草2克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
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
汁加冷水约400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
后茶饮服。
〔加减〕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2.肺热偏盛、体温
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3.咳
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
克;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典型病例〕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
青、链霉素或氨 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
,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
,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诊断: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
,清肺止咳。处方:北沙参10克、银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克、黄芩8克、前胡8克
、生甘草2克。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
热即退至37.8℃, 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
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克、麦冬8
克,3剂以巩固。
李介鸣
李介鸣,1916年生,男,字伯鹏。主任医师。祖籍[湖南省?新宁县] ,出生于[江
西省?南昌市]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 名誉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中医内科学会] 顾问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会] 名誉理事。先生行医57载,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上主张中西医结合,总结出「升降结合,燥润合用,气血并
调」的治疗原则。晚年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气血」应列为心脏血
管疾病总纲之独到观点,治疗尤擅调达气血。先后发表了「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与临床
简介」「关于胸痹的治疗」「心肌炎的辨证论治」等几十篇学术论文。
1992年7月23日,李介鸣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5岁。
【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 人参15克 黄耆20克 北细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黄6克麦冬12克 丹参18
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 甘草10克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
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
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
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
元固脱。
〔典型病例〕粟某,男,57岁,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
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
动过缓及不齐,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
窦综合征。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
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
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0克,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
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
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周仲瑛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如东县] 人,现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主
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教委确定的中医内科急症重点学科带头人,1990年荣获全国高
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曾多次被国外选入《世界名人录》,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内
科学专家。临床44年,对中医内科和疑难急症造诣殊深。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
课题14项,获省级以上奖4项,其中「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曾获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滋胃饮】
〔组成〕 乌梅肉6克 炒白芍10克 北沙参10克 大麦冬10克 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
克 生麦芽10克 炙鸡内金5克 炙甘草3克 玫瑰花3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
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
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
,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
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
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典型病例〕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
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
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
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克,白芍10
克,乌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
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刘 弼 臣
刘弼臣教授,【江苏省】仪征市人,汉族,1925年6月6日生。刘弼臣教授从14岁起
拜其姑父、当地著名儿科医师孙瑾臣先生为师。成为太平天国名医朱冠臣的第4代传人。
现任【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中医儿科】临床教研室主任。1979年被确认为中
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年来共培养出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7名。还兼任【北京中
医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扬州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并兼任多家省和国家级医
学杂志的编委和顾问。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五草汤〕
〔组成〕:(1)倒叩草30克(2)鱼腥草15克(3)半枝莲15克(4)益母草15克(5)车前草15克(
6)白茅根30克
(7)灯蕊草1克。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
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
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
),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
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
倒叩草30克、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30克、灯蕊
草1克、连翘15克、泽泻10克、胆草3克。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
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
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朮
、黄柏各5克、银花10克、连翘6克、旱莲草10克、白藓皮10克、蝉衣3克、炒栀子5克、
炒黄芩5克、泽泻6克、猪苓6克、云苓6克、姜皮3克、防风3克、生草3克。此方加减又
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谢 昌 仁
谢昌仁主任医师,男,汉族,1919年8月生,【南京市】人。谢老系中医世家,幼
承其父浩如之学。曾任【江苏中医学会】理事、【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南
京市人大】八、九两届代表、【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名老中
医。现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行医逾50载,对内科杂病、时令病,尤其脾胃病治疗颇
有建树,长于运用通腑之法,并擅理妇科;愈者甚众,享誉金陵。其「中风病治疗510
例小结」曾获市科技成果奖;多年来先后在全国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有10余
篇医案录入《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书内。另有5篇论著列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专辑之中。曾先后赴本省各地及广西、新疆等地讲学与交流。
〔消渴方〕
〔组成〕:(1)石膏20克(2)知母10克(3)甘草3克(4)沙参12克(5)麦冬10克(6)石斛12克(
7)地黄12克(8)山药12克(9)茯苓12克(10)泽泻12克(11)花粉15克(12)内金6克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
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 +),血糖150㎎%(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
酉每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
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
清利湿热: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生地12克、丹皮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
、内金6克、花粉15克、茵陈12克、薏仁12克、石见穿15克,12剂。
复诊:药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前方
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三消」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酉每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
少津,苔中根仍黄厚。  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
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引自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31595312.aspx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