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米闹大了, 中国否认出口塑胶造假米 要求印尼提供证据# CivilSociety - 华人政治
p*i
1 楼
多家海外传媒早前报道指有来自中国的「塑胶假米」,流入印尼、印度及新加坡等
地,其中印尼警方据报在市面发现假米,当地传媒将矛头直指中国。内地媒体昨疯传有
关报道,有指中国商务部高官承诺协助印尼追查,令事件闹大。中国商务部昨发声明否
认,国家质检总局据报要求印尼政府交出证据。
印尼、新加坡等传媒本月中旬连接报道,指中国假米广泛入口印尼、印度、越南,
甚至新加坡。印尼传媒指,西爪哇警方上周在当地商店发现疑似合成米,化验发现由薯
仔粉及人造树脂制作,含聚氯乙烯,长期食用会引发腹部疼痛,甚至致癌。
印尼及新加坡传媒本周一引述消息指,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印尼贸易部长高
贝尔,就假米事件进行交谈,中方承诺会协助调查。「美国之音」中文网刊载报道后,
昨获内地多个媒体转载。另社交网站亦流传出疑似制造假米的影片,不过有商人指片段
应只是塑料循环再造。
事件于昨午峰回路转,印尼媒体引述政府指化验未验出塑胶,呼吁民众毋须恐慌;
对于结果与早前不同,当局解释疑是分析方法不同,或化验工具「受污染」。印尼华文
报纸《印华日报》昨刊文,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本周一在
北京与印尼代表会面,否认中国存在假大米,要求印尼拿出证据。
中国商务部昨发表声明,指自零八年起未对印尼出口过大米,与中国企业无关。不
过《印华日报》报道却引述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一月至三月曾出口折合约值一百
四十亿港元大米到印尼。另有华文传媒指假米消息传出疑是有意抹黑。本港进口米商指
,食米入口本港时需经过至少两重关卡,相信本港不会有假米出售。香港海关指会了解
有关报道,需要时作出跟进。
(中央社记者周永捷雅加达27日专电)印尼近日发生含有塑化剂的假大米事件,引
发民众恐慌。印尼媒体报导,假米来自中国大陆,大陆则要求印尼提供假米来源的证据
和化验结果。
印尼西爪哇省勿加西(Bekasi)日前惊传米店出售掺有塑化剂的假米,经当局采样
检验后,证实假米的确含有塑胶化合物。印尼警方扩大调查是否有其他假米流入市面。
根据印尼官方检验机构Sucofindo最新检测结果显示,抽验样本中的确含有塑胶化
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丁基苯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酯(2-
ethylhex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这些就是
外界俗称的塑化剂。
印尼多家媒体纷纷把塑化剂假米来源指向中国大陆,认为印尼米商是中国大陆黑心
食品倾销下的受害者。
「印华日报」报导,印尼和中国大陆代表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中国大陆建议两国
交换假米化验结果。中国大陆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表示,中国
大陆境内没有假大米,希望印尼能够提供假米来自中国大陆的证据。
他指出,假米事件不会影响中国大陆和印尼的关系,中国大陆希望印尼能够提供假
米化验的结果。
印尼政府表示,根据中国大陆进出口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3月,中国大陆一共向印
尼出口价值达18.2万美元的大米。
「中国制造」似乎已等同劣质品,就连作为主食的大米都被指造假!印尼传媒报道
,由中国制造的毒胶米近日经走私流入当地市场,胶米用番薯、马铃薯及合成树脂制成
,米粒久煮不烂,长期食用可以致癌,六名米店职员及老闆已落网。事件不仅成国际话
题,亦引起当地市民恐慌。
印尼传媒报道,耶加达东面的西爪哇省勿加西(Bekasi),一名粥档女摊贩本月13
日在米店,以每公斤8,000印尼盾(约4.6元港币)价钱购买六公斤大米。当她煮粥时发
现,米粒久煮不烂,疑有人在米中掺入胶米。胶米较正常米粒圆润,颜色更白及有弹性
。警方后来在一家米店查获问题米,又带走两袋米化验。检验机构Sucofindo上周四(
21日)公佈,样本含被用作制造水管、电缆及地砖的聚氯乙烯(PVC)。警方拘捕六名
卖胶米的米店老板及职员。
损害消化系统或致命,据悉,毒胶米由番薯、马铃薯及合成树脂制成,有指由中国
走私出口至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等国,并只会在小商店出售。印尼传媒报道,曾有市
民进食胶米后不适,专家警告,长期食用恐严重损害消化系统,甚至能致命。印尼警方
前日表示,检验的样本中并无发现塑胶物料,强调将持续检验。
随着毒胶米曝光,触发民众恐慌,经常穿梭印港两地的印尼华侨方太,昨听到胶米
消息后,不禁高唿:「好惊!担心会食到胶米!」方太致电通知当地亲人,发觉大家都
惊吃到胶米。方太接受《苹果》电话採访时说,印尼人普遍吃泰国米及印尼米,但因印
尼米口感较粗糙,泰国米价钱较高,相信不少人会贪平选择大陆米。她又指,近年不少
大陆人在印尼聚居,故大陆食品越来越多,「你在街市看,中国货多到不得了。」
中方:与中国出口企业无关
本港大米供应商负责人李丰年对《苹果》表示,本港入口的大陆稻米,佔整体入口
量约一成。他最近亦听闻塑胶米消息,但目前尚未见过。他说,供应商入口大米时需向
工业贸易处申请入口证,按正式渠道无法入口胶米。他亦对胶米觉得难以置信:「塑胶
米煮后会不会发大?胶米受热又会如何?」外界亦质疑,塑胶原料成本比普通米贵三倍
,生产胶米取代真米似乎不合乎逻辑。
由于事件引起国际关注,中国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昨回应指,自2008年以来中国未
对印尼出口过大米,印尼出现的胶米与大米出口企业无关。该负责人指,希望印尼尽快
查清真相。香港海关表示将了解有关报道,需要时作出跟进。
地,其中印尼警方据报在市面发现假米,当地传媒将矛头直指中国。内地媒体昨疯传有
关报道,有指中国商务部高官承诺协助印尼追查,令事件闹大。中国商务部昨发声明否
认,国家质检总局据报要求印尼政府交出证据。
印尼、新加坡等传媒本月中旬连接报道,指中国假米广泛入口印尼、印度、越南,
甚至新加坡。印尼传媒指,西爪哇警方上周在当地商店发现疑似合成米,化验发现由薯
仔粉及人造树脂制作,含聚氯乙烯,长期食用会引发腹部疼痛,甚至致癌。
印尼及新加坡传媒本周一引述消息指,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印尼贸易部长高
贝尔,就假米事件进行交谈,中方承诺会协助调查。「美国之音」中文网刊载报道后,
昨获内地多个媒体转载。另社交网站亦流传出疑似制造假米的影片,不过有商人指片段
应只是塑料循环再造。
事件于昨午峰回路转,印尼媒体引述政府指化验未验出塑胶,呼吁民众毋须恐慌;
对于结果与早前不同,当局解释疑是分析方法不同,或化验工具「受污染」。印尼华文
报纸《印华日报》昨刊文,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本周一在
北京与印尼代表会面,否认中国存在假大米,要求印尼拿出证据。
中国商务部昨发表声明,指自零八年起未对印尼出口过大米,与中国企业无关。不
过《印华日报》报道却引述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一月至三月曾出口折合约值一百
四十亿港元大米到印尼。另有华文传媒指假米消息传出疑是有意抹黑。本港进口米商指
,食米入口本港时需经过至少两重关卡,相信本港不会有假米出售。香港海关指会了解
有关报道,需要时作出跟进。
(中央社记者周永捷雅加达27日专电)印尼近日发生含有塑化剂的假大米事件,引
发民众恐慌。印尼媒体报导,假米来自中国大陆,大陆则要求印尼提供假米来源的证据
和化验结果。
印尼西爪哇省勿加西(Bekasi)日前惊传米店出售掺有塑化剂的假米,经当局采样
检验后,证实假米的确含有塑胶化合物。印尼警方扩大调查是否有其他假米流入市面。
根据印尼官方检验机构Sucofindo最新检测结果显示,抽验样本中的确含有塑胶化
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丁基苯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酯(2-
ethylhex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这些就是
外界俗称的塑化剂。
印尼多家媒体纷纷把塑化剂假米来源指向中国大陆,认为印尼米商是中国大陆黑心
食品倾销下的受害者。
「印华日报」报导,印尼和中国大陆代表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中国大陆建议两国
交换假米化验结果。中国大陆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表示,中国
大陆境内没有假大米,希望印尼能够提供假米来自中国大陆的证据。
他指出,假米事件不会影响中国大陆和印尼的关系,中国大陆希望印尼能够提供假
米化验的结果。
印尼政府表示,根据中国大陆进出口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3月,中国大陆一共向印
尼出口价值达18.2万美元的大米。
「中国制造」似乎已等同劣质品,就连作为主食的大米都被指造假!印尼传媒报道
,由中国制造的毒胶米近日经走私流入当地市场,胶米用番薯、马铃薯及合成树脂制成
,米粒久煮不烂,长期食用可以致癌,六名米店职员及老闆已落网。事件不仅成国际话
题,亦引起当地市民恐慌。
印尼传媒报道,耶加达东面的西爪哇省勿加西(Bekasi),一名粥档女摊贩本月13
日在米店,以每公斤8,000印尼盾(约4.6元港币)价钱购买六公斤大米。当她煮粥时发
现,米粒久煮不烂,疑有人在米中掺入胶米。胶米较正常米粒圆润,颜色更白及有弹性
。警方后来在一家米店查获问题米,又带走两袋米化验。检验机构Sucofindo上周四(
21日)公佈,样本含被用作制造水管、电缆及地砖的聚氯乙烯(PVC)。警方拘捕六名
卖胶米的米店老板及职员。
损害消化系统或致命,据悉,毒胶米由番薯、马铃薯及合成树脂制成,有指由中国
走私出口至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等国,并只会在小商店出售。印尼传媒报道,曾有市
民进食胶米后不适,专家警告,长期食用恐严重损害消化系统,甚至能致命。印尼警方
前日表示,检验的样本中并无发现塑胶物料,强调将持续检验。
随着毒胶米曝光,触发民众恐慌,经常穿梭印港两地的印尼华侨方太,昨听到胶米
消息后,不禁高唿:「好惊!担心会食到胶米!」方太致电通知当地亲人,发觉大家都
惊吃到胶米。方太接受《苹果》电话採访时说,印尼人普遍吃泰国米及印尼米,但因印
尼米口感较粗糙,泰国米价钱较高,相信不少人会贪平选择大陆米。她又指,近年不少
大陆人在印尼聚居,故大陆食品越来越多,「你在街市看,中国货多到不得了。」
中方:与中国出口企业无关
本港大米供应商负责人李丰年对《苹果》表示,本港入口的大陆稻米,佔整体入口
量约一成。他最近亦听闻塑胶米消息,但目前尚未见过。他说,供应商入口大米时需向
工业贸易处申请入口证,按正式渠道无法入口胶米。他亦对胶米觉得难以置信:「塑胶
米煮后会不会发大?胶米受热又会如何?」外界亦质疑,塑胶原料成本比普通米贵三倍
,生产胶米取代真米似乎不合乎逻辑。
由于事件引起国际关注,中国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昨回应指,自2008年以来中国未
对印尼出口过大米,印尼出现的胶米与大米出口企业无关。该负责人指,希望印尼尽快
查清真相。香港海关表示将了解有关报道,需要时作出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