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nidentified_title# ebiz - 电子商务
u*r
1
发信人: MZL05(YAHO), 信区: ebiz
标题: 苛责消费维权,就是苛责可能倒霉的自己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Sep 27 10:59:30 2017,GMT)
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自己在网上母婴店购买了一个床围,导致七个月大的女儿被卡
在围栏的缝隙后窒息死亡。目前,这款床围已经从天猫店铺中下架。母婴店登记机关南
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家属与商家准备走法律途径,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依据
法律判决进行处理。
这起生命的悲剧让许多人意识到一件平常之物中的危险。在电商平台上,不少用户留言
称此款床围和床之间有缝隙,“宝宝卡到好多次”。而据媒体报道,有外国文献指出,
床围可能会导致婴儿窒息,不建议使用。律师则表示,这几年大量兴起的婴儿床围,目
前尚无标准出台。
这名家长选择走法律渠道维权,既是主张自身的消费者权益,也可以推动相关产品安全
设计的改进。同时引发公众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有利于整个社会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
全标准。但令人不解的是,网上不少人对维权家长冷嘲热讽,百般指责。
比如有网友说:“父母看护缺失却把责任推给床围,呵呵!”;“路上摔倒了还怪别人
修公路的没把路修平吗”;“全世界任何一款奶瓶都有可能导致呛奶,那不成要禁止卖
奶瓶?”等等。
不可否认,家长可能确实存在看护不周的情况,事后肯定十分懊悔、自责。而网络上这
些指责正是在伤口上撒盐。问题在于,即使家长有责任,家长的责任也不能抵消商家的
责任。舆论苛责维权者,不公正也不理智。而近来受害者在舆论场遭受“二次伤害”的
现象频繁出现,暴露出许多人对维权这件事的认识有偏差。
舆论苛责受害者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前段时间,湖南益阳两名男孩爬进搅拌机玩耍,
误碰开关当场殒命。当时就有很多人跟风嘲讽“熊孩子的报应”,而无视通着电的搅拌
机为何无人看管。
提高社会安全度需要多维度的努力。家庭、个人、商家、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都承担
着相应的责任。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舆论关注的如果只是“谁来背锅”,那么讨论只会
滑向无尽的人身攻击和撕扯站队,毫无建设性意义。
再来看另一个的例子。在2016年宜家“夺命柜子”风波中,最初宜家以“符合中国标准
”为由拒绝在中国市场召回。后来在各方压力下,宜家还是选择了召回。如果国外起初
发生倾覆事故后,主流声音便是指责家长“不照看好小孩”,那么又如何促成如此大规
模的召回,如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在现代商业社会,新生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人们被各种商业设施、公共设施包围,
风险往往不期而至。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等待事故发生来标示风险的位置。亡羊补牢
,受害者的维权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让粗忽大意者和一味逐利者付出代价,才能促成
改变。
完美受害者情结要不得。与人接触的产品和设施不可能做到零风险,但尽量降低风险是
必须做的。随着社会发展,标准显然应该越来越高。
还有一种常见的论调是指责维权者的动机,说他们“讹钱”。其实维权者只要走正当渠
道,无论要价多少都谈不上“讹”,无论最后得到多少赔偿也都属合法权益。契约社会
谈钱一点都不丢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天价赔偿案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近乎没有。偶尔有个别受
害者提出天价赔偿,却会被认为是想“敲诈勒索”。这也导致中国消费者长期处于弱势
地位,那些不负责任的经营者则长期得不到制约。
苛责受害者,便是苛责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倒霉蛋的自己,因为谁也无法彻底防范未知的
风险。而维权者的胜利,将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舆论场那些“道德判官”,只顾逞口
舌之快,而误读了法治社会的博弈规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