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格式”# Faculty - 发考题
C*t
1 楼
本来是在回隔壁贴,越写越有感慨,所以另起一楼。
“不知道拿到offer的人的推荐信什么样子的”,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了,这种
想法不光在推荐信,而是几乎遍及学术界个个角落呀!很多人觉得有那么一个所谓正确
或者标准的格式,过了桥的都知道这个样板,他们“自己人”甚至还互相share,像绿
卡信那样。具体包括该如何规划每一段,如何用词(关键是用那几个committee特别想
看到的词),而还没拿到offer的都不知道。
推荐信不能说完全没有格式的存在,但这个和writing business letter的规范差不太
多,后者在网上查查就行了,也没有什么secret words是必须的。很多人可能不信,但
推荐信的真实作用还真的就是对方想看看你的同行尤其是mentors们是怎么评价你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写的时候会尽量说好话,但就目前来讲,美国地区大部分推荐
信还是有价值的。我当年找工作时也曾经抱怨过这个体制,觉得都过了这么多年还要不
断麻烦自己的导师(他们自己也很忙)是不人道的。但说实话,一个老板再忙,如果是
真的关心这个学生,也是会亲手写的。因为作为老板,如果好好写这封信,一眼看过去
肯定和自己编的(无论你加入多少excellent和top 1%这种空洞的词)是决然不同的。
我们作为学生,虽然自认为最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都干了什么,但其实我们的眼界,
见识,对人的评估能力,通常都是没有办法和导师比的。他不肯这么做,我说句不好听
但是确实是我想法的话,你很可能不被他看好,或者至少不是心爱的学生。
且不说别人的信牵扯到隐私,大部分东西也不会适用。行业不同差好多,同一个领域不
学校不同组差异很大。同学校同组,每个人背景经历也完全不同。好的老板不会泛泛而
谈,堆砌赞美词汇,让人误认为是进了同义词词典。但我这么说了,肯定还是会有同学
心里想:你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自己过了河就不管别人了。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
想引用一句我之前翻译的关于天牛的文章的话:“There is no magic, hidden
formula for getting promoted; no secret handshake that is revealed to some
candidates but not others, and no mysterious set of criteria that senior
faculty guard jealously and only reveal to their junior colleagues after
tenure is conferred. To repeat: what you must do to get tenure is simple,
but the simplest things are difficult.”
就像我当年离开即将退休的前老板时,确保自己copy了一份他最后中了的R01带在身上
。现在再让我看这个R01 proposal, 不是说没有价值,而是我看的东西和原先完全不一
样了。它的用词造句都很一般,甚至连idea都不是惊世骇俗的,但它的价值不是在格式
上和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导师三四十年的努力,由和我一样的默默无闻的AP变成今日
领域里无人不晓,连教科书也常提到的人物(我们领域比较新,不同于传统学科)。那
个时候他们做的都是大动物acute的实验,没有现在这些chronic技术。实验有时长达三
天,为了尽可能多的拿到数据,都是几个人三班倒。那时候领域很多这种实验室都有个
床,或者至少床垫的,当然现在国家学校肯定不给你这么干了。可以想象他当年实验中
也尝试了很多错误的路,正如我现在这样。格式如何,NIH说的其实很明白了。正如“
功夫在诗外”,成事的秘诀就是never give up。
“不知道拿到offer的人的推荐信什么样子的”,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了,这种
想法不光在推荐信,而是几乎遍及学术界个个角落呀!很多人觉得有那么一个所谓正确
或者标准的格式,过了桥的都知道这个样板,他们“自己人”甚至还互相share,像绿
卡信那样。具体包括该如何规划每一段,如何用词(关键是用那几个committee特别想
看到的词),而还没拿到offer的都不知道。
推荐信不能说完全没有格式的存在,但这个和writing business letter的规范差不太
多,后者在网上查查就行了,也没有什么secret words是必须的。很多人可能不信,但
推荐信的真实作用还真的就是对方想看看你的同行尤其是mentors们是怎么评价你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写的时候会尽量说好话,但就目前来讲,美国地区大部分推荐
信还是有价值的。我当年找工作时也曾经抱怨过这个体制,觉得都过了这么多年还要不
断麻烦自己的导师(他们自己也很忙)是不人道的。但说实话,一个老板再忙,如果是
真的关心这个学生,也是会亲手写的。因为作为老板,如果好好写这封信,一眼看过去
肯定和自己编的(无论你加入多少excellent和top 1%这种空洞的词)是决然不同的。
我们作为学生,虽然自认为最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都干了什么,但其实我们的眼界,
见识,对人的评估能力,通常都是没有办法和导师比的。他不肯这么做,我说句不好听
但是确实是我想法的话,你很可能不被他看好,或者至少不是心爱的学生。
且不说别人的信牵扯到隐私,大部分东西也不会适用。行业不同差好多,同一个领域不
学校不同组差异很大。同学校同组,每个人背景经历也完全不同。好的老板不会泛泛而
谈,堆砌赞美词汇,让人误认为是进了同义词词典。但我这么说了,肯定还是会有同学
心里想:你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自己过了河就不管别人了。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
想引用一句我之前翻译的关于天牛的文章的话:“There is no magic, hidden
formula for getting promoted; no secret handshake that is revealed to some
candidates but not others, and no mysterious set of criteria that senior
faculty guard jealously and only reveal to their junior colleagues after
tenure is conferred. To repeat: what you must do to get tenure is simple,
but the simplest things are difficult.”
就像我当年离开即将退休的前老板时,确保自己copy了一份他最后中了的R01带在身上
。现在再让我看这个R01 proposal, 不是说没有价值,而是我看的东西和原先完全不一
样了。它的用词造句都很一般,甚至连idea都不是惊世骇俗的,但它的价值不是在格式
上和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导师三四十年的努力,由和我一样的默默无闻的AP变成今日
领域里无人不晓,连教科书也常提到的人物(我们领域比较新,不同于传统学科)。那
个时候他们做的都是大动物acute的实验,没有现在这些chronic技术。实验有时长达三
天,为了尽可能多的拿到数据,都是几个人三班倒。那时候领域很多这种实验室都有个
床,或者至少床垫的,当然现在国家学校肯定不给你这么干了。可以想象他当年实验中
也尝试了很多错误的路,正如我现在这样。格式如何,NIH说的其实很明白了。正如“
功夫在诗外”,成事的秘诀就是never give up。